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脑损伤
  • 10篇颅脑
  • 10篇颅脑损伤
  • 8篇手术
  • 8篇重型
  • 8篇重型颅脑
  • 8篇重型颅脑损伤
  • 8篇出血
  • 6篇膜下
  • 5篇动脉瘤
  • 5篇血肿
  • 5篇手术治疗
  • 5篇外伤
  • 5篇脑出血
  • 5篇高血压
  • 4篇外伤性
  • 4篇显微手术
  • 4篇颅内
  • 4篇减压术
  • 4篇骨瓣

机构

  • 16篇马鞍山市人民...
  • 15篇安徽省马鞍山...
  • 4篇东南大学
  • 3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36篇朱庆宝
  • 33篇任祖东
  • 33篇李明
  • 31篇戴荣权
  • 26篇吕文革
  • 15篇姜新建
  • 14篇周夏
  • 11篇舒志强
  • 8篇黎明
  • 3篇马驰原
  • 3篇于珍
  • 2篇庄宗
  • 2篇舒志强
  • 1篇李仙凤
  • 1篇王晓健
  • 1篇孙康健
  • 1篇王汉东
  • 1篇茅磊
  • 1篇黎明
  • 1篇周夏

传媒

  • 9篇立体定向和功...
  • 6篇临床神经外科...
  • 4篇安徽医学
  • 3篇皖南医学院学...
  • 3篇安徽卫生职业...
  • 2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冶金工业...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安徽预防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9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4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外科治疗(28例临床分析)
2012年
目的探讨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8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症状、诊断方式、显微手术治疗。结果手术结果,SimpsonⅠ级切除20例,SimpsonⅡ级切除8例,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2月~10年(平均5.1年),复发1例。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有效的控制术中出血,保护上矢状窦,避免回流静脉的损伤是提高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效果的重要因素。
任祖东李明戴荣权吕文革朱庆宝周夏舒志强黎明
关键词:矢状窦脑膜瘤显微外科
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治疗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在脑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经血管内栓塞治疗及DSA复查的颅内动脉瘤的DSA影像、介入治疗及随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病情按Hunt-Hess法分级I:级4例,Ⅱ级8例,Ⅲ级2例,Ⅳ级1例。均经DSA全脑血管造影确诊后采取血管内栓塞治疗,14例动脉瘤致密栓塞,1例动脉瘤大部栓塞。动脉瘤栓塞术后轻偏瘫2例,死亡1例。结论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李明任祖东戴荣权朱庆宝黎明王晓健
关键词:脑动脉瘤弹簧圈介入栓塞术
老年人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26例临床分析
2008年
姜新建任祖东李明戴荣权吕文革朱庆宝周夏
关键词: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老年人死亡率并发症
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23例的治疗分析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出现脑膨出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形成原因、疗效及防治措施。结果23例患者中,死亡13例,其中迟发性颅内血肿引起脑膨出8例,死亡3例;弥漫性脑肿胀5例,死亡4例;其他原因10例、死亡6例;迟发性颅内血肿术后GOS评分良好率为25%。结论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对于不同病因应积极采取相应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戴荣权姜新建任祖东李明吕文革朱庆宝
关键词:颅脑损伤血肿脑膨出
脑实质内神经鞘瘤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初步探讨脑实质内神经鞘瘤发病机制,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征,提高诊断率。方法通过对1例脑内神经鞘瘤,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结果本例患者术前诊断胶质瘤,术中见肿瘤与脑组织无浸润,手术全切,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为神经鞘瘤,痊愈后出院。结论脑实质内神经鞘瘤极为罕见,其发病性质不明,易误诊,确诊有赖于病理及免疫组化。
朱庆宝姜新建任祖东李明戴荣权吕文革
关键词:神经鞘瘤脑实质病理免疫组化
症状性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置管骨膜下引流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钻孔冲洗骨膜下置管持续引流治疗症状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方法选取我院收住的有明显神经功能缺失的单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40例,行钻孔术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以及随机数余数分组法随机分为骨膜下持续引流治疗组20例,硬膜下持续引流组20例,两组术后均常规药物治疗。计算各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血肿量变化以及术后硬膜下血肿复发、并发症发生及术后引流量情况,并比较两种引流方法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两组术后血肿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9,0.639),但术后同侧颅内硬膜下血肿复发率以及术后癫痫发生率,骨膜下引流组低于硬膜下引流组(P=0.005,0.007)。而且,两组患者术后24小时内引流量比较,骨膜下引流治疗组较硬膜下引流组更为彻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术后24~48小时内引流量及术后48小时内引流量比较,硬膜下引流组会导致过度引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结论颅骨钻孔置管骨膜下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与硬膜下引流比较,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效果无明显区别,但更有利于减少术后血肿复发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为骨膜下引流可以规避手术对蛛网膜的二次损伤,手术过程更安全,值得一些基层医疗单位推广应用。
黎明任祖东李明戴荣权吕文革朱庆宝周夏舒志强纪宏李陈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
平板3D-DSA在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的价值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评估平板3D-DSA在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前交通动脉瘤行介入栓塞治疗的资料,常规全脑血管DSA检查后,再行三维重建,选择适合的栓塞材料及工作角度进行手术,并分析3D-DSA对介入栓塞治疗的应用意义。结果 8例动脉瘤100%栓塞,2例栓塞95%,1例栓塞90%,1例栓塞80%,急性脑血栓形成1例,血管痉挛2例,无动脉瘤破裂出血及死亡病例。结论 3D-DSA能够详细地显示前交通动脉瘤的解剖信息,可明确其诊断,对制定栓塞手术计划及介入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戴荣权任祖东李明吕文革朱庆宝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栓塞
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方法对32例基底节区脑出血行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结果 32例术后按日常生活活动评分(ADL)评定预后:Ⅰ级5例,Ⅱ级12例,Ⅲ级8例,Ⅳ级3例,死亡4例。结论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是一种损伤小、疗效佳、预后好的微创治疗方法。
戴荣权任祖东李明吕文革朱庆宝
关键词:脑出血基底节区显微神经外科经外侧裂入路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研究
2013年
目的探讨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erimesencephalic nonaneurysmal subarachnoidhemorrhage,PNSAH)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对11例PNSAH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治疗与预后的临床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PNSAH患者无意识障碍,Hunt-Hess分级均为Ⅰ~Ⅱ级,无明显的脑血管痉挛、脑积水与再出血等并发症,预后较好。结论正确认识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可提高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水平。
戴荣权任祖东李明吕文革朱庆宝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的临床救治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评估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的临床救治结果。方法对22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预后按GOS评分,良好者8例(36.4%),轻残4例(18.2%),重残2例(9%),植物生存3例(13.6%)。死亡5例(22.7%)。结论早诊断、早治疗、积极抗休克治疗、合理的救治顺序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的治疗效果,减少致残率及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姜新建任祖东李明戴荣权吕文革朱庆宝周夏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多发伤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