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武
- 作品数:46 被引量:251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珠海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大柴胡汤治疗胆总管下段结石10例
- 2011年
- 目的:观察大柴胡汤治疗胆总管下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消化科住院胆总管下段结石患者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发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服中药大柴胡汤。结果:治疗组临床自然排石率占60%,对照组自然排石率占1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柴胡汤对胆总管下段结石具有较好的排石效果。
- 周小军林子玲宋家武郭惠学
- 关键词:排石
- 血府逐瘀汤抗大鼠肝纤维化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8
- 1997年
- 目的:研究血府逐瘀汤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以SD大鼠为实验材料,运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硬化模型,试验第13周处死动物进行肝组织学检验,以VC染色观察各组动物肝组织胶原总量,免疫组织化学法及薄层色谱扫描检定Ⅰ、Ⅱ型胶原。结果:血府逐瘀汤组大鼠肝表面光整,其腹水形成率明显优于肝硬化模型组和秋水仙碱组(P<0.01)而与正常对照组相近(P>0.05).血府逐瘀汤组胶原总量平均为245.21,而阳性对照的秋水仙碱组和阴性对照的生理盐水组分别为364.97和570.37,血府逐瘀汤组Ⅰ、Ⅱ型胶原含量亦显著低于秋水仙碱组和生理盐水组,而与正常组相似。结论:血府逐瘀汤对Ⅰ、Ⅱ型胶原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 宋家武李绍白张文英
-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方剂肝纤维化
- HBx-GFP DN突变子长期稳定表达抑制2.2.15细胞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的表达
- 2003年
- 目的 探索和寻找更有效的乙型肝炎治疗新的靶点和新的治疗方法 ,研究其抗病毒基因表达作用。方法 运用基因工程技术 ,建立了HBx GFP及其作对照的表达野生X蛋白、绿色荧光蛋白 (GFP)的长期稳定表达细胞克隆 ,Northernblot检测细胞内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基因RNA转录 ,应用RI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HBsAg和HBeAg表达 ,观察对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表达的影响。 结果所构建的X GFP突变子 ,Xwt,GFP质粒均能在 2 .2 .15细胞株中稳定高效表达并使细胞上清液中HBsAgHBeAg表达水平分别较 2 .2 .15组的 ( 10 1± 5.5)ng/ml、 ( 12 1± 8.6)ng/ml显著降低为平均( 7.6± 11.5)ng/ml、 ( 3 5± 3 .5)ng/ml (P <0 .0 1) ,细胞内的病毒 3 .5kb ,2 .1kb及 2 .4kb的RNA与各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降低 ,以 2 .1kb及 2 .4kb的mRNA下降最为显著。结论 乙型肝炎X基因DN突变子X GFP能显著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转录和S ,C基因的表达。提示 。
- 宋家武林菊生孔心涓
- 关键词:2.2.15细胞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表达基因转录
- APC相关息肉病与APC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 2007年
- APC基因与肠息肉病的发生特别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r adenomatous poliposis,FAP)有密切关系,不同的多态引起疾病的临床表现各异,而且最近研究提示APC基因某些突变与散发性结直肠息肉的产生也相关。该文对目前APC基因的结构、功能、多态性以及与表型间关系、临床应用方面作一综述。
- 唐健熹宋家武
- 关键词:APC基因多态性突变息肉病
