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云凤

作品数:35 被引量:759H指数:15
供职机构:集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天文地球
  • 5篇经济管理
  • 3篇农业科学
  • 2篇建筑科学
  • 2篇水利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城市
  • 10篇城市化
  • 8篇半城市化
  • 8篇半城市化地区
  • 8篇城市化地区
  • 6篇污染
  • 5篇生态
  • 5篇土地利用
  • 5篇龙江流域
  • 5篇九龙江流域
  • 4篇土壤
  • 3篇点源
  • 3篇点源污染
  • 3篇指标体系
  • 3篇生态安全
  • 3篇土地利用变化
  • 3篇海岸
  • 3篇海岸带
  • 3篇非点源
  • 3篇非点源污染

机构

  • 23篇集美大学
  • 18篇中国科学院城...
  • 11篇厦门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生...
  • 2篇泉州师范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闽江学院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34篇黄云凤
  • 15篇崔胜辉
  • 8篇洪华生
  • 7篇刘启明
  • 6篇张珞平
  • 5篇黄宁
  • 5篇陈能汪
  • 5篇曾悦
  • 4篇黄葳
  • 4篇高兵
  • 3篇黄金良
  • 3篇刘江
  • 2篇张玉珍
  • 2篇邱全毅
  • 2篇许肃
  • 2篇薛雄志
  • 2篇黄志勇
  • 2篇徐礼来
  • 2篇曹文志
  • 2篇曹英兰

