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蔚

作品数:47 被引量:192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究与发展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会议论文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5篇糖尿
  • 35篇糖尿病
  • 14篇病患
  • 13篇糖尿病患者
  • 12篇血糖
  • 12篇2型糖尿
  • 12篇2型糖尿病
  • 9篇1型糖尿病
  • 8篇血清
  • 6篇2型糖尿病患...
  • 5篇血红蛋白
  • 5篇血糖监测
  • 5篇糖化
  • 5篇糖化血红蛋
  • 5篇糖化血红蛋白
  • 5篇红蛋白
  • 5篇白蛋白
  • 5篇1型糖尿病患...
  • 4篇胰岛
  • 4篇外周

机构

  • 47篇北京大学
  • 3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卡罗来纳大...

作者

  • 47篇刘蔚
  • 45篇纪立农
  • 32篇韩学尧
  • 20篇周翔海
  • 20篇蔡晓凌
  • 16篇李萌
  • 13篇罗樱樱
  • 12篇朱宇
  • 11篇周灵丽
  • 10篇张秀英
  • 9篇张思敏
  • 9篇陈玲
  • 8篇任倩
  • 8篇张瑞
  • 7篇吴静
  • 7篇李玉凤
  • 6篇张丽华
  • 5篇高蕾莉
  • 5篇张明霞
  • 4篇刘艳

传媒

  • 10篇中国糖尿病杂...
  • 3篇中华糖尿病杂...
  • 3篇中华医学会糖...
  • 2篇自动化学报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2012北京...
  • 1篇2013年中...
  • 1篇中华医学会糖...

