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亓小虎

作品数:10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咯血
  • 2篇血管
  • 2篇支气管
  • 2篇支气管动脉
  • 2篇气管
  • 2篇介入
  • 2篇介入治疗
  • 2篇大咯血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栓塞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血管瘤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血疗
  • 1篇医源
  • 1篇医源性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炎
  • 1篇胰腺炎患者
  • 1篇影像

机构

  • 6篇三峡大学第一...
  • 2篇宜昌市第一人...

作者

  • 6篇亓小虎
  • 3篇张晓磷
  • 3篇付志刚
  • 3篇鲁开文
  • 2篇张志刚
  • 2篇李海涛
  • 2篇韩强
  • 2篇赵文江
  • 1篇罗仕华
  • 1篇徐丽
  • 1篇熊雄

传媒

  • 2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5
  • 1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支气管动脉-肺循环分流的不同处理方法及远期止血疗效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类型栓塞剂及栓塞方式栓塞支气管动脉-肺循环分流(BPS)的安全性及远期疗效。方法搜集129例大咯血患者中经DSA造影证实伴有BPS的89例为研究对象。89例中伴有原发病支气管扩张68例,肺结核13例,其他8例。术前均行支气管动脉CT成像(CTBA),依据CTBA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根据分流类型及分流量选用不同种类及规格的颗粒栓塞剂和(或)弹簧圈进行栓塞。其中,早期各型BPS丝线颗粒栓塞17例,早期中快速型BPS弹簧圈栓塞4例,后期各型BPS海绵颗粒栓塞19例,后期各型BPS PVA栓塞35例,后期分流量大伴快速型BPS弹簧圈+PVA栓塞9例,后期分流量大伴快速型BPS弹簧圈+海绵颗粒栓塞5例。术中严密观察血氧饱和度。栓塞成功标准:分流现象消失,靶血管闭塞。随访12-31个月。结果 89例中有56例非支气管体循环动脉(NBSA)参与供血,21例发现非支气管动脉-肺循环分流(NBSA-PS)。在DSA监视下均成功进行责任支气管动脉及NBSA栓塞治疗,术后即刻止血率100%,无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中8例大咯血复发,复发时间1-15个月,发生率分别为丝线颗粒11.8%(2/17),海绵颗粒10.5%(2/19),弹簧圈100%(4/4)。结论支气管大咯血中各型BPS采用PVA颗粒或弹簧圈+PVA栓塞责任血管安全性高,远期止血疗效最优。
付志刚张晓磷徐丽韩强李海涛亓小虎赵文江
关键词:栓塞剂大咯血介入治疗
肺硬化性血管瘤伴大咯血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DSA表现及介入栓塞治疗价值。方法回顾1例肺硬化性血管瘤伴大咯血患者的DSA表现及介入栓塞治疗,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肺硬化性血管瘤的DSA主要表现为边缘光滑的类圆形结节影,动脉早期肿瘤周边染色,随时间延长,染色不均匀加深,呈"渐进性"染色特点。介入栓塞支气管动脉后肿瘤血管及染色消失,咯血即刻停止。后经手术与病理证实为肺硬化性血管瘤,术中未予输血。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DSA表现较具特征性,介入栓塞治疗对控制其出血及减少术中出血具有重要意义。
付志刚张晓磷罗仕华张志刚亓小虎熊雄
关键词:肺硬化性血管瘤数字血管减影大咯血介入治疗
DR与多层螺旋CT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比较被引量:17
2019年
目的比较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DR)与多层螺旋CT对肠梗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疑似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DR及MSCT检查,检查后经手术或临床随访证实。以手术及临床随访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诊断方法诊断肠梗阻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比较诊断梗阻部位、性质及程度的符合率。结果 DR诊断肠梗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7.56%、43.75%、88.78%、89.89%、77.77%;MSCT诊断分别为98.86%、80.00%、96.93%、97.75%、88.88%,两组诊断准确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但MSCT检查梗阻部位及梗阻性质判断符合率显著高于DR(P <0.05)。结论 DR及MSCT对肠梗阻调查检出率相当,但MSCT在肠梗阻部位、性质等方面诊断效果优于DR。
鲁开文亓小虎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肠梗阻
医源性支气管动脉夹层形成原因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所致医源性支气管动脉夹层形成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连续收集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2009年2月至2014年6月因大咯血入院患者328例(年龄31~78岁);纳入标准:日咯血量≥200 ml。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超选择性插管BAE术,其中7例因术中损伤支气管动脉并发医源性支气管动脉夹层,均感一过性胸痛。结果 7例患者中DSA造影发现8支支气管动脉损伤所致动脉夹层,其中右侧支气管动脉5支,左侧支气管动脉3支;位于支气管动脉开口部(<1 cm)7支,远端1支。动脉夹层大小为1.8 mm×1.9 mm^3.4 mm×3.9 mm。通过BAE术中停止操作、降压等对症治疗,病情没有进一步发展。结论医源性支气管动脉夹层多因BAE术中导丝导管暴力操作或高压力造影所致,停止不良操作、严密观察患者胸痛症状、降压治疗等对症处理措施可有效防止动脉夹层发生及其进展或破裂。
付志刚张晓磷韩强李海涛张志刚亓小虎赵文江
关键词:咯血支气管动脉栓塞血管造影
腹部CT用于诊断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价值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腹部CT在胰腺炎严重程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92例,其中轻症患者38例,中重症患者34例,重症患者20例,均行腹部CT扫描。结果:轻症、中重症和重症患者性别、年龄及病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患者Balthazar CT、EPCI及APACHEⅡ评分分别为(3.15±0.41)分、(5.71±0.66)分和(39.29±8.22)分,明显高于轻症和中重症,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症Balthazar CT、EPCI及APACHEⅡ评分分别为(2.33±0.30)分、(4.36±0.81)分和(29.02±7.15)分,均明显高于轻症(P<0.05);Balthazar CT、EPCI评分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510和0.589,P<0.05)。结论:腹部CT用于诊断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鲁开文亓小虎冉国民
关键词:腹部CT胰腺炎病情程度
下咽癌患者CT和MRI影像学表现及其与病理特征的对比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分析下咽癌患者CT和MRI影像学表现及其与病理特征的对比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34例下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行CT和MRI检查,观察、记录图像上各种征象,以组织学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CT和MRI检查对肿瘤的分期情况,以及对肿瘤侵犯周围组织结构的显像情况。结果:CT的肿瘤分期与病理学分期相同的有28例(82.35%),MRI的肿瘤分期与病理学分期相同的有30例(88.24%),两种影像学的肿瘤分期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CT与MRI对侵犯喉旁间隙、环状软骨、甲状软骨、会厌前间隙、杓状软骨以及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MRI对侵犯环后区壁内脂肪层的检出率高于CT(P <0.05)。结论:CT与MRI对下咽癌的分期准确性均较高,对肿瘤侵犯周围组织的显像情况也无明显差异,但MRI在环后区壁内脂肪层的显像方面更有优势。
鲁开文亓小虎李元宝
关键词:下咽癌MRI病理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