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管华清

作品数:28 被引量:123H指数:7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兵器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2篇机械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2篇兵器科学与技...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2篇脊髓
  • 10篇骨折
  • 9篇脊柱
  • 7篇再灌注
  • 7篇缺血
  • 7篇灌注
  • 6篇缺血再灌注
  • 6篇脊髓缺血
  • 6篇脊髓缺血再灌...
  • 6篇脊髓损伤
  • 5篇腰椎
  • 5篇再灌注损伤
  • 5篇缺血再灌注损...
  • 5篇热休克
  • 5篇疗效
  • 5篇螺钉
  • 5篇脊髓缺血再灌...
  • 5篇灌注损伤
  • 4篇疏松性
  • 4篇椎体

机构

  • 28篇苏州大学

作者

  • 28篇管华清
  • 24篇杨惠林
  • 14篇姜为民
  • 9篇唐天驷
  • 7篇王根林
  • 6篇陈洁
  • 6篇汪恒
  • 6篇刘义杰
  • 4篇徐浩
  • 4篇李雪峰
  • 3篇顾晓晖
  • 3篇杨同其
  • 2篇徐耀增
  • 2篇牛国旗
  • 1篇郭炯炯
  • 1篇张志刚
  • 1篇张亚峰
  • 1篇徐明
  • 1篇李茂
  • 1篇张凡