年份

  • 4篇2023
  • 1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7篇2017
  • 4篇2016
  • 8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与亚临床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关系的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T1DM)患者微血管并发症与亚临床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符合入组标准的T1DM患者314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受试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年龄、性别、病程、吸烟史、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谱。计算体重指数(BMI)。所有受试者均进行眼底照相明确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完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及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评估有无糖尿病肾脏病,完善振动觉、10 g尼龙丝试验、踝反射、温度觉和针刺痛觉评估有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通过颈动脉彩色超声判定有无颈动脉斑块,根据患者有无颈动脉斑块分为颈动脉斑块组和无颈动脉斑块组。采用χ^(2)检验、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之间临床特征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估微血管并发症与颈动脉斑块之间的关系。结果受试者年龄(50±11)岁,病程(10±9)年,其中男性162例(51.6%),BMI为(23.1±3.3)kg/m^(2),糖化血红蛋白9.4%±2.1%。颈动脉斑块组共171例(54.5%)。与无颈动脉斑块组(143例)相比,颈动脉斑块组患者的年龄更大,病程更长,同时腰围、收缩压更高,且甘油三酯、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更高,而eGFR水平更低,并且吸烟、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比例更高(均P<0.05)。将上述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颈动脉斑块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OR=1.13,P=0.001),吸烟(OR=2.93,P=0.006),eGFR(OR=0.94,P=0.015)和糖尿病神经病变(OR=1.84,P=0.049)。结论T1DM患者糖尿病肾脏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心血管合并症风险相关。
刘蔚方亚宇蔡晓凌朱宇张明霞龚思倩林矗王相清李娟张婉韩学尧纪立农
关键词:糖尿病神经病变颈动脉斑块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尿路结石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分析住院T2DM合并尿路结石(UC)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836例T2DM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合并UC患者临床特征。结果T2DM合并UC在eGFR<60 ml/(min·1.73 m^2)、60 ml/(min·1.73 m^2)≤eGFR<90 ml/(min·1.73 m^2)和eGFR≥90 ml/(min·1.73 m^2)组中患病率分别为9.8%、8.0%和4.2%(P<0.01),男性高于女性。其中男性较女性糖尿病病程长[11(7.3,15.8)vs9(3,15)年]、eGFR低[(98.86±16.41)vs(103.54±15.66)ml/(min·1.73 m^2)](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β=0.023,P=0.022)、血肌酐(Scr)(β=0.027,P<0.001)是UC的影响因素。结论T2DM患者合并UC与肾功能相关,当Scr升高或eGFR下降时需早期筛查并干预。
李思敏王棪嫒马毓敏杨文嘉刘艳龚思倩张思敏蔡晓凌陈玲刘蔚张瑞韩学尧纪立农
关键词:尿路结石肾小球滤过率住院患者
面向智能血糖管理的餐前胰岛素剂量贝叶斯学习优化方法
2023年
餐前胰岛素剂量精准决策是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的关键.临床治疗中胰岛素剂量调整一般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具有典型的小样本特征;数据驱动建模在该情形下无法准确学习患者餐后血糖代谢规律,难以确保胰岛素剂量的安全和有效决策.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一种临床经验辅助的餐前胰岛素剂量自适应优化决策框架,构建高斯过程血糖预测模型和模型有效性在线评估机制,提出基于历史剂量和临床经验决策约束的贝叶斯优化方法,实现小样本下餐后血糖轨迹的安全预测和餐前胰岛素注射剂量的优化决策.该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受的UVA/Padova T1DM平台测试结果和1型糖尿病患者实际临床数据决策结果充分验证.可为餐前胰岛素剂量智能决策及临床试验提供方法基础和技术支持,也为中国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水平的有效改善,提供了精准医学治疗手段.
史大威蔡德恒刘蔚王军政纪立农
基于胰岛素基础率估计的人工胰腺系统自抗扰控制被引量:1
2021年
胰岛素基础率是人工胰腺系统实现人体血糖闭环控制的基准,但该变量在临床治疗中难以准确确定.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胰岛素基础率动态估计的人工胰腺自抗扰控制方法,通过扩张状态观测器(Extended state observer,ESO)实时估计血糖代谢过程中的内部与外界干扰,构建具备参数自适应能力的反馈控制律和胰岛素注射安全约束,实现血糖闭环调控能力的有效改善.在此基础上,本文设计了基于移动设备和蓝牙模块的人工胰腺软件系统,并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接受的UVA/Padova T1DM仿真平台完成算法的比较仿真与功能测试.本文的工作将为后续人工胰腺临床试验的开展提供方法基础和技术支持,也为我国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的改善提供精准医学治疗手段.
史大威杨肖蔡德恒牟治宇刘蔚纪立农
关键词:自抗扰控制移动应用程序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一例及随访
刘蔚韩学尧纪立农
文献传递
血清瘦素、抵抗素和脂联素在不同临床特征2型糖尿病中的差异
刘蔚韩学尧周翔海李玉凤张思敏张放李萌龚思倩纪立农
外周血白细胞数与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白蛋白尿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评价外周血白细胞水平与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白蛋白尿的关系。方法: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病人,符合1999年WHO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年龄20-75岁,糖尿...
高学营蔡晓凌朱宇周灵丽刘蔚张瑞吴静刘艳陈静罗樱樱高雷莉李萌陈玲杨文嘉韩学尧纪立农
关键词:白蛋白尿外周血白细胞
用糖化血红蛋白诊断糖尿病--WHO咨询报告被引量:50
2011年
此报告是对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糖尿病联盟(WHO/IDF)发布的“糖尿病及中间高血糖状态的定义及诊断”的诊断标准的更新。更新版本的主要变化是考虑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用于糖尿病诊断。
刘蔚周翔海纪立农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MALT1、HIF3A和PGC1a基因甲基化水平研究
目的 本研究采用候选基因研究策略,选择从既往研究发现外周血白细胞甲基化异常与糖尿病有关的基因MALT1和2个肥胖相关基因HIF3A和PGC1a,明确3个基因在糖尿病患者中甲基化状态,寻找并鉴定新型的T2DM表观遗传学分子...
张丽华韩学尧李萌周翔海张秀英刘蔚李玉风龚思倩纪立农
Validation of a telephone administered 24-hr dietary recall in adults with T1DM in China: 3C Nutrition Ancillary Study preliminary results
刘蔚纪立农LindsayElizabeth J.Mayer-Davis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