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宁辉
- 作品数:85 被引量:177H指数:7
-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项目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历史地理更多>>
- 猴脑选择性超深低温阻断血流复苏的脑电图观察
- 2007年
- 缺血性脑损伤的程度通常采用大体标本、组织病理、生化代谢变化等指标进行评定.而同时应用脑电图进行评定则较少。脑电图是一项可早期检测脑缺血的良好方法,对急性缺血性改变早期生物电活动高度敏感。深低温停循环时脑组织酸中毒、大脑低灌注等易造成脑梗死,使手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增多,
- 唐一平徐蔚高永军赵宁辉许林峰蒲军王向阳包正夫
- 关键词:脑电图阻断血流超深低温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猴脑
- 大面积头皮缺损伴颅骨缺损三例被引量:2
- 2015年
- 颅脑外伤、头皮肿瘤切除等原因可造成头皮软组织大面积缺损合并颅骨缺损,在神经外科是一种较为少见的情况.治疗中常有皮瓣愈合困难、脑脊液瘘等并发症发生,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规范.我科收治大面积头皮缺损伴颅骨缺损患者3例,经治疗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吴国瑞刘耀张金鹏李旭辉景睿方绍龙徐蔚付晋凤赵宁辉
- 关键词:大面积头皮缺损颅骨缺损大面积缺损颅脑外伤肿瘤切除愈合困难
- 伽玛刀治疗吗啡依赖猴双侧伏隔核后多巴胺D3受体变化的研究
- 2013年
- 目的建立猴吗啡依赖实验模型,观察伏隔核、海马、扣带回、额叶皮质等脑区多巴胺D3受体成瘾后和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健康恒河猴4只,分为吗啡依赖伽玛刀治疗组(2只,A组)、吗啡依赖对照组(1只,B组)和正常对照组(1只,C组).模仿Seevers法剂量递增建立猴吗啡依赖模型,免疫组化法观察3组猴大脑标本伏隔核、海马、扣带回、额叶皮质中多巴胺D3受体的变化.结果免疫组化法检测发现大脑伏隔核、海马、扣带回、额叶皮质多巴胺D3受体表达B组明显高于C组(P<0.01),表达密度上调254%~499%不等,A组明显低于B组(P<0.01),但仍高于C组,其中伏隔核、海马、扣带回下降幅度较大,伏隔核较接近正常.结论伽玛刀治疗吗啡依赖猴双侧伏隔核后多巴胺D3受体表达明显减少,推测多巴胺D3受体在吗啡成瘾中发挥调节作用.
- 黄晓斌赵宁辉曹洪明孙亮方绍龙
- 关键词:恒河猴吗啡依赖伽玛刀伏隔核
- 开颅手术夹闭治疗47例颅内破裂动脉瘤体会
- 2013年
- 目的评价开颅手术夹闭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效果.方法 4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出血患者均经头颅CTA及全脑血管造影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均位于前循环.34例行急诊开颅夹闭术,13例择期行开颅夹闭术,所有患者均行翼点入路.结果 43例手术后复查CTA显示动脉瘤完全夹闭且无明显神经功能缺损,3例面神经额支损伤,2例一侧肢体不全瘫,治愈率达到91.4%.结论开颅手术夹闭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是一种疗效可靠、安全性较高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张明赵宁辉曹毅曹霞徐蔚方绍龙
- 关键词:手术夹闭破裂动脉瘤
- 颅内压监护在重型颅脑外伤术后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对21例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动态监护,探讨颅内压的动态变化与临床表现、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脑室内颅内压监护法,对21例开颅术后患者进行颅内压动态观察,同时观察生命体征和GCS评分变化.结果术后颅内压正常4例;轻度增高5例;中度增高6例;重度增高6例;死亡5例中,重度增高占4例.结论颅内压动态监测有助于病情变化的正确判断,可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正确治疗及其预后提供可靠的依据.
- 唐一平尹凤琼赵宁辉付国平
- 关键词:重型