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杰

作品数:17 被引量:27H指数:2
供职机构:泗洪县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动脉
  • 3篇动脉栓塞
  • 3篇栓塞
  • 3篇脾动脉
  • 3篇脾动脉栓塞
  • 3篇椎间盘
  • 3篇椎间盘突出
  • 3篇CT
  • 2篇血性
  • 2篇腰椎
  • 2篇腰椎间盘
  • 2篇腰椎间盘突出
  • 2篇体层摄影
  • 2篇突出症
  • 2篇脾动脉栓塞术
  • 2篇脾功能
  • 2篇脾功能亢进
  • 2篇缺血性坏死
  • 2篇肿瘤
  • 2篇注射术

机构

  • 17篇泗洪县人民医...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上海市南汇区...

作者

  • 17篇朱杰
  • 10篇王琨
  • 9篇裴敏
  • 8篇蔡维波
  • 5篇李松
  • 4篇裴昌君
  • 4篇王磊
  • 1篇沈雨
  • 1篇钟学兰
  • 1篇朱琪
  • 1篇朱琪
  • 1篇李红
  • 1篇王德杭
  • 1篇周令飞
  • 1篇裴昌军

传媒

  • 3篇实用医技杂志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实用医学影像...
  • 2篇临床和实验医...
  • 2篇河北联合大学...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年份

