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佩玲

作品数:9 被引量:26H指数:4
供职机构: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儿童
  • 4篇小儿
  • 2篇毒性
  • 2篇心肌
  • 2篇心肌炎
  • 2篇心前区
  • 2篇心脏
  • 2篇心脏病
  • 2篇疗效
  • 2篇肌炎
  • 2篇病毒
  • 2篇病毒性
  • 2篇病毒性心肌炎
  • 1篇丹参
  • 1篇电图
  • 1篇调搏
  • 1篇动态心电图
  • 1篇心电
  • 1篇心电图
  • 1篇心电图监测

机构

  • 9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作者

  • 9篇李佩玲
  • 5篇孟浦
  • 4篇黄显湘
  • 4篇郑孝清
  • 2篇胡晓华
  • 1篇陈祖新
  • 1篇陈菲燕
  • 1篇林雯
  • 1篇刘树茂
  • 1篇沈关心
  • 1篇饶智国
  • 1篇朱慧芬

传媒

  • 2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中原医刊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华中医学杂志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武汉医学杂志

年份

  • 2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用不同方法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的疗效评价被引量:4
1999年
本文对26例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共计42例次),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终止发作进行比较(刺激迷走神经,升压药物、西地兰、食道心房调搏、ATP和心律平等)。结果显示静脉注射心律平有效率达90%,优于其他方法或其他药物;其次是快速静注ATP以及食道心房调搏,有效率分别为87.5%和80%。具体采用何种方法治疗,必须根据病情、医疗条件和医师的临床经验而定。
郑孝清李佩玲孟浦
关键词: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儿童
33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T细胞亚群、B细胞和免疫球蛋白的检测被引量:7
2000年
饶智国黄显湘李佩玲沈关心朱慧芬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儿童T细胞亚群B细胞
36例儿童心前区不适的Holter心电图监测
1997年
本文对36例主诉心前区不适,包括胸闷、胸痛、心悸或者心慌等症状,而常规心电图正常的患儿,进行了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每例患儿均存在1种以上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检出有临床意义的频发室上性早搏3例,频发室性早搏2例,PSVT 1例,阳性发现率为16.7%(6/36例)。经相应治疗,心前区不适等症状得以缓解或消失。此外,通过监测对一些有症状而结果基本正常的患儿可消除其忧虑。因此,对心前区不适的患儿,有必要作Holter心电图筛查。
郑孝清李佩玲黄显湘孟浦
关键词:HOLTER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前区不适儿童
小儿β受体反应亢进症误诊10例分析
1995年
近5年间,我院儿科收治的由各种原因引起或从外院转诊的心肌炎病人154例,其中10例为β受体反应亢进症而误诊为心肌炎,因临床症状较顽固,心电图表现T波持续低平或倒置,经护心肌、扩管、抗感染治疗均未奏效。这类病人后经心得安试验T波恢复,从而排除心肌炎,诊断为β受体反应亢进症。给予心得安、镇静剂、谷维素等治疗,均获得满意治疗效果。以下对10例误诊病人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 年龄为7~12岁6例,4岁2例,小于4岁2例。
陈菲燕黄显香李佩玲
关键词:误诊儿童Β受体
儿童心前区疼痛原因探讨
1998年
目的:探讨小儿心前区疼痛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05例心前区疼痛患儿采用统一方法,包括详细的病史调查,物理诊断,胸部X线、常规心电图、Holter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肌酶谱、总血脂及胆固醇测定,并对部分患儿施行了脑电图(EEG)检查。结果:心前区疼痛由心脏病所致者少见(占95%),精神负担过重及过分溺爱的患儿心前区疼痛症状往往比较明显。结论:心源性心前区疼痛,必然有Holter心电图缺血性改变存在。心前区疼痛90%以上属特发性,病因是良性的,呈自限性,而预后良好。
郑孝清李佩玲孟浦胡晓华
关键词:心前区疼痛心脏病儿童
1,6-二磷酸果糖、参麦注射液联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00年
目的 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新的治疗方案。方法  115例病毒性心肌炎 ,其中 96例进行了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检查 ,主要采用联合输注 1,6 -二磷酸果糖 (FDP)及参麦治疗 ,观察临床相关症状、体征及心电图 (含 Holter)的转归情况。结果 治疗前后自身对照 ,平均近期有效率分别是 91.6 %和 90 .4% ,缺血性 ST- T变化在 2~ 3周内恢复正常达 10 0 %。结论 联合治疗方案可直接促进磷酸果糖激酶及丙酮酸激酶的活性 ,促进糖酵解 ,产生足够的 ATP而有益于缺血的心肌功能恢复 ,其疗效颇为满意。
郑孝清李佩玲孟浦胡晓华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1,6-二磷酸果糖参麦注射液儿童
丹参对病毒性心肌炎血液动力学的改善被引量:6
1995年
丹参对病毒性心肌炎血液动力学的改善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儿科(430022)李佩玲,黄显湘病毒性心肌炎目前多采用西药治疗,虽疗效肯定,但后遗症和复发者亦非少见。本科近年来加用中药丹参注射液及复方丹参片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与单用西药治疗组从血液动力学改...
李佩玲黄显湘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丹参药物疗法血液动力学
小儿急性白血病血清及骨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研究被引量:1
1992年
本研究测定了16例小儿急性白血病急性期和12例缓解期患儿血清中及骨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总活力及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活力。结果表明:急性白血病急性期血清内及骨髓中Mn-SOD活力明显低于非白血病对照组(P<0.01);缓解期Mn-SOD活力亦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白血病急性期血清内SOD总活力低于对照组(P<0.01);缓解期较对照组无明显改变(P<0.05)。骨髓内SOD总活力在急性期和缓解期均低于对照组(P<0.05)。因此,本研究表明小儿急性白血病血清及骨髓中的SOD总活力有改变,尤其是Mn-SOD活力的改变与肿瘤的形成有关。对小儿急性白血病有辅助诊断意义,在治疗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林雯陈祖新刘树茂李佩玲
关键词:白血病骨髓超氧物歧化酶
应用食道心房调搏术诊断小儿窦房结功能不良被引量:2
1996年
经食道心房调搏术测定,212例正常小儿和26例窦房结功能不良(SND)患儿的窦房结功能,结果正常小儿窦房结功能上限为: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6岁1050ms,>6岁1150ms;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350ms;窦房结恢复时间指数(SNRTI)l.6;窦房结传导时间(SACT)<6岁130ms,>6岁150ms。SND患儿各项结果均明显高于正常上限,部分患儿检出异位逸搏和窦房结恢复时间继发延长现象。本文证实,经食道心房调搏测定窦房结功能为一种无创性心电生理检查,其结果可靠,耐受性好,是小儿SND诊断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孟浦李佩玲黄显湘
关键词:食道心房调搏儿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