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飞
- 作品数:54 被引量:359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电子电信电气工程更多>>
- 雷电临近预警系统研制及其应用
-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雷电临近预警系统(CAMSNWS)能够综合应用雷达、卫星、地面电场仪和闪电定位仪的准实时和实时监测资料,采用多参数、多算法集成方法对雷电活动进行临近预警。该系统拥有强大的数据显示、处理和分析功能,能够以...
- 吕伟涛孟青张义军姚雯马颖马明郑栋王飞
- 中国大陆地区地闪活动特征-基于2008~2010年全国地闪定位网监测数据的分析
- 引言地闪是对社会日常生产生活影响最大的一类闪电。对地闪活动相应特征的了解意义重大,不仅可以对地闪活动本身有进一步的了解,还能给为地闪的监测和防护等工作提供必要的帮助。国外在这方面已经进行过多年研究,如美国利用美国国家闪电...
- 王飞
- 关键词:地闪活动地闪密度监测数据
- 北京一次对流云人工催化作业效果检验被引量:3
- 2017年
- 利用北京SA波段天气雷达每6 min一次的体扫数据和FY-2气象卫星云图,以2015年8月22日北京平谷地区一次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为例,分析作业单元和与之条件相似的对比单元两者雷达回波参数的变化,并运用非参数检验方法进行显著性检验,对冷涡后局地新生的强对流风暴群的人工催化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第一次地面作业后,在作业点位置的回波明显减弱,第二次地面作业后,作业点位置的回波持续减弱,组合反射率大于30 dBz的回波逐渐减弱消失,同时作业点东北方的回波不断增强合并,并向东边移动。此次作业所在区域的对流发展强烈,组合反射率大于45 dBz的回波直径为5—20km,组合反射率大于50 dBz的持续时间较长。显著性检验表明,作业回波与对比回波的最大组合反射率和平均组合反射率的衰减率通过了信度为0.15的显著性检验,存在显著差异;回波面积衰减速率通过了信度为0.3的显著性检验;且作业回波的各物理量的衰减率均小于中值和平均值,表明催化作业对维持云系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 宋文婷蔡淼王飞
- 关键词:对流云雷达回波
- 台风莫拉菲(2009)登陆前后电荷结构演变的模拟研究被引量:8
- 2016年
- 利用中尺度起电放电模式以及卫星和闪电定位等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台风莫拉菲(2009)在登陆前后以及衰亡阶段的电荷结构及形成。结果表明:莫拉菲在登陆前存在近海加强过程,加强中逐渐形成清晰的台风眼并伴随眼壁区闪电活动的多发。眼壁区对流在近海加强阶段呈现正的三极性电荷结构,主负电荷区位于-25℃—-10℃层,其上下各有一个正电荷区。而在台风达到最大强度后呈现负的偶极性电荷结构,仅存在云中部的负电荷区和下部的正电荷区。眼壁区对流的电荷结构同台风强度变化密切相关而不受登陆直接影响。在台风发展的不同阶段,外螺旋雨带对流主要表现为正的三极性或正的偶极性电荷结构,之前的研究一般认为外雨带对流只能呈现正的偶极性电结构。外雨带三极性电结构的形成可以类似于眼壁区三极性结构的形成,也存在其他形成机制,即在霰粒子与冰晶组成的正偶极性电荷结构下存在一个由雹粒子组成的正电荷区,从而形成正的三极性电荷结构。台风衰亡阶段对流主要表现负的偶极性电荷结构,对流活动较弱,类似于陆地雷暴消散阶段的特性。不同类型的电荷结构所对应对流的相对强度也在文内进行了讨论。
- 徐良韬张义军张文娟王飞郑栋
- 关键词:登陆台风闪电特征电荷结构
- 人工触发闪电的光学观测
- <正> 高速摄像观测是揭示雷电发生发展过程的最有效手段之一,随着光学感应器件的快速发展,高速摄像系统在雷电物理研究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2005年6月下旬到8月上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雷电物理和防护工程”实验室和中国科学...
- 吕伟涛郑栋陈绍东王飞马明孟青张义军郄秀书
- 文献传递
- 雷电临近预警技术及应用试验研究
- <正>针对北京地区强对流活动的特点,结合闪电定位系统和地面大气电场仪网对雷电活动的监测,以及卫星和雷达资料,提出典型区域强对流天气的闪电特征诊断和短时预报方案,建立了综合的雷电预警预报方法,开发了雷电监测分析和临近预警系...
- 孟青张义军吕伟涛姚雯马颖王飞
- 文献传递
- 雷电临近预警系统的运行试验被引量:15
- 2009年
- 介绍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发的雷电临近预警系统(CAMS-LNWS)在北京地区开展的业务运行试验。通过运行测试以及预警结果与闪电监测结果的对比评估,表明:CAMS-LNWS能够稳定运行,定时读取多种探测资料、自动生成并循环显示雷电发生概率、雷电活动区域移动趋势和重点区域雷电危险度等级三种雷电临近预警产品;CAMS-LNWS的雷电发生概率预警产品具有较高的命中率,能够较好地对0~30min内可能发生闪电的区域进行有效预警;随着预警时间的延长,CAMS-LNWS的预警效果会有所降低。
- 孟青张义军吕伟涛姚雯马颖王飞马明郑栋郭虎熊亚军
- 关键词:雷电临近预警
- 一种目标闪电电场变化信号采集系统及方法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目标闪电电场变化信号采集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天线阵列、下变频模块和采集器;下变频模块分别连接天线阵列和采集器;天线阵列,用于将感应到的目标闪电产生的预设频率范围内的电场变化信号传输至下变频模块;采...
- 刘恒毅董万胜王飞姜睿娇
- 文献传递
- 中国大陆地区地闪活动特征-基于2008~2010年全国地闪定位网监测数据的分析
- 地闪是对社会日常生产生活影响最大的一类闪电。对地闪活动相应特征的了解意义重大,不仅可以对地闪活动本身有进一步的了解,还能给为地闪的监测和防护等工作提供必要的帮助。国外在这方面已经进行过多年研究,如美国利用美国国家闪电定位...
- 王飞
- 关键词:监测数据时差法
- 上升运动核心区与霰粒子非感应起电区关系的模拟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利用一个三维起电放电云分辨率模式,基于北京地区的一次探空数据,进行了孤立雷暴单体的模拟实验,并对模拟雷暴中上升运动较强阶段(最大上升速度W_(max)>5 m·s^(-1)),霰粒子发生非感应起电区域内的上升运动特点,及其与上升运动核心区(上升速度W>5 m·s^(-1))之间的空间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非感应起电区主要分布在上升运动核心区及其临近区域。出现在上升运动核心区内的非感应起电活动的起电效率通常较高(|非感应起电效率E_(n-charging|>0.1 nC·m^(-3))。上升运动中心也能够发生非感应起电。即使是在雷暴最大上升速度达到峰值时,在上升速度中心的霰粒子仍能发生非感应起电。但过强的上升速度不利于非感应起电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在该模拟雷暴中,效率较高的非感应起电活动多集中发生在W_(max)>5m·s^(-1)的时段内,区域则主要分布在-4~28m·s^(-1)的垂直速度区间内。对于具有更高效率的非感应起电活动(|E_(n-charging)|>0.5 nC·m^(-3)),尽管W_(max)越大,具有更高效率的非感应起电活动区范围就越大,起电效率中心也更靠近上升速度中心,但起电效率中心与上升速度中心并不重合。大部分具有更高效率的非感应起电活动都发生在W<20 m·s^(-1)的上升运动区内。此外,上升速度中心高度在闪电活动的多数时间里与反转温度高度基本一致,可以用来区分霰粒子非感应起电获得不同极性电荷的区域:在分析时段内(第12~23 min)的大部分时间里,霰粒子获得负电荷的区域都出现在该高度附近或以上高度中,而获得正电荷的区域则基本出现在该高度以下。
- 王飞张义军郑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