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达

作品数:44 被引量:172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2篇手术
  • 16篇外科
  • 15篇外科手术
  • 11篇颅底
  • 10篇血管
  • 10篇预后
  • 9篇肿瘤
  • 9篇显微外科
  • 9篇显微外科手术
  • 8篇血管畸形
  • 8篇畸形
  • 7篇神经外科
  • 7篇颅底肿瘤
  • 7篇海绵状
  • 7篇海绵状血管畸...
  • 6篇入路
  • 6篇神经外科手
  • 6篇神经外科手术
  • 6篇脑膜
  • 5篇岩斜区

机构

  • 44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徐州医学院
  • 2篇北京市神经外...
  • 2篇台州市中心医...
  • 1篇深圳市第二人...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湖北省新华医...

作者

  • 44篇李达
  • 42篇吴震
  • 41篇张俊廷
  • 34篇郝淑煜
  • 27篇王亮
  • 26篇张力伟
  • 15篇肖新如
  • 14篇汤劼
  • 9篇张力伟
  • 7篇李欢
  • 6篇杨阳
  • 5篇田凯兵
  • 5篇贾桂军
  • 5篇薛湛
  • 4篇冯洁
  • 3篇王科
  • 3篇周大彪
  • 3篇周辉
  • 2篇张浩宇
  • 2篇曾小君

传媒

  • 2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0篇中国微侵袭神...
  • 3篇中国医刊
  • 3篇国际神经病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9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7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复发性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治疗及预后因素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分析复发性岩斜区脑膜瘤(PCM)的预后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复发性PCM病人的临床资料。手术治疗23例(手术组),伽玛刀(gamma knife surgery,GKS)治疗2例(GKS组),保守治疗14例(观察组)。手术组和GKS组统称为治疗组。结果手术组全切8例,近全切8例,部分切除6例,死亡1例。平均随访(70.4±63.3)个月,再次复发7例,死亡22例。全切、近全切及部分切除的无二次复发生存率(second progression/recurrence-free survival,2nd-PFS)分别为88%、67%、40%,其整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88%、63%、33%。治疗组生存时间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全切为预后独立因素。治疗组OS显著优于观察组(P<0.05)。结论复发性PCM应积极治疗,保守观察可致不良预后。在保留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全切肿瘤。
曾小君李达郝淑煜吴震张力伟张俊廷
关键词:脑膜瘤复发显微外科手术放射外科
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分型及其手术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分型及其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51例(包括少见部位和肿瘤最大径≥6 cm的患者)三叉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Yoshida和Kawase的MPE分型分别采用颞下经岩前入路(30例)、经额颞断颧弓入路(12例)、经额眶颧人路(4例)、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2例)、经乙状窦前入路(2例)和经远外侧入路(1例)。术后随访MRI、新发症状及脑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51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46例(90.2%),近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其中6例中线-鞍上扩展亚型的患者,肿瘤全切除2例,近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1例。7例肿瘤直径≥6 cm的患者中,肿瘤全切除6例,肿瘤卒中1例;其中4例行游离脂肪填塞结合颅底硬膜缝合的颅底重建。51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20.2±2.7)个月(3~38个月)。24例术前面部麻木的患者中,12例(50.0%)随访期间仍存在重度三叉神经麻搏表现。51例患者中,有13例(25.5%)术后新发三叉神经功能异常的患者中,7例随访期间遗留轻度三叉神经麻搏症状。其余脑神经症状较术前有所恢复,并且术后新发神经功能障碍者大多恢复正常。6例中线-鞍上扩展亚型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较差。结论三叉神经鞘瘤在MPE分型的基础上可增加中线-鞍上扩展亚型,该亚型相对少见,但其临床表现具有特征性,手术全切除困难。手术对于改善三叉神经鞘瘤面部麻木作用有限,术前伴有面部麻木者三叉神经功能预后较差。
王亮陈良鹏李达李欢韩利江张力伟张俊廷吴震
关键词:神经鞘瘤三叉神经显微外科手术
延髓海绵状血管畸形出血致呼吸障碍的手术治疗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延髓海绵状血管畸形出血导致严重自主呼吸障碍患者的手术适应证及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延髓海绵状血管畸形出血导致严重自主呼吸障碍的临床资料,术前KPS评分平均17.5分,均行枕下后正中入路病灶切除。结果4例延髓海绵状血管畸形均手术全切,自主呼吸均改善,肢体麻木和行走困难无显著改善,术后KPS评分平均60分,生活质量改善2例,稳定2例。平均随访15.0个月,无症状加重,随访KPS评分平均70分。结论手术治疗延髓海绵状血管畸形出血伴自主呼吸障碍可取得良好预后。
李达郝淑煜张俊廷汤劼肖新如吴震张力伟
关键词:海绵状血管瘤延髓显微外科手术
Kawase’s入路对岩斜区暴露范围的量化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量化研究Kawase’s入路对岩斜区的暴露面积,明确Kawase’s入路适用范围,为临床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成人头颅湿标本8例,采用Kawase’s入路进行手术模拟操作,观察神经、血管走行关系,并测量重要结构,采用CT三维重建测量岩斜区暴露范围。结果 Kawase’s三角磨除深度为(1.16±0.14)cm,岩斜区暴露面积为(5.48±0.71)cm2,暴露范围下限距鞍背(2.26±0.22)cm。该入路可暴露中上斜坡、蝶岩裂部和海绵窦后部。结论 Kawase’s入路适用于位于内听道内侧中上斜坡、蝶岩裂部及颅中窝底肿瘤,伴或不伴海绵窦侵袭。
李达杨阳肖新如汤劼郝淑煜李储忠刘庆良张力伟吴震张俊廷
关键词:岩斜区神经解剖学
神经外科手术缝合技术及缝线材料选择专家共识被引量:3
2021年
缝合技术是神经外科手术的重要技术之一.随着显微神经外科理念的普及以及神经外科缝合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除传统的组织缝合外,还引入了血管吻合、神经吻合及颅底重建概念;同时,随着材料学的进步,出现了多种新型缝合材料,其对神经外科手术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神经外科手术相对复杂,不同组织以及不同的缝合方式对缝合技术和缝合材料的要求也有不同.因此,正确掌握缝合技术和规范选择缝线材料尤为重要.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薛湛李达吴量李欢李德志王嵘王亮田永吉刘伟明贾文清吴震贾旺李储忠葛明
关键词:显微神经外科神经外科手术神经吻合颅底重建
岩斜区应用解剖及手术入路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1年
岩斜区由蝶骨、颞骨和枕骨组成,部位特殊,毗邻重要结构,相关解剖包括岩骨、脑干、第Ⅲ~Ⅻ脑神经、幕下重要血管等。岩斜区手术难度大,手术入路众多,目前,主要采用岩前入路和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为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岩斜区解剖和手术入路有待进一步研究。
李达吴震张俊廷
关键词:岩斜区手术入路
脑干海绵状血管畸形的手术治疗及预后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评估脑干海绵状血管畸形(CMs)的术后出血风险、疗效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至2010年手术治疗的242例脑干CMs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女比为1.3:1.0,平均年龄32.6岁.入院、出院、目前随访的改良兰金评分(mRS)分别为2.2分、2.6分和1.5分.术前年均出血率和年均再出血率分别为5.0%和60.9%.病变全切率为95.0%(230/242).平均随访(89.4 ±42.8)个月,147例(60.7%)改善,70例(28.9%)平稳,25例(10.3%)恶化.术后年均再出血率为0.4%.术后永久并发症率为26.9%.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发育性静脉畸形及非全切除.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为年长患者(P =0.025)、多次出血(P=0.017)、腹侧病变(P=0.048)及较重的术前神经功能症状(P =0.001).结论 精确的手术可获得脑干CMs良好的长期预后,并显著降低术后的年出血率.在保证最小神经损伤的同时应尽量全切病变;术后并发症可在术后逐渐好转.
杨阳李达郝淑煜汤劼孟国路肖新如吴震张力伟张俊廷
关键词:脑干海绵状血管畸形显微外科手术预后
一种用于体外检测Neurofibromastosis2疾病致病基因NF2的c.602delTG突变的试剂盒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体外检测Neurofibromastosis 2疾病致病基因NF2的c.602delTG突变的试剂盒。该试剂盒包括如下引物对:SEQ ID NO:1和SEQ ID NO:2。本发明首次发现了NF2疾病...
张俊廷郝淑煜冯洁李达吴震王亮张力伟
文献传递
颅底肿瘤术后再手术原因的分析(附14例报告)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颅底肿瘤手术后急诊再次开颅手术病例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10月至2013年10月2 500例颅底手术病例中术后再次急诊开颅手术的14例患者,其中颅底脑膜瘤6例,神经鞘瘤3例,垂体腺瘤、颅咽管瘤、骨软骨瘤、血管平滑肌瘤、颈静脉球瘤各1例.第一次手术平均用时9.2h,术中平均出血2 750 ml.再手术的原因由术者和专家组分析得出,并由全科讨论确认.结果 再手术的14例患者中,9例表现为意识减弱,2例术后未能正常苏醒,2例术后常规CT检查发现异常,1例为突发性伤口出血.CT检查发现异常的平均时间为术后17 h,其中瘤腔内出血4例,脑内血肿伴脑挫裂伤4例,大面积脑梗死2例,脑内血肿合并硬膜下血肿l例,硬膜外血肿2例,椎动脉出血1例.再手术后恢复良好6例,中残2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3例.结论 对于行颅底肿瘤手术的患者,应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减少再次手术的发生。
郝淑煜薛湛李达肖新如汤劼王亮吴震张力伟张俊廷
关键词:神经外科手术颅底肿瘤再手术
Galectin-3基因多态性与颅底脊索瘤易感性关联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Galectin-3基因多态性与颅底脊索瘤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运用PCR和直接测序法对5l例颅底脊索瘤患者和102例健康人的Galectin-3基因中rs4644、rs4652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比较颅底脊索瘤患者与健康人之间Galectin-3基因中rs4644、rs4652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并根据性别、年龄进行分层分析。结果Galectin-3基因中rs4652位点基因型在颅底脊索瘤组和对照组之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按性别分层,在女性群体中,rs4652位点基因型在颅底脊索瘤组和对照组之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共显性模型,CC/AC/AA,P=0.020;显性模型,CC+AC/AA,P=0.009),携带CC和AC基因型的群体患颅底脊索瘤的发病风险增加(OR=4.5;95%CI=1.365~14.833)。结论Galectin-3基因中rs4652位点基因多态性与颅底脊索瘤发病风险相关联,在女性群体中,携带CC和AC基因型者患颅底脊索瘤的风险增高。
田凯兵王亮冯洁郝淑煜王科李达万虹吴震张俊廷
关键词:颅底脊索瘤GALECTIN-3基因多态性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