传媒

  • 5篇生态学报
  • 3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厦门大学学报...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地球与环境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水利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农村生态环境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重庆环境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台湾海峡
  • 1篇中国土地科学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福建水土保持
  • 1篇集美大学学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5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市空间形态应对气候变化研究进展及展望被引量:17
2015年
气候变化与城市化的叠加使城市成为温室气体减排和气候变化许多关键风险集中的区域,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城市面临的重大挑战。以空间形态作为切入点,开展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研究日益成为城市环境与气候变化领域的发展前沿和热点问题。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和归纳,综述了城市空间形态应对气候变化研究的主要影响及评估方法、城市空间形态与温室气体排放和气候变化主要风险之间的关系、空间形态应对策略以及规划应用研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未来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崔胜辉徐礼来黄云凤黄云凤
关键词:气候变化城市空间形态城市规划
关于高校海洋类专业本科教学的思考被引量:3
2010年
根据当前教育改革和海洋事业发展的需要,提出了我国海洋类本科生培养的目标;针对海洋科学的特点,以培养"综合创新型"海洋人才为目标,探讨了海洋类专业的本科生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实践,为海洋类专业本科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黄云凤
关键词: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实践
半城市化地区结构与功能特征及其管理研究——以厦门市集美区为例
半城市化地区(Periurban)是最近20多年来国际城市地理与城市生态研究领域的新的研究热点。半城市化地区的产生是由于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和乡村在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上相互作用,城市地域到乡村地域的界限趋于...
黄云凤
关键词:半城市化
九龙江流域典型汇水区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分析被引量:16
2004年
选取九龙江流域5个典型汇水区,通过流域主要雨季天然降雨径流过程监测,对所获得的氮磷营养盐的监测数据进行归纳与分析,着重探讨了暴雨事件下径流氮磷流失及其形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暴雨事件下农业汇水区地表径流氮输出以水溶态为主,磷以泥沙结合态为主,天然林地为主的汇水区则相反,前者以泥沙结合态为主,后者以水溶态为主;5个汇水区暴雨事件中总氮最高浓度值为日常采样浓度值的2.9~11.3倍,暴雨事件中总磷最高浓度值为日常采样浓度值的2.9~20.5倍;氮磷输出量均值的差异反映氮磷输出量大小受土壤质地、施肥量、土壤氮磷含量、土壤保水保肥性能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整个径流过程中水量和氮磷浓度随时间变化幅度较大,且2者变化呈大体相同的趋势。氮磷及其各形态的浓度多数在相同时间内达到峰值。泥沙结合态氮、水溶态磷变化幅度较小,水溶态氮和泥沙结合态磷浓度变化幅度较大。统计各汇水区雨量不同的降雨事件下氮磷流失负荷表明,特大暴雨对汇水区氮磷负荷的贡献非常显著。
黄金良洪华生张珞平黄云凤曾悦陈能汪
关键词:地表径流氮磷流失九龙江流域
一种海岸带生态安全管理方法及其应用被引量:6
2006年
论述了海岸带生态安全管理的内涵,提出战略环境评价作为一种海岸带生态安全管理的方法,是有效的辅助决策工具,分析了面向海岸带生态安全管理的战略环境评价的对象、主要内容与范围以及评价方法,介绍了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一种方法———资源定位法。并以象山港作为实例研究,运用资源定位法进行战略环境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象山港的主导功能应是水产养殖,同时兼顾滨海旅游是最佳的选择,港口建设应以小型的民用码头为主。
崔胜辉杨志峰张珞平黄云凤
关键词:海岸带战略环境评价资源定位象山港
沿海半城市化地区特征及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以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为例被引量:1
2011年
以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为例,分析集美区人口、经济、产业、用地景观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半城市化现象基本特征。并基于研究区1987~2007年5期TM/ETM+遥感影像数据分析其20年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及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集美区具有典型的半城市化地区的特征,20年间建设用地大量增加,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城市建设用地增长最快,其扩展主要是通过侵占耕地和未利用地;未利用地的增加主要来自耕地的转化。耕地主要流向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和林地。淡水水域被转化为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耕地是在城市化过程中最容易受到侵占的土地利用类型。随着快速城市化的发展,半城市化地区的耕地、湿地(包括滩涂和近海海域)面积明显减少,致使其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降低,必将引起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的恶化反过来又制约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应重视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的规划与管理,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黄云凤刘启明
关键词: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环境效应
厦门市土地利用及氮负荷变化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高强度的人类活动改变了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和城市内氮素循环,但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如何影响城市氮负荷时空变化的研究仍缺乏.本研究以厦门市为例,基于物质平衡的城市氮流动估算方法,分析了2005—2010、2010—2015年两个时间段内厦门市土地利用及氮负荷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土地利用变化对氮负荷的影响.结果表明:2005—2010、2010—2015年期间城市各土地利用类型中工业、居民区及交通用地面积增加最为显著,占总面积的比例从16.9%增加到30.3%,而林地和其他类型面积的比例从53.78%下降至38.01%.大量农林地转变为工业和交通用地,导致单位面积氮负荷强度分别增加了10倍和25倍.城镇居民用地、交通用地等氮排放强度较高的土地利用类型不断扩张,造成城市中活性氮排放增加了2.1倍.同时,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也影响着城市氮负荷的空间变化特征,氮排放热点在空间上逐渐向岛外扩张,且强度也随之增加.
李彦旻崔胜辉汤剑雄徐礼来徐礼来丁晟平高兵黄葳黄初龙黄云凤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城市化
沿海生态城市的海洋指标体系研究——以厦门市为例被引量:1
2007年
生态城市是21世纪城市发展的模式.海洋指标体系可以指导沿海生态城市的建设,促进沿海城市的海洋资源与环境管理.本文剖析了生态城市的内涵,提出了生态城市的内涵包括健康、安全和发展.其中健康包括活力和结构;安全包括暴露水平、敏感性和恢复力;发展包括发展的潜力和协调能力.论述了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和结构;在此基础上,以厦门市为例,构建了沿海生态城市的海洋指标体系,讨论了指标体系构建的一些关键问题.
黄云凤崔胜辉
关键词:生态城市指标体系
基于“源-汇”理论的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景观格局调控框架——以厦门市马銮湾流域为例被引量:27
2016年
基于"源-汇"理论对景观格局进行调控与优化是一种较为经济、有效的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新方法,目前尚处在探索阶段.在景观生态学及相关理论与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流域整体为对象,从2个层次构建基于"源-汇"理论的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景观格局调控框架:1)流域层次:在分析流域"源-汇"景观合理的基本组合与空间布局方式的基础上,建立了流域景观格局整体调控与优化方法;2)景观斑块类型层次:将关键"源"景观作为重点调控与优化对象,建立了包含景观单位面积污染负荷、景观坡度、起传输作用的狭长"源"景观、临河"源"景观单位岸线长度污染负荷等4项关键"源"景观识别准则,并遵循镶嵌"汇"景观、局部增补带型"汇"景观、提高原有"汇"景观消纳污染物的能力等3项调控与优化原则,针对农村地区与城区不同的关键"源"景观类型,制定了9类调控与优化方法.最后将该框架应用到厦门市马銮湾流域,基于GIS平台及研究区遥感图像与数字高程模型,制定了马銮湾流域景观格局整体调控与优化模式及3个片区关键"源"景观调控与优化方案.
黄宁王红映吝涛刘启明黄云凤李剑雄
关键词:非点源污染流域
生态安全研究进展被引量:287
2005年
随着全球变化的不断加速,生态安全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国外对生态安全的研究始于1970年代末,按照时间顺序和研究内容可以分为安全定义的扩展、环境变化与安全的经验性研究、环境变化与安全的综合性研究及环境变化与安全内在关系研究四个阶段,当前已进入环境变化和安全内在关系的探讨。我国生态安全研究始于1990年代,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理论和实践研究尚待深入。生态安全应是指人与自然这一整体免受不利因素危害的存在状态及其保障条件,并使得系统的脆弱性不断得到改善。生态安全的本质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生态风险,另一个是生态脆弱性。生态安全的科学本质是通过脆弱性分析与评价,利用各种手段不断改善脆弱性,降低风险。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是直接相关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生态安全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它是可持续发展追求的目标之一;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具有内涵和目标的一致性;生态安全是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补充和完善。今后我国的生态安全研究应注意的四个方面是:概念与学科体系研讨、建立和完善;技术与方法;重点研究领域和重点研究区域;
崔胜辉洪华生黄云凤薛雄志
关键词: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