- 疏肝健脾法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法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4例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6例,两组均在保肝、对症治疗等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拉米夫定100 mg/d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肝健脾中药即四逆散合四君子汤,疗程3个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改善,Child-Pugh评分下降,肝纤维化程度改善,HBV-DNA载量下降,配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患者肝功能、Child-Pugh评分、肝纤维化指标、门静脉、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改变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疏肝健脾法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改善肝功能及抗肝纤维化效果明显,优于单用拉米夫定,而且安全性良好。
- 周小军孟晓军林子玲宋家武边壮郭惠学
- 关键词:疏肝健脾法拉米夫定乙肝肝硬化
- 细胞凋亡与肝脏疾病被引量:1
- 1997年
- 细胞凋亡又称程序化细胞死亡,是一种不同于坏死,而由基因控制的细胞的自我消亡.1 凋亡的特点凋亡与坏死都是细胞死亡的主要形式,但两者有显著的区别(附表).附表
- 李佳陈华嘉陈华嘉
- 关键词:肝脏疾病细胞凋亡乙型肝炎肝肿瘤丙型肝炎
- HBx—GFP基因工程DN突变体瞬时表达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
- 2002年
- 宋家武林菊生等
- 关键词:基因工程乙型肝炎病毒
- HBx—GFP DN突变子长期稳定表达抑制2215细胞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表达的实验研究
- 2002年
- 宋家武林菊生等
- 关键词:2215细胞乙型肝炎病毒
- 高灵敏度薄膜生物传感器基因芯片系统的研制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在传统基因芯片技术基础上,应用生物传感器技术,研制一种能将基因芯片信号原位放大后达肉眼判读灵敏度,无需专用基因芯片检测仪器就可使用,易于在基层医疗单位推广的薄膜生物传感器基因芯片诊断系统.方法:在薄膜生物传感器基片基础上,经过表面化学处理,使特定的基因捕获探针在传感器表面固定,形成特定检测目的生物传感器基因芯片.并以乙肝病毒YMDD区的特异序列设计为例,通过特定的YMDD区的捕获探针,以矩阵的形式点样于传感器芯片表面来实现本系统.同时,纳米金标记的检测探针取代了传统芯片中的荧光标记探针.扩增后的目的PCR片段与捕获探针、生物素标记探针、链亲蛋白纳米金探针进行反应,最后得到探针-生物素-链亲蛋白-纳米金复合物,并在芯片表面经生物传感器芯片将信号原位放大,获得肉眼观的芯片信号并进行分析,完成芯片诊断.以乙型肝炎病毒YMDD突变为例,观察该芯片系统对临床诊断标本诊断的可靠性.结果:基因芯片的检测信号经生物传感器原位放大后能肉眼判读或借助普通数码照像机或计算机扫描,根据信号出现的特定位置即可确定突变的类型.且该生物传感器基因芯片系统信噪比高,在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及临床血清的检测中,均可实现生物芯片阴阳性信号完全的有或无的判读;临床血清标本检测证实,使用该传感器芯片系统对前期经过测序确定为YMDD突变的23份临床血清结果与测序结果完全一致.结论:薄膜生物传感器基因芯片集纳米材料、生物传感器技术及原位放大技术为一体,实现了信号的肉眼判读,具有通用性高,准确可靠,无需大型设备,易于在基层医疗单位推广使用.
- 宋家武信芝姚蓝李啸峰唐健熹周小军吴波孙爱静吴洲清
- 关键词:生物传感器基因芯片纳米
- pRev X-GFP DN突变体抑制HepG2 2.2.15细胞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建立pRev X-GFP及其作对照的表达野生X蛋白、绿色荧光蛋白的长期稳定表达细胞克隆,进一步研究以乙型肝炎病毒(HBV)X基因作为治疗靶,运用DN突变体技术,进行抗HBV的稳定表达对抗HBV复制的作用。方法 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分别以逆转录病毒载体pRev TRE为载体,构建表达野生型HBV X蛋白,GFP蛋白和X与GFP融合的X-GFP融合蛋白的质粒,并分别导入乙型肝炎的转基因细胞株HepG22.2.15细胞(简称2.2.15细胞)中,并通过长期的潮霉素抗性选择,获得能稳定表达DN蛋白的2.2.15细胞克隆。应用dot blot检测细胞上清液及细胞中HBV DNA,Southern blot检测细胞内HBV复制中间体,以观察其表达对HBV病毒复制的影响。结果 所构建的pRev X-GFP突变体、pRev Xwt、pRev GFP质粒均能在2.2.15细胞株中稳定高效表达。pRev X-GFP高效表达后,能有效地抑制或阻断细胞内HBV核酸合成及其分泌入细胞上清液。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结果显示,pRev X-GFP组的平均每毫升HBV DNA浓度较2.2.15细胞组分别下降1.0~1.8lg值,对细胞内外dot blot结果进行图像分析,其灰度值仅为对照2.2.15细胞组的7.9%,Southern blot分析则发现,X基因DN突变体对HBV复制中间体rcDNA、ssDNA及dsDNA的形成有全面抑制作用。结论 pRev X-GFP DN突变体具有显著抑制HBV复制作用。
- 宋家武林菊生孔心涓梁扩寰
- 关键词:HEPG22.2.15细胞乙型肝炎病毒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