  • 3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卵巢囊性成熟畸胎瘤34例CT诊断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卵巢囊性成熟畸胎瘤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囊性成熟畸胎瘤CT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4例卵巢囊性成熟畸胎瘤CT诊断32例,诊断符合率94%;漏诊2例,约占6%。结论:CT诊断卵巢囊性成熟畸胎瘤方便、快捷、准确率高,是诊断卵巢囊性成熟畸胎瘤较敏感和特异的检查方法。
裴敏裴昌君朱杰
关键词: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
脉络膜裂囊肿的CT与MRI表现及诊断价值
2011年
目的探讨脉络膜裂囊肿的CT核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间经CT与MRI诊断的脉络膜裂囊肿38例,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并统计其1年的检出率。结果 1年期间21 125例行脑部CT与MRI检查的人群中,共发现脉络膜裂囊肿38例,检出率约为1.8‰;脉络膜裂囊肿在轴位上大部呈圆形或椭圆形,也可呈三角形、楔形、条形及方形,CT表现为边缘清楚、光滑的低密度影,MRI上与脑脊液信号一致,呈长T1长T2信号,液体抑制反转恢复序列(FLAIR)呈低信号,弥散成像(DWI)呈等或稍低信号,CT与MR增强扫描均无强化。结论根据脉络膜裂囊肿特定的发生部位及影像学表现,CT与MRI可以作出准确诊断,并能与其它囊性病变相鉴别,避免误诊。
王磊裴昌君蔡维波朱杰
关键词:囊肿脉络膜裂CT磁共振成像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磁共振诊断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MRI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对随访确诊21例ANFH的MRI影像学资料,分析其对ANFH的显示及诊断能力。结果:本组21例ANFH MR检查病例中Ⅰ~Ⅱ期9例,表现为病灶多局限于股骨头前上部分,呈斑片状T1WI低、T2WI压脂高信号区和T2WI压脂"单线征"或"双线征"。Ⅲ~Ⅴ期12例,表现为不规则片状长T1长T2信号,骨质碎裂,关节面塌陷及关节间隙狭窄。各期均可伴发或不伴发不同程度关节积液。结论:MRI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有明显优势,对各期病变均能做出明确诊断,对于早期病变更有不可替代的优势。MRI在ANFH诊断中作用显著,是诊断ANFH的可靠手段。
朱杰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磁共振成像
膈下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观察
2009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发生膈下动脉供血或参与供血时行化疗栓塞术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防治。方法23例原发性肝癌发生右侧膈下动脉供血21例,左侧膈下动脉供血2例,均行膈下动脉化疗栓塞术,并观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膈下动脉化疗栓塞术后1—1.5个月复查,17例患者病灶内碘油沉积密实,增强扫描未见异常强化,4例患者碘油沉积部分缺失,2例患者碘油沉积稀疏;并发症:血管痉挛3例、血管内膜损伤1例、油脂性肺炎1例、顽固性呃逆3例,无脊髓损伤、膈下脓肿及肝脓肿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发生膈下动脉供血的原发性肝癌行膈下动脉化疗栓塞术安全有效。
裴敏朱杰裴昌君
关键词:肝肿瘤膈下动脉并发症
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思路
2007年
目的:探讨肺隔离症(PS)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思路。方法:分析我院1998年至2006年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PS16例。常规胸部摄X线片16例,胸部CT平扫检查16例,常规胸部增强CT13例、螺旋CT增强扫描3例,并行三维重建,DSA检查1例,术前10例发现异常血管。结果:胸部X线主要表现为3种形态:不规则肿块形8例;节段性不张样改变5例;局部肺纹理增多3例。胸部CT主要表现为3种形态:实性肿块形5例;囊实性肿块7例,其中支气管扩张样表现1例;囊性肿块4例;DSA1例,DSA表现为病灶染色,增粗异常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结论:常规X线胸片无特异性,仅能发现病灶。常规CT平扫及增强扫描能观察病灶内部细微结构及外部征象。螺旋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MRI检查能够发现异常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具有定性诊断价值。
王琨朱杰王磊
关键词:肺隔离症影像学表现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合并骨髓水肿的介入治疗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合并骨髓水肿的介入治疗及其疗效观察。方法选择临床症状突出,经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证实的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合并骨髓水肿的患者20例,24髋,经对侧股动脉插管,分别超选择至患侧旋股内、外动脉,闭孔动脉开口,造影确定导管位置后,灌注溶栓剂、解痉剂及血管扩张剂等。结果①经2次或3次介入灌注术后与灌注前造影片对比,股骨头颈部血管增多、增粗、股骨头染色变深16例22髋,2例2髋改变不明显。②本组20例中有19例患者疼痛消失、明显减轻或缓解,总有效率占95%。③24个髋关节介入治疗前后活动范围均有不同程度改善。④16髋介入治疗后MRI对比,骨髓水肿明显减轻。结论介入灌注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合并骨髓水肿疗效确切。
王琨蔡维波李松裴敏朱杰
关键词:股骨坏死骨髓放射摄影术介入性
大面积脾动脉栓塞术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措施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大面积脾动脉栓塞术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对脾脏一次性栓塞面积大于75%的32例患者的并发症的预防、发生及处理措施。结果 32例患者,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栓塞后综合征。其中剧烈腹痛5例,左侧少量胸水1例,脾静脉、门静脉血栓3例,脾及脾周脓肿1例,乳糜性腹水1例,异位栓塞1例,顽固性呃逆3例。未发生脾脏破裂、胰腺炎等并发症。结论掌握大面积脾动脉栓塞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尽早采取积极有效治疗方法,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裴敏王琨朱杰蔡维波李松
关键词:脾脏并发症
低剂量CT引导下医用臭氧注射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低剂量CT引导下经皮医用臭氧腰椎间盘注射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在低剂量CT扫描引导下,对15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侧后旁或小关节内侧径路穿刺,进行椎间盘内、盘外注射不同浓度臭氧。结果术后1周,156例中疗效优59例、良63例,优良率78.2%;术后1个月,156例中疗效优63例、良64例,优良率81.4%;术后3个月,总优良率达86%,其中椎间盘膨出、突出、脱出优良率分别为97.4%(37/38)、90.2%(101/112)、3/6;盘内保留臭氧组、不保留组优良率分别为92.0%(46/50)、87.3%(69/79);纤维环完整、破裂优良率分别为92.2%(119/129)、81.5%(22/27)。结论低剂量CT引导下臭氧注射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且具有安全、创伤小、定位准确、操作简单及辐射剂量小等特点,是腰椎间盘突出理想的治疗手段。
裴敏王琨朱杰蔡维波李松
关键词:低剂量CT臭氧腰椎间盘突出
高分辨CT在胸部结节病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进一步认识高分辨CT(HRCT)下的胸部结节病影像表现。方法:回顾分析45例符合诊断标准的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其中病理证实15例,临床证实30例。结果:42例有胸部淋巴结增大,其中纵隔伴双侧肺门淋巴结增大的26例,纵隔淋巴结伴一侧肺门淋巴结增大的11例,5例仅有纵隔淋巴结增大,而无肺门淋巴结增大,其余3例纵隔肺门均未见增大淋巴结。肺部病变有33例,其中两肺多发结节24例,斑片状阴影5例,孤立性结节1例,肺纤维化3例。胸膜病变6例,均伴有肺部病变,其中胸腔积液5例。另一例表现为结节状胸膜(斜裂)增厚。结论:HRCT对肺内小结节检出率高,但不典型表现时要密切结合临床才能作出正确诊断。
周令飞朱杰
关键词:胸部病变肉芽肿高分辨CT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肾囊肿体积测量对CT导引下肾囊肿介入治疗的作用
2009年
蔡维波朱琪李红朱杰
关键词:肾囊肿体积测量CT介入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