传媒

  • 3篇苏州大学学报...
  • 2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颈椎新型零切迹桥形锁定融合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早期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中采用新型零切迹桥形锁定融合器ROI-C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
管华清姜为民杨惠林
标准位X线片上胸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及进钉深度研究被引量:15
2006年
目的:探讨标准正侧位X线片上T9~L5椎弓根螺钉进钉点及进钉深度的规律。方法:10具T9~L5脊柱标本,解剖出单个椎体。测量分析下列数据:导针沿椎弓根轴线到达椎体前缘皮质下时,标准侧位X线片导针在椎体内深度及标准正位X线片导针与棘突的关系;导针退至椎弓根后端皮质时,时钟法记录标准正位X线片进针点与椎弓根投影的关系。结果:T9~L5导针最大深度为(71.53±5.72)%~(93.28±3.72)%,L1~5无显著性差异(P>0.05),T9、L4~5无显著性差异(P>0.05),T10~11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它节段椎体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正位片上导针不超过棘突影边缘;进钉点左侧位于椎弓根投影9点到10点间,右侧位于2点到3点间,腰椎恰好位于投影之上,而胸椎位于投影内侧约1~2mm。结论:标准侧位片结合标准正位片较好判断导针深度,时钟法可为临床上确定正确的进针点提供一种参考。
王根林杨惠林牛国旗管华清唐天驷
关键词:进钉点X-线
热休克预处理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1)探讨热休克预处理(HeatshockPreconditioning,HP)诱导热休克蛋白70(HeatShockProtein70,HSP70)表达的规律。(2)探讨脊髓缺血后的再灌注损伤和HSP70表达的规...
管华清
关键词: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预处理热休克
文献传递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凋亡与热休克蛋白 全部还是部分影响
2005年
目的:诱导抗细胞凋亡的热休克蛋白大量表达,观察其对兔热休克模型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6/09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6~8个月新西兰大白兔66只,随机分为3组:①热休克组30只,先制成兔热休克模型,24h后再按脊髓缺血再灌注模型操作。②缺血组30只,单纯制成脊髓缺血再灌注模型。③假手术组6只。除不夹闭腹主动脉外,其余操作同缺血组。④实验过程:于再灌注后8,16,24,48,72h5个时间点热休克组及缺血组各随机抽取6只兔(假手术组6只于8h取出)后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分(0分为全瘫,5分为正常)采用Jacob法。后肢运动功能评分后,处死兔并取L2~5脊髓组织观察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量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脊髓神经元凋亡情况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染色法。计算脊髓前角神经元凋亡率犤凋亡率=阳性神经元数/(阳性神经元数+阴性神经元数)×100%犦。结果:66只白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兔后肢运动功能Jacob评分:24,48,72h热休克组明显优于缺血组(t=2.825~2.953,P<0.05)。②兔脊髓组织热休克蛋白表达情况:8,16,24,48h热休克组表达量显著高于缺血组(t=8.337~20.470,P<0.01)。③兔脊髓灰质神经元凋亡结果:8,16,24h热休克组明显少于缺血组犤(19.73±3.71)%比(20.87±3.33)%,(27.29±4.20)%比(36.05±5.20)%,(20.64±4.34)%比(35.28±4.27)%,(t=3.884~5.462,P<0.05)犦。结论:热休克蛋白可以明显抑制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元凋亡,保护脊髓功能。同时提示热休克蛋白不能全方位地抑制神经元凋亡,部分神经元的凋亡对兔后肢运动不产生显著影响。
管华清杨惠林徐浩唐天驷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热休克蛋白质70
腰椎棘突间置入动态内固定Coflex系统治疗中年腰椎旋转不稳:近期腰椎稳定性评价被引量:5
2011年
背景:腰椎棘突间动态内固定Coflex系统主要用于治疗轻度腰椎管狭窄病例,其适应范围是否可有进一步的扩大?目的:观察腰椎棘突间动态内固定Coflex系统治疗中年腰椎旋转不稳的近期疗效。方法:对腰椎旋转不稳的11例中年患者行Coflex内固定术,均为L4~5节段性不稳定。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均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观测影像指标包括手术前术后椎间隙中立角,过伸角,过屈角和L4~5活动度。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果与结论:全部患者随访6个月。Coflex置入时间平均72.6min,平均出血85.7mL。术后6个月随访时,JOA评分由术前14.45±2.42提高到21.00±2.2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L4~5活动度由术前(13.18±2.04)°减少到(8.09±0.9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腰椎棘突间动态内固定Coflex系统治疗中年腰椎旋转不稳的近期疗效良好,腰椎稳定性有明显提高,中远期疗效尚待观察。
管华清杨惠林徐耀增杨同其
关键词:动态内固定腰椎
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疼痛的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05年
顾晓晖杨惠林管华清唐天驷
关键词:脊柱压缩骨折骨质疏松性后凸成形术疗效分析轻微外伤支具固定
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二次瘫痪现象与HSP70表达的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 探讨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二次瘫痪与HSP70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肾下腹主动脉阻断法,建立脊髓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组阻断腹主动脉35min后开放灌注,术后观察脊髓标本的病理学改变,细胞凋亡情况及HSP70表达情况。结果 缺血组中二次瘫痪兔2 4h内病理学改变明显好于瘫痪兔,细胞凋亡数明显少于瘫痪兔,HSP70表达明显高于瘫痪兔(P <0 .0 5 )。结论 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二次瘫痪现象与HSP70表达存在一定关系,HSP70对兔脊髓具有保护作用。
徐浩杨惠林唐天驷管华清
关键词:脊髓损伤缺血再灌注凋亡HSP70
一种齿状突骨折前路用螺钉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齿状突骨折前路用螺钉,包括螺钉主体,所述螺钉主体的头端设有头端螺纹,尾端设有尾端螺纹,中间部分不设螺纹;且所述头端螺纹的螺距大于所述尾端螺纹的螺距。本发明所提供的齿状突骨折前路用螺钉,通过在所述螺钉主体的...
姜为民朱轶陈洁刘义杰汪恒管华清王根林
文献传递
运用3D打印提高住培生骨科手术技能的研究——以复杂骨折手术方案制定教学研究为例被引量:1
2023年
为探讨三维打印技术在骨科住培生制定复杂骨折手术方案能力培养方面的应用。结合骨科住培教学大纲,调取10例复杂骨盆和髋臼骨折病例CT影像资料进行3D打印,制作骨折立体模型,应用于骨科住培教学,探讨手术方案的制定。使用3D打印的骨折模型后,住培生对于复杂骨折的骨折线3D走向、手术入路选择、内固定摆放位置等方面的理解有了显著的提高。3D打印技术制作的骨折立体模型有助于住培生对于复杂骨折手术方案制定能力的提高。
管华清张志刚杨惠林姜为民
关键词:复杂骨折
新型零切迹桥形锁定融合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早期疗效被引量:20
2015年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中采用新型零切迹桥形锁定融合器ROI-C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3月采用颈椎新型零切迹桥形锁定融合器ROI-C治疗脊髓型颈椎病41例患者共61个颈椎节段的相关资料,男22例,女19例;年龄37~77岁,平均57.6岁。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评价患者术前术后神经功能,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颈部疼痛,在X线片或CT片上测量术前术后颈椎生理曲度(Cobb角)、手术椎间隙高度、椎间融合情况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透视次数。[结果]41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3个月。手术时间平均(65.4±7.3)min/节段。术中出血量平均(18.6±2.4)ml/节段、术中透视次数平均(4.84±1.27)次。末次随访,患者JOA评分由术前(9.26±0.94)分提高到(14.08±1.33)分(P〈0.01),VAS评分由术前(4.97±1.25)分降低到(1.86±1.06)分(P〈0.01),Cobb角由术前(13.15±4.87)°提高到(23.25±3.79)°(P〈0.05),手术椎间隙高度由术前的(5.83±1.12)mm提高到(8.33±1.37)mm(P〈0.05)。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椎间隙全部融合。没有气管食管损伤及喉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未发现融合器移位、沉降、松动、断裂等情况。[结论]颈椎新型桥形锁定融合器ROI-C应用于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固定牢固,可有效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隙高度,并发症少,融合成功率较高。
管华清杨惠林姜为民汪智文唐天驷
关键词:颈椎脊髓压迫症脊柱融合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