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舒文军

作品数:15 被引量:294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市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逆温
  • 4篇降水
  • 4篇城市热岛
  • 3篇气象
  • 3篇城市
  • 2篇数值模拟
  • 2篇气候
  • 2篇晴天
  • 2篇热岛效应
  • 2篇夏季
  • 2篇环流
  • 2篇风险评估
  • 2篇奥运
  • 2篇奥运会
  • 2篇值模拟
  • 1篇东亚大气环流
  • 1篇冬夏季
  • 1篇信息扩散
  • 1篇灾害
  • 1篇植被

机构

  • 8篇北京市气象局
  • 7篇北京市气候中...
  • 5篇中国气象科学...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气象局北...
  • 1篇中国气象局

作者

  • 15篇舒文军
  • 5篇胡非
  • 5篇李兴荣
  • 3篇轩春怡
  • 3篇吴春艳
  • 2篇孙继松
  • 2篇郭文利
  • 1篇杜吴鹏
  • 1篇刘勇洪
  • 1篇王志华
  • 1篇张青
  • 1篇高燕虎
  • 1篇刘海涛
  • 1篇赵新平
  • 1篇叶彩华
  • 1篇王冀
  • 1篇唐广
  • 1篇杨波
  • 1篇施洪波
  • 1篇廖晓农

传媒

  • 3篇气象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大气科学
  • 1篇气象科技
  • 1篇南京气象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2005年北...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1
  • 4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降水天气及其环流形势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使用MICAPS常规地面高空、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和NCAR/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降水天气的总体特点、大尺度环流形势及几次主要降水过程的降水量分布和环流形势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该期间降水天气的总体特点为:降雨过程多、降水量异常偏多、降水的局地性和突发性较强、城区降水多出现于午后和凌晨。奥运期间平均的高空环流形势与常年接近,但从500hPa位势高度沿116°E的时间-纬度剖面图上在40°N一带存在槽脊间隔分布的"低高低高"的随时间演变规律,经向风分析表明8月8日至14日冷暖空气在华北地区的活动相当频繁,造成了一次次对流性降水天气过程。其中,8月8—14日共出现4次明显降水天气,其过程雨量分布特点明显不同,分别为部分地区型、带状分布型、城市中心型、波状分布型。其对应的环流系统属于造成夏季暴雨典型天气型中的副高西来槽型,但处于西来槽和副高相互作用的不同阶段。虽然四次主要降水过程的大尺度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相近,但造成的降水分布明显不同,其原因可能是不同的物理机制产生的中小尺度系统不同。
魏东杨波廖晓农舒文军李津
关键词:奥运会降水天气环流形势
基于1km网格的北京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被引量:23
2020年
目前许多城市暴雨洪涝灾害综合风险区划对暴雨在复杂地形下可能引发的山洪与地质灾害造成的高风险以及对城市交通安全风险估计不足,同时常规的气象观测资料已难以描述暴雨致灾危险性精细化分布。本文基于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理论,利用遴选的293个北京气象自动站2006—2017年逐时降水观测资料、北京2015年1∶25万基础地理信息、2016年Landsat8晴空遥感影像、灾情资料以及网格化的社会经济资料,在承灾体暴露度基础上充分考虑了承灾体对暴雨引发的城市积涝、山洪与地质灾害灾损敏感性差异,从暴雨致灾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3个方面开展了北京地区暴雨灾害1km分辨率的精细网格化风险评估与区划,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基于高密度降水观测资料提取的网格化短历时暴雨频次和暴雨量能较为精细地评估致灾危险性;基于遥感与GIS提取的不透水盖度、地形起伏度与河网密度可有效评估暴雨洪涝孕灾环境敏感性;基于1km格网化的GDP、人口密度和路网密度以及灾损敏感系数可有效评估暴雨引发的积涝、山洪与地质灾害对人员、财产和公路交通的易损性;(2)与已有成果比较,本次北京暴雨洪涝风险区划不但凸显了暴雨对城市的积涝风险,也凸显了暴雨引发的山洪与地质灾害风险,同时突出了暴雨对城市交通设施安全的影响;(3)风险区划结果基本反映了北京市暴雨灾害的潜在风险,北京暴雨洪涝灾害防御的重点区域应放在风险较高的三个区域。
轩春怡刘勇洪杨晓燕舒文军吴春艳胡永锋杜吴鹏
关键词: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风险区划交通安全
南极海冰涛动及其与东亚大气环流和我国夏季降水的关系
海冰作为气候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其变化一方面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同时又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的影响. 对南极海冰的E0F、SVD分析发现,罗斯海外围和别林斯高晋海地区存在着具有'跷跷板'振荡特征的海冰关键区,可由此定义...
舒文军
关键词:副热带高压ENSO降水
文献传递
北京夏季夜间低空急流特征观测分析被引量:30
2008年
利用三年夏季系留气艇探测结果,分析了北京夏季夜间低空急流的一般特征.30%的夜间观测记录出现了低空急流.急流平均高度为200m,其最大频率出现在140m左右,90%急流出现在320m以下.W、SW、SE是夜间低空急流的主要风向.不同观测地点低空急流在速度、风向和高度上存在明显差异.城区低空急流高度大部分时间比郊区高.个例分析表明,在夜间稳定边界层条件下,低空急流与局地山谷风环流强弱变化有很好相关.进一步成因分析认为,斜坡地形产生的热成风、山谷风环流可能是北京夏季夜间低空急流形成的主要原因.
李炬舒文军
关键词:稳定边界层热成风山谷风
北京夏季强热岛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27
2007年
应用北京地区20个常规地面气象站、2个自动气象站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325m气象铁塔的资料,对北京2003年7月热岛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北京夏季夜间存在强热岛效应,夏季夜间存在强热岛效应的天数占到了31,强弱热岛天数合计占到了大约45。进一步分析7月1日强热岛特征及其气象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夜间存在强热岛时,郊区所有测站的地面气温都要低于主城区地面气温,城市强热岛的高温中心在天安门和白家庄连线的主城区;白天日照充足的晴夜,日落后城区320m以下低层大气存在逆温和弱的风速,城区地面气温下降速率和幅度均远小于郊区,城市强热岛因此得以形成和维持。日出后至正午,北京北部郊区日照时间比城区长,郊区地面大气得到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多于城区,而太阳辐射的加热作用使城区低层大气逆温消失,大气稳定度减弱,并使郊区地面气温上升速率和幅度大于城区,最终导致夜间出现的强热岛减弱、消失。此外,应用MM5模式对强热岛进行了初步数值模拟研究,发现在MM5中考虑城市人为热和热储存,可以改善模式对热岛的数值模拟,表明城市人为热和热储存在夏季强热岛的形成中有重要作用。
李兴荣胡非舒文军
关键词:城市热岛逆温热储存数值模拟MM5
保护地小气候数值模拟及其应用的研究
郭文利刘洪吴春艳赵新平唐广叶彩华王志华权维俊高燕虎陈明轩刘勇洪舒文军李慧君
该课题建立了日光温室内有作物存在情况下的辐射、温度、湿度等小气候要素数值模拟模型,经检验模拟效果较好,使模拟精度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而前人所做的工作一般是空温室,不考虑作物的影响,该模型的建立对保护地生产具有现实的指导意...
关键词:
关键词:日光温室
近15年北京夏季城市热岛特征及其演变被引量:25
2006年
根据北京地区20个地面气象观测台站1990—2004年7月的气温资料,分析了最近15年来北京夏季城市热岛的最新特征和变化趋势,也分析了城市热岛与气温,城郊地表温度差与地表温度,气温和地表温度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北京夏季夜间出现了强热岛,郊区城市也出现了热岛现象,但白天城市热岛相对夜间不明显。夜间城市热岛强度呈逐年增强趋势,但白天这种趋势不明显。夜间城市热岛与气温呈正相关,气温高的年份,城市热岛强度相对也大;夜间城郊地表温差与地表温度呈正相关,地表温度越高,城郊地表温差越大;夜间,气温与地表温度呈正相关,气温越高,地表温度也高。白天,这些相关相对夜间来说不那么明显。研究成果对北京城市发展规划和高温灾害的防治有一定的科学参考价值。
李兴荣胡非舒文军
关键词:城市热岛热岛强度
北京城市热岛效应对冬夏季降水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39
2007年
利用北京地区20个气象观测站最近30年(1975-2004年)冬季(12~2月)、夏季(6~8月)平均气温、降水量和降水日数资料,研究了城市热岛效应的年代际变化及其对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1)最近30年来,北京城区与北部山区之间的温度梯度在明显加大,其中,冬季温度梯度的平均增幅为0.6℃/10a,夏季约为0.2℃/10a。(2)在北京城区南北两侧,冬季和夏季的降水日数、降水量的相对变化趋势明显不同:相对区域平均而言,在城区及南部近郊区,冬季降水日数和降水量都在明显增加;夏季,城区北侧的降水日数呈加速增长趋势,尽管南部平原郊区的相对降水日数变化不大,但降水量在相对减少。(3)城市热岛效应对不同季节降水分布的影响,可能是城乡温度梯度与盛行风相互作用的结果,就北京地区而言,地形的存在,强化了城区与北部郊区之间的温度梯度:冬季盛行北风气流,在北部郊区,热岛效应强迫产生的边界层下沉运动有可能造成局地降水天气过程相对减少,城区及其南侧则相反;夏季盛行南风气流,随着城市热岛效应的增强,发生在北部近郊区的弱降水天气过程趋于增多。
孙继松舒文军
关键词:热岛效应年代际变化降水
北京秋季城市热岛效应及其气象影响因子被引量:14
2008年
应用北京地区地面气象观测台1990-2004年10月的气温资料,分析了近15年来北京秋季城市热岛的特征,结果表明,北京秋季夜间城市热岛要强于白天。此外,对比分析了一个强热岛和一个弱热岛的特征及其气象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北京秋季夜间特定条件下存在强热岛,白天城市强热岛会减弱消失,城市强热岛的日变化非常明显。夜间城市强热岛形成和维持是多个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白天日照充足的晴夜,北京城郊地面风场很弱(≤1.0m·s^-1),同时城区垂直方向47m以下大气风场持续很弱(≤1.0m·s^-1),城区320m以下大气持续存在强逆温。日落后郊区地面大气降温速率和幅度远大于城区,促使夜间强热岛的形成和维持。白天日出后太阳辐射的加热作用所引起的郊区地面大气升温速率和幅度大于城区,城区大气稳定度的减弱以及城区大气逆温的消失是夜间强热岛减弱并最终消失的重要原因。
李兴荣胡非舒文军梁碧玲
关键词:城市热岛效应逆温秋季
北京及周边地区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发生规律及预测技术研究
郭文利舒文军施洪波张英娟王冀马京津陈大刚张青刘海涛孙继松
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该项目属于气候预测与气候变化研究领域,是2007年北京市科委城市管理中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中的课题之一,同时被列为北京市气象局重点科研项目。主要研究开发内容:(1)收集北京及周边地区气象台站资料、重大天...
关键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