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诱发电位
  • 1篇运动皮质
  • 1篇运动诱发电位
  • 1篇上肢
  • 1篇双上肢
  • 1篇皮质
  • 1篇切除
  • 1篇切除术
  • 1篇描记
  • 1篇描记术
  • 1篇脑半球
  • 1篇脑性
  • 1篇脑性瘫
  • 1篇脑性瘫痪
  • 1篇脑性瘫痪患儿
  • 1篇解剖性
  • 1篇痉挛
  • 1篇痉挛型
  • 1篇患儿
  • 1篇肌电

机构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神经外...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神经外...

作者

  • 2篇李萍
  • 2篇刘洋
  • 1篇乔慧
  • 1篇杨丽英
  • 1篇高宝勤
  • 1篇王子德
  • 1篇刘源
  • 1篇徐宇伦
  • 1篇姚宁

传媒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国际儿科学杂...

年份

  • 2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下肢H反射量化痉挛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研究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患儿H反射变化及其评价肢体痉挛的可靠性,探求痉挛性高肌张力定量评估客观指标。方法选取临床确诊的20例脑瘫患儿及20例健康小儿作为对照组,均给予胫神经H反射检测和改良的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脑瘫患儿H反射潜伏期平均(19.38±3.15)腿,H波幅平均(3.90±3.15)μV,H/M波百分比34.86±17.80,下肢CSS评分平均7.75±2.27;对照组H反射潜伏期平均(21.15±2.(15)ms,H波幅平均(2.50±1.46)μV,H/M波百分比13.68±7.14。脑瘫患儿的H波潜伏期缩短,H波幅增大,H/M波百分比增高;脑瘫患儿的CSS评分和H波幅呈正相关,相关系数n=0.554,相关分析用双侧Pearson检验:P1=0.011,CSS评分和H/M波百分比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2=0.893,P2〈0.001,且CSS评分和H/M波百分比的线性方程为:y=-29.314+8.384x。结论脑瘫患儿H反射活跃,潜伏期缩短、波幅增高,H波幅、H/M波百分比同CSS评价均呈线性相关,而H/M波百分比同CSS评价的线性相关更好,可作为脑瘫患儿痉挛下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量化指标。
杨丽英高宝勤李萍刘洋
关键词:H反射脑性瘫痪肌电描记术
解剖性大脑半球切除术后远期双上肢运动诱发电位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对解剖性大脑半球切除术后远期患者进行双上肢运动诱发电位的研究,探讨剩余半球脑功能及运动传导通路。方法以5例解剖性大脑半球切除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头部散在5点进行经颅磁刺激,取双上肢肱桡肌和拇短展肌作为靶肌分别记录肌肉静息和收缩时运动诱发电位。结果静息刺激时,部分患者患肢靶肌肉可记录到运动诱发电位。部分患者肌肉静息或收缩时刺激同一位点可同时在双侧同名肌肉记录到运动诱发电位。结论大脑半球切除术后患者存在支配同侧肢体运动的运动中枢及皮质脊髓联系的同侧传导通路,提示其患肢的运动功能有恢复的潜能。镜像运动的发生可能与双侧肢体运动皮质中枢的重叠有关。
王子德乔慧李萍刘洋刘源姚宁徐宇伦
关键词:大脑半球切除术诱发电位运动皮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