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玉华
- 作品数:128 被引量:650H指数:12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 优质均衡格局下我国学校的价值重构及其发展路径被引量:1
- 2013年
- 在当前义务优质均衡发展的政策推动下,中国学校发展正处于由传统竞争格局向优质均衡格局转变的过渡阶段。为此,有两点需要值得重视:一是价值立场上,所有学校都能够打破"个善"优先的局面,谋求义务教育的"共善",实现"个善"与"共善"的有机共生局面。二是发展策略上,优质学校能够在不确定性中看到确定性,在确定性中把握不确定性,实现"改进完善性变革";薄弱学校能够从依附型的"借力发展"模式,向自主型的"内生力发展"模式转变,最终实现"整体转型性发展"。
- 卜玉华
- 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追求
- 2015年
- 4月25-26日,由河南省教育厅主办,河南省教育干部培训中心、河南教育报刊社等单位协办能“中国中小学名校长课堂教学改革交流研讨会”在郑州一中举行。会上,华东师范大学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卜玉华和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生导师陈佑清能学术报告,江苏省锡山高中校长唐江澎等人的实践经验总结,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共鸣。本刊特选取几位专家的观点与读者共享。
- 卜玉华
-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师反馈自我教育教学基本功教育思想
- 论当前我国学校变革中应深度把握的四个基本关系
- 目前,我国学校变革正向整体转型发展,需要注意认识和把握四对基本关系:共性与个性、整体与局部、日常推进与关键事件、以及外驱力与内动力问题。能否辩证地处理每一对关系,都关涉着我国学校变革的成效。因此,文章主要分析了学校目前处...
- 卜玉华
- 文献传递
- 从还原论到超复杂系统论:未来学校研究的方法论转向被引量:1
- 2024年
- 当前未来学校研究受还原论视角影响,呈现出本体还原论、伦理还原论和时间还原论的研究取向。这一视角的优势在于“目的-手段”的高效性,但也使未来学校研究存在将要素重构等同于学校建设、忽视学校价值性以及把学校视为封闭系统等弊端。对此,作为对复杂系统论的完善与补充,超复杂系统论突破了还原论的局限。基于超复杂系统论,未来学校研究需要关注现实层次、时空体、相互作用以及预期四个特征,聚焦超复杂性,立足整体性、伦理性与预期性,建构系统的、合目的性的和开放的未来学校图景。
- 于金申卜玉华
- 关键词:还原论方法论
- 课堂空间中儿童形象的产生机制:权力抑或教育?被引量:8
- 2019年
- 本研究探讨的主要问题是能否通过开放课堂空间,赋权于学生以保证主动自觉学习的学生形象产生。为此,研究运用了以视频为线索的主体访谈法、田野研究和行动研究等研究方法,发现当教师权力过剩时,学生形象呈现出“课桌蜗居型”“向日葵型”和“隐性反抗型”等多种形象,说明课堂教学有必要进一步消解教师权力,赋权于学生。然而,当教师下移权力,变更课堂空间结构之后,学生便呈现出“学习规则的变更人”“不动脑筋的教学应声虫”和“不善合作的散兵游勇”等多种被动学习的形象,说明空间重构及权力下移并不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充分条件。只有在教师变更课堂空间结构和下移权力,并加以教育引领之后,学生主动学习的形象才可敞现出来。这说明空间结构及权力并不是保证学生主动学习的充分条件,教师的价值引领是必要条件。
- 卜玉华钟程
- 关键词:课堂空间微观社会学微观权力儿童形象
- 新时代要求教师重新理解教书育人的新使命
- 2020年
- 教育部颁发的《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倡导教师要潜心教书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因材施教,教学相长;不得违反教学纪律,敷衍教学,或擅自从事影响教育教学本职工作的兼职兼薪行为。一、新时代对教书育人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在我国,教书育人是一个老话题,之所以一再强调,是因为新时代我国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挑战与需求。
- 卜玉华
- 关键词: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因材施教教学相长中小学教师教育事业发展
- 反思“儿童中心”的教育目的观被引量:3
- 2000年
- 儿童中心教育目的观是西方近代以来教育目的观中所张扬的一个主流话题,近来也为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所推崇。如我们不难从有关著作或文献中时常看到诸如此类的断语:“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中心”,“以学生的潜能发展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性发展为中心”“……”等等这些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目的说法举不胜举。然而,这些提法的差异,仅仅是语言表达的不同,还是其基本内涵上就有区别?如果有区别,每一种提法所隐含的基本假设是什么?如何看待这些观点?带着这些疑问,本文欲就当前时尚中的三个典型的提法试作一理解与分析。
- 卜玉华
- 关键词:儿童教育儿童中心教育目的观
- 论“育生命自觉”的多重内涵被引量:6
- 2017年
- "生命自觉"是"生命·实践"教育学的核心概念,"育生命自觉"是该学派的基本论题,它最先由该学派创始人叶澜教授提出。为论证其依据及其合理性,需要重点关注三个问题:"育生命自觉"何以在当代中国被提出?与人类社会中的其他社会相比,它是否具有唯一性?它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是什么样的继承与转换关系?"育生命自觉"是在我国市民社会逐渐发育、个人自由生存的条件已经具备的情况下的一个显性的时代性命题。欧洲和北美等进入现代社会之后都曾遭遇类似的问题,所以,这一论题还具有世界性、现代性的普遍意义,也是一个人类学命题;区别在于它富含深厚的以生命意义为基本线索的中国文化特质。
- 卜玉华刘安
- 论现代荣誉观及当代少先队员荣誉感的培养问题被引量:3
- 2019年
- 荣誉具有主体判断性、俱荣俱损性,人们以群体荣誉法则为指导,并基于"评价"与"认可"两种心理机制而产生不同的荣誉感。传统荣誉观的特质在于其主要源于财富、权力、地位等差异,形成的是强者为荣、弱者为耻的荣誉心,不符合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要求。现代荣誉观应摒弃传统荣誉观的差异化基础,从国家富强和社会文明的宏大愿景出发,关注人的某些品格,如尊严、勇气等,其形成机制未必是宏大的历史事件,而是日常生活事件。因此,在现代荣誉观下,少先队荣誉感教育的正确路向应当是正确对待传统荣誉,重新定位少先队组织"现代荣誉"的内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共有的荣誉法则,探索该组织独特的荣誉法则,并关注日常生活事件对少先队员荣誉感的养成作用,关注品质培养对现代荣誉感形成的积极作用。
- 卜玉华
- 幸福教育: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新理念
- 2024年
- 在社会转型期,后工业化时代在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教育资源和价值观等方面向少先队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而少先队工作的成人化、同质化、精英化和形式化取向滞后于时代发展要求,难以促进少先队员幸福成长,亟需自主创新与转型。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的以人民幸福为宗旨,为少先队工作面向未来提供了重要遵循。新时代少先队工作新理念应以幸福教育为方向并汲取马克思幸福观的理论养分,秉持主观性与客观性,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个人幸福与他人幸福,享受与劳动的统一;将少年儿童的幸福作为基本内容与价值尺度,关注每一个的幸福成长,谋求具体少年儿童的幸福,引导少年儿童通过劳动创造幸福、在奋斗中体验和实现幸福。
- 卜玉华刘丰源
- 关键词:幸福教育少先队工作幸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