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娟 作品数:6 被引量:43 H指数:3 供职机构: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家属同步施教对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观察对家属同步实施健康教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住院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接受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家属同步实施健康教育。在患者术后1d内和7d后采用由美国医学研究所研制的生存质量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 2组患者入组时,术后1d内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对患者家属同步实施健康教育7d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家属同步实施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田娟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 家属 健康教育 生活质量 健康教育对清晨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 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对清晨高血压的控制情况。方法 48例清晨高血压患者给予抗高血压治疗并给予相关的健康教育3 d,观察其对清晨血压的控制情况。结果调整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后,48例患者清晨血压均降至正常范围[收缩压(134.8±4.7)mmHg,舒张压(86.4±2.3)mmHg],与健康教育前的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清晨血压。 田娟 应兰芳关键词:高血压 清晨高血压 健康教育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桡动脉减压方案对穿刺部位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桡动脉充气止血绷带较快减压放气对桡动脉穿刺部位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接受经桡动脉途径PCI术后即刻以桡动脉充气止血绷带压迫止血,术后1 h开始放气减压,每隔1 h放气2 ml,第4次开始增加放气量,术后6~8 h内撤除桡动脉充气止血绷带(观察组)。观察患者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与较晚较慢减压放气(对照组,在术后2 h开始放气,每隔2 h放气2ml,术后12~14 h撤除桡动脉充气止血绷带)比较。结果部分患者发生手部肿胀、手臂麻木或疼痛、术口少量渗血及局部水泡,其中,观察组手部中度肿胀及手臂麻木的发生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压迫止血过程中所监测的穿刺侧拇指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差异(96.8±1.6%vs 96.6±1.6%,P>0.05)。结论较快减压放气安全、有效,能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田娟 应兰芳 贺倩 周艺媚 梁慧心 于红静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经桡动脉途径 并发症 早期循序渐进运动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住院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23 2012年 目的观察早期循序渐进运动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Ⅱ~Ⅲ级的慢性心力衰竭的住院患者,分为早期运动训练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指导观察组患者进行早期循序渐进的运动训练。选择脑钠肽(BNP)和6 min步行试验评价患者心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入组时,血浆BNP水平及6 min步行距离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运动训练后1周,其BNP(ng/L)明显低于对照组入组后1周(242.4±102.0 vs 311.3±65.1,P<0.05),6 min步行距离(m)明显长于对照组(171.0±50.5 vs 127.4±53.1,P<0.05)。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d)明显短于对照组(10.0±2.2 vs 11.9±2.9,P<0.05)。结论早期循序渐进运动训练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缩短住院时间。 田娟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 脑钠肽 住院时间 葛根素在大鼠体内的排泄过程与给药途径的相关性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比较葛根素不同途径给药后的排泄过程。方法大鼠经静脉或灌胃给予葛根素后,按一定时间段收集尿和粪便,以高效液相色谱荧光光谱法检测尿和粪样中的葛根素。结果给大鼠灌胃葛根素混悬液后,葛根素由粪便中排泄的累积排泄率为41.56%,其中4~8h由粪便排泄量占由粪便排泄葛根素总量的75.26%,8~12h的排泄量占23.99%;12h内由尿中排泄的葛根素占给药量的0.64%,0~4h、4~8h葛根素由尿的排泄量分别占由尿排泄总量的27.91%和66.28%;24h内经粪便中排泄的葛根素约占排泄总量的98.40%。大鼠经尾静脉注射葛根素注射液24h内,葛根素由尿中排泄的累积排泄率为36.15%,而其中的97.43%是在前4h内排泄的;由粪便中排泄的葛根素占给药量的9.18%,而其中的99.19%是在给药后的8~12h之间排出的;24h内经尿中排泄的葛根素占排泄总量的79.64%。结论葛根素的排泄与给药途径有关,大鼠灌胃给药后,葛根素主要经肠道排泄,而经静脉给药后,葛根素主要经肾脏排泄。 罗承锋 袁牧 陈敏生 熊威 田娟关键词:葛根素 排泄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其安全性荟萃分析 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后患者心功能的改善情况以及安全性。方法 通过Medline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检索发表的相关文献,由2位评价员根据拟定的文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文献资料,运用RevMan4.3.1软件对LVEF以及发生的临床事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纳入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9篇。荟萃分析结果显示:AMI后进行自体BM-MNCs移植的患者,随访结束时的LVEF高于未接受细胞移植的患者(合并SMD=0.30,95%CI为0.13—0.47,P=0.0006),而且与接受细胞移植的时间无关;接受自体BM—MNCs移植的AMI患者随访期间LVEF的增加值也高于未接受细胞移植的患者(合并SMD:0.53,95%CI为0.20—0.87,P:0.0002),而且与随访时间的长短无关。虽然接受自体BM—MNCs移植的患者随访6个月结束时LVEF绝对值却并不高于未接受细胞移植的患者(合并SMD=0.23,95%CI为-0.03—0.50,P=0.09),但随访6个月期间LVEF增加值较高(合并SMD=0.62,95%CI为0.02-1.22,P=0.04);接受自体单个核细胞移植可减少3—6个月包括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再次住院、需再血管化治疗的复合终点的发生(合并OR:0.62,95%CI为0.39—0.98,P=0.004);自体BM.MNCs移植不增加3~6个月内支架内再狭窄和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合并OR=0.87,95%C1为0.53~1.42,P=0.57)。结论 接受自体BM.MNCs移植至少在6个月内可改善AMI患者的心功能,减少3~6个月包括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再次住院、需再血管化治疗的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说明是安全的。 罗承锋 陈敏生 刘世明 田娟关键词:骨髓单个核细胞 干细胞移植 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