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雪梅

作品数:5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手术
  • 2篇舒芬太尼
  • 2篇静脉
  • 2篇静脉输注
  • 2篇急诊
  • 2篇急诊科
  • 2篇芬太尼
  • 2篇持续静脉
  • 2篇持续静脉输注
  • 1篇预后
  • 1篇诊断正确率
  • 1篇正确率
  • 1篇食道
  • 1篇食道癌
  • 1篇食道癌手术
  • 1篇食管
  • 1篇食管癌
  • 1篇食管癌根治
  • 1篇食管癌根治术
  • 1篇食管癌手术

机构

  • 5篇绵阳市第三人...

作者

  • 5篇沈雪梅
  • 3篇田华平
  • 2篇罗维
  • 2篇汤道雄
  • 1篇黄可

传媒

  • 2篇四川医学
  • 1篇中国体外循环...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急诊科抢救危重症10年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 分析急诊科抢救的危重症疾病谱和抢救成功率的变化趋势.方法 应用回顾分析方法将2003~2012年10年中在急诊科抢救的5263例危重患者分2个时段和3个年龄组,比较疾病谱构成比和病死率.结果 ①10年中危重症疾病谱中神经系统疾病、创伤和循环系统疾病的构成比增高,分别居第一至第三位;②疾病谱中居第一位的疾病,在青年组和中年组均为创伤,老年组第一、二位分别为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疾病;③急诊科抢救危重病成功率逐年上升,创伤、神经系统疾病和中毒的病死率的下降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但创伤和神经系统疾病的病死率仍居前二位.结论 急诊科抢救的主要危重症是创伤、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疾病.建立完整的急救体系和机制,重点开展对主要急诊危重病种的联合攻关研究.
沈雪梅汤道雄罗维
关键词:急诊科危重症
舒芬太尼、芬太尼联合丙泊酚持续静脉输注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麻醉效果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芬太尼联合丙泊酚持续静脉输注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食管癌手术患者84例,ASAⅠ~Ⅱ级,42~78岁;随机分为两组:芬太尼组(F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每组42例。全麻维持,F组采用芬太尼3μg/(kg.h)和丙泊酚4mg/(kg.h)持续静脉输注,S组采用舒芬太尼0.3μg/(kg.h)和丙泊酚4mg/(kg.h)持续静脉输注。记录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切皮时(T3)、撑开胸廓时(T4)、游离食管时(T5)、拔管时(T6)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麻醉结束至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完全清醒时间(OAAS评分为5分)以及感觉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3分)时间;观察并记录患者躁动、恶心、呕吐、术中知晓发生情况。结果①S组T1、T2、T3、T4、T5、T6时间点MAP和HR均低于诱导前(T0)基础值P<0.05,诱导后各个时间点无统计学差异;②F组T2、T3、T4、T5、T6时间点MAP和HR均高于诱导前(T0)基础值及气管插管前(T1),P<0.05;S组在T2、T3、T4、T5、T6时间点MAP与HR低于F组,P<0.05;③S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完全清醒时间、感觉疼痛时间均长于F组,P<0.05;④两组无术中知晓;S组术后苏醒时躁动发生低于F组,P<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泵注舒芬太尼和丙泊酚能为食管癌根治术提供血流动力学稳定、患者苏醒平稳的麻醉效果。
田华平沈雪梅
关键词:舒芬太尼芬太尼食管癌手术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在食道癌手术中的对比观察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观察丙泊酚联合芬太尼、舒芬太尼持续静脉输注在食道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食道癌手术患者83例,年龄42~78岁,性别不限,ASAⅠ~Ⅱ级;随机分成芬太尼组(41例)、舒芬太尼组(42例)。监测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观察患者术后VAS疼痛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芬太尼组在开胸、胸内手术期、关胸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均明显高于基础值(P<0.05),舒芬太尼组在开胸、胸内手术期、关胸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均低于基础值(P<0.05);术后1、2、4小时舒芬太尼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芬太尼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芬太尼组明显高于舒芬太尼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持续静脉输注用于胸科食道癌手术优于芬太尼,术后镇痛作用舒芬太尼明显优于芬太尼。
田华平沈雪梅
关键词:阿片类舒芬太尼持续静脉输注
乌司他丁对二尖瓣置换术后出血、输血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后出血、输血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62例在体外循环和心脏停搏下行二尖瓣置换患者纳入本前瞻、随机、双盲临床研究,患者于术前随机分配到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乌司他丁组患者体外循环预充乌司他丁5 000U/kg,对照组患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检测围术期凝血功能参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测定(aPTT),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心肌血清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cTnI);同时检测肌酐,乳酸;记录术后24 h内引流量、输血量、拔管时间、ICU时间、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情况等临床数据。结果与术前比较,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下降,PT、INR和aPTT显著延长,血清中D-二聚体、CK-MB、cTnI、肌酐和乳酸含量显著上升,但是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没有显著差异。围术期出血量和输血量比较也没有显著差异。但是乌司他丁组患者ICU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42.6 h vs 50.2 h,P=0.02)。结论体外循环二尖瓣置换手术中给予乌司他丁5 000U/kg不能降低术后失血量和输血量,但能够缩短患者术后ICU停留时间。
田华平沈雪梅
关键词:乌司他丁体外循环术后出血输血
急诊科使用高乌甲素对急腹症诊断正确率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高乌甲素对诊断不明的急腹症患者诊断正确率的影响。方法: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纳入180例中~重度疼痛、诊断不明的急腹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乌甲素组,每组90例。对照组肌注阿托品等对症处理和原发病处理,高乌甲素组除了上述处理外,肌注高乌甲素8 mg,观察两组疼痛评分、主要阳性体征比率和临床诊断正确率。结果:治疗后30 min,对照组VAS为(7.0±1.2)分,高乌甲素组为(5.7±1.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h,对照组VAS为(5.4±2.3)分,高乌甲素组为(3.2±1.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 min两组阳性体征比率分别为69%和6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h两组阳性体征比率分别为67%和6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6.7%和8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乌甲素镇痛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疼痛,但不影响急腹症的诊断正确率。
汤道雄沈雪梅罗维黄可
关键词:高乌甲素急腹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