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重型
  • 9篇脑损伤
  • 9篇出血
  • 8篇重型颅脑
  • 8篇重型颅脑损伤
  • 8篇颅脑
  • 8篇颅脑损伤
  • 7篇手术
  • 5篇血肿
  • 5篇膜下
  • 5篇脑出血
  • 5篇高血压
  • 4篇手术治疗
  • 4篇显微手术
  • 4篇减压术
  • 4篇高血压脑出血
  • 4篇骨瓣
  • 3篇动脉瘤
  • 3篇引流
  • 3篇硬膜下

机构

  • 13篇马鞍山市人民...
  • 12篇安徽省马鞍山...
  • 5篇东南大学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商丘市第一人...

作者

  • 31篇吕文革
  • 30篇任祖东
  • 30篇戴荣权
  • 30篇李明
  • 26篇朱庆宝
  • 16篇姜新建
  • 11篇周夏
  • 11篇舒志强
  • 4篇黎明
  • 3篇舒志强
  • 1篇贺显君
  • 1篇杨春海
  • 1篇张建平
  • 1篇马驰原
  • 1篇郑秀霞
  • 1篇黎明
  • 1篇周夏

传媒

  • 8篇立体定向和功...
  • 6篇临床神经外科...
  • 3篇安徽医学
  • 3篇皖南医学院学...
  • 3篇东南大学学报...
  • 3篇安徽卫生职业...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安徽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7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血压脑出血的早期小骨窗开颅40例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早期小骨窗开颅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9月接受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0例,评价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术后第1d血肿残留〈30%24例,30%-50%12例,〉50%4例;3~7d复查CT血肿基本引流干净。术后3-6个月情况,格拉斯哥预后分级评分(GOS):良好21例,轻残8例,中残8例,重残1例,死亡2例;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5分19例,4分9例,3分8例,2分2例,1分2例。结论: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满意,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应用。
吕文革任祖东姜新建李明戴荣权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
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外科治疗(28例临床分析)
2012年
目的探讨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8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症状、诊断方式、显微手术治疗。结果手术结果,SimpsonⅠ级切除20例,SimpsonⅡ级切除8例,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2月~10年(平均5.1年),复发1例。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有效的控制术中出血,保护上矢状窦,避免回流静脉的损伤是提高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效果的重要因素。
任祖东李明戴荣权吕文革朱庆宝周夏舒志强黎明
关键词:矢状窦脑膜瘤显微外科
老年人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26例临床分析
2008年
姜新建任祖东李明戴荣权吕文革朱庆宝周夏
关键词: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老年人死亡率并发症
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23例的治疗分析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出现脑膨出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形成原因、疗效及防治措施。结果23例患者中,死亡13例,其中迟发性颅内血肿引起脑膨出8例,死亡3例;弥漫性脑肿胀5例,死亡4例;其他原因10例、死亡6例;迟发性颅内血肿术后GOS评分良好率为25%。结论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对于不同病因应积极采取相应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戴荣权姜新建任祖东李明吕文革朱庆宝
关键词:颅脑损伤血肿脑膨出
脑实质内神经鞘瘤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初步探讨脑实质内神经鞘瘤发病机制,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征,提高诊断率。方法通过对1例脑内神经鞘瘤,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结果本例患者术前诊断胶质瘤,术中见肿瘤与脑组织无浸润,手术全切,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为神经鞘瘤,痊愈后出院。结论脑实质内神经鞘瘤极为罕见,其发病性质不明,易误诊,确诊有赖于病理及免疫组化。
朱庆宝姜新建任祖东李明戴荣权吕文革
关键词:神经鞘瘤脑实质病理免疫组化
症状性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置管骨膜下引流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钻孔冲洗骨膜下置管持续引流治疗症状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方法选取我院收住的有明显神经功能缺失的单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40例,行钻孔术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以及随机数余数分组法随机分为骨膜下持续引流治疗组20例,硬膜下持续引流组20例,两组术后均常规药物治疗。计算各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血肿量变化以及术后硬膜下血肿复发、并发症发生及术后引流量情况,并比较两种引流方法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两组术后血肿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9,0.639),但术后同侧颅内硬膜下血肿复发率以及术后癫痫发生率,骨膜下引流组低于硬膜下引流组(P=0.005,0.007)。而且,两组患者术后24小时内引流量比较,骨膜下引流治疗组较硬膜下引流组更为彻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术后24~48小时内引流量及术后48小时内引流量比较,硬膜下引流组会导致过度引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结论颅骨钻孔置管骨膜下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与硬膜下引流比较,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效果无明显区别,但更有利于减少术后血肿复发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为骨膜下引流可以规避手术对蛛网膜的二次损伤,手术过程更安全,值得一些基层医疗单位推广应用。
黎明任祖东李明戴荣权吕文革朱庆宝周夏舒志强纪宏李陈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
平板3D-DSA在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的价值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评估平板3D-DSA在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前交通动脉瘤行介入栓塞治疗的资料,常规全脑血管DSA检查后,再行三维重建,选择适合的栓塞材料及工作角度进行手术,并分析3D-DSA对介入栓塞治疗的应用意义。结果 8例动脉瘤100%栓塞,2例栓塞95%,1例栓塞90%,1例栓塞80%,急性脑血栓形成1例,血管痉挛2例,无动脉瘤破裂出血及死亡病例。结论 3D-DSA能够详细地显示前交通动脉瘤的解剖信息,可明确其诊断,对制定栓塞手术计划及介入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戴荣权任祖东李明吕文革朱庆宝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栓塞
后正中单侧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髓外硬膜下肿瘤体会被引量:4
2017年
髓外硬膜下肿瘤是脊柱神经外科常见的肿瘤,绝大部分为良性肿瘤,大约占椎管内肿瘤的一半以上,以神经鞘瘤和脊膜瘤多见。脊髓压迫症是这一类肿瘤的典型表现,患者常因首发症状为根痛前来就诊,查体可发现感觉运动障碍。其治疗的关键是手术充分解除压迫,尽可能全切,避免复发。传统的手术方法通常采取直视下全椎板手术治疗,创伤较大,出血较多,神经脊髓副损伤,术后脊柱稳定性欠佳,影响预后。我科自2012年以来采取后正中单侧半椎板入路显微治疗髓外硬膜下肿瘤1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舒志强任祖东李明戴荣权吕文革朱庆宝周夏
关键词:髓外硬膜下肿瘤显微手术半椎板入路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0
2009年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分别采用标准大骨瓣与常规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54例,比较其预后。结果标准大骨瓣组24例,其中死亡6例(25%),重残/植物状态9例(37.5%)和中残/良好8例(33.3%)。常规骨瓣组30例,其中死亡13例(43.3%),重残/植物状态13例(43.3%),中残/良好5例(16.7%),两组中残/良好率、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比常规骨瓣减压术可使脑组织得到充分减压,有效保护脑功能,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
姜新建任祖东李明戴荣权吕文革朱庆宝周夏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
单独静脉压迫致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单独静脉压迫致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单独静脉压迫致三叉神经痛者的临床症状及诊断方法,并行MVD治疗,术中根据不同类型的压迫静脉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并长期随访,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单独静脉压迫致三叉神经痛于动脉压迫者有不同特点,术后早期疼痛治愈率较动脉压迫者低,且有面部麻木等并发症。结论静脉压迫三叉神经根是三叉神经痛的致病原因之一,具有一定的临床特点,静脉可以是直接的责任血管,术中根据静脉的不同分型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只要分离彻底,减压充分,多能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任祖东李明戴荣权吕文革朱庆宝周夏舒志强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静脉压迫手术治疗微血管减压术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