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党振 作品数:8 被引量:13 H指数:2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血管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探讨脑容积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与头颅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联合应用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临床有神经缺失症状的患者,发病24 h内行64层螺旋CTPI和CTA后,选定感兴趣区层面,测量异常灌注区和对侧脑组织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22例患者CTPI发现病灶区域灌注异常的敏感性为90.1%,特异性为100%;脑血流量减低、平均通过时间延长;灌注异常区与对照区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64层螺旋CT可同时获得容积CTPI和包括颅底动脉环在内的CTA;22例患者均发现有不同程度的低灌注区,有19例患者CTA发现血管异常。结论早期、特别是超早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TPI结合CTA检查,对病因、病情进展、预后评估、半暗带区判定提供了综合、简单、快速、便捷的影像学依据。 暴党振 黄一宁 张中兴 王鹤 孙永安 王秋华 潘运高关键词:脑血管意外 再灌注 脑血管造影术 可疑的可逆性痉挛性脑血管病一例分析 2010年 可逆性痉挛性脑血管病,也称为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血管病。可逆性痉挛性脑血管病主要指一组脑血管可逆性收缩的疾患综合征,以多灶性、可逆性的脑血管痉挛为特征,有时可引起缺血性脑梗死,常伴有严重反复发作的头痛,该疾病应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动脉炎相鉴别。国内外对该疾病目前报道较少,现将1例可疑的可逆性痉挛性脑血管病的病例进行分析讨论。 孙永安 王丽霞 暴党振 刘春艳 吴冰 王鹤 黄一宁关键词:脑血管病 可逆性 痉挛性 蛛网膜下腔出血 缺血性脑梗死 脑血管痉挛 乳酸和丙酮酸最小运动量试验对线粒体肌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研究乳酸和丙酮酸最小运动量试验(METLP)对线粒体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肌肉病理明确诊断为线粒体肌病的21例患者、6例其他肌病患者及14例非肌病患者进行METLP检测,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线粒体肌病组METLP 18例(85.7%)异常,12例≥2项指标异常,主要为运动后血浆乳酸/运动前丙酮酸(L2/P1)>17;其他肌病组METLP 6例(100%)异常,主要为有氧运动后血浆乳酸浓度(L2)升高,或者经休息其血浆乳酸浓度(L3)不降、甚至升高;非肌病组为3例(21.4%)异常。结论在METLP的各项评价指标中,L2/P1作为线粒体肌病与非肌病的诊断参考指标最为可靠;L3/L2可以作为鉴别线粒体肌病与其他肌病的可靠指标;但线粒体肌病的诊断应结合METLP、临床及病理综合分析。 孙永安 徐俊 王燕华 暴党振 伍其专 都爱莲关键词:线粒体肌病 乳酸 丙酮酸 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变构调节剂对β淀粉样蛋白寡聚体引起细胞毒性影响的研究 2016年 目的研究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mGluR5)变构调节剂对细胞型朊蛋白(PrPc)免疫共沉淀效应的影响,筛选能有效阻断β淀粉样蛋白寡聚体(Aβo)细胞毒性信号化合物。方法人胚胎肾293细胞进行培养,按照加入mGluR5变构剂的不同,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对照组、3-[(2-甲基-4-噻唑基)乙炔基]吡啶盐酸盐(MTEP)组、6-甲基-2-(偶氮苯基)-3-羟基吡啶(SIB)组、S-(4-氟苯基)-{3-[3-(4-氟苯基)-5-(1,2,4)-恶二唑基]-1-哌啶基}-甲酮(ADX-47273)组、二羟基苯基甘氨酸(DHPG)组、6-甲氧基-N-(4-甲氧基苯基)-4-喹唑啉铵盐酸盐(LY-456236)组、4-丁氧基-N-(2,4-二氟苯基)苯甲酰胺(VU-0357121)组、3,3-二氯二苯甲醛双腙(DCB)组,利用转基因技术及免疫共沉淀技术,研究上述不同的mGluR5变构调节剂对PrPc和mGluR5的免疫共沉淀的影响。结果 MTEP组、SIB组的PrPc(30.87±2.65、40.25±3.21 vs 100.00±0.00,P<0.05)和mGluR5(30.12±4.23、51.67±7.09 vs100.00±0.00,P<0.05,P<0.01)免疫共沉淀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P<0.01),其中MTEP对免疫共沉淀的抑制最强。ADX-47273组、DHPG组、LY-456236组和VU-0357121组的PrPc和mGluR5免疫共沉淀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加,其中DHPG组对免疫共沉淀信号增强效应最强。结论负性变构调节剂MTEP能减弱Aβo的细胞毒性信号向细胞内传递,可能为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药物。 孙永安 褚文正 金海强 叶长青 衷弘熙 徐俊 暴党振 都爱莲关键词:淀粉样Β蛋白 免疫沉淀法 阿尔茨海默病 64层CT灌注联合血管成像在早期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07年 暴党振 黄一宁 张中兴关键词:脑血管意外 再灌注 血管内注射β淀粉样蛋白1-40后大鼠脑实质超微结构及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的改变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血管内注射可溶性β淀粉样蛋白_(1-40)(Aβ_(1-40))后,对大鼠脑实质超微结构的破坏作用及空间学习和记乙能力的影响。方法 SD大鼠78只,随机分为Aβ_(1-40)组和对照组,每组39只,每组再根据注射后饲养时间的不同分为15、20、30天3个时间点,各组行Morris水迷宫进行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的测试,然后麻醉灌注,处死大鼠取脑,并行电镜观察。结果 Aβ_(1-40)组和对照组在15、20、30天不同训练时间段分别比较,Morris水迷宫各项行为学指标改变不显著。电镜下观察,Aβ_(1-40)组血脑屏障内血管内皮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的脚板,脑实质内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经过14天的注射,血液中Aβ_(1-40)对大鼠脑实质有着广泛的毒性损害作用,但是对行为学改变的影响不显著。 孙永安 钱采韻 徐俊 吴琪 朱飞奇 暴党振 郝洪军 都爱莲关键词:淀粉样Β蛋白 血脑屏障 早期缺血性卒中64排CT灌注、血管成像研究 目的:探讨64排CT脑容积灌注成像与头颅血管成像联合应用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9例患者均在24小时内空腹行CT平扫后选定感兴趣区层面设定感兴趣区,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和灌注成像,后处理建立灌注后脑血容量... 黄一宁 暴党振 王继深 邱建星 孙永安 王秋华 王鹤 孙伟平文献传递 通心络胶囊治疗脑梗死20例在64排CT灌注上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通过对通心络胶囊治疗脑梗死20例在64排CT灌注结果的分析,以验证其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方面的效果。方法:40例发病时间小于24h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2 ̄4粒,每日3次,用药3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的20例仅常规治疗。2组脑血管病患者治疗前、后分别做64排CT灌注成像检查并进行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灌注异常区域面积自身对比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1个疗程的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血流灌注异常区域变化程度的比较,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评价。结果:2组治疗前后血流灌注异常区域面积自身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后显示,第二次灌注显示比第一次灌注成像时显示的血流灌注异常区域减小显著,P<0.05,XT>XC。结论:通过CT灌注成像、后处理图像上面积大小的比较,说明通心络胶囊在改善梗死区脑组织(缺血半暗带)的供血、促进梗死区周边神经细胞的生长与修复、增强神经细胞代偿功能、防止血栓形成等方面确有显著疗效。 王秋华 王鹤 暴党振 黄一宁关键词:脑梗死 通心络胶囊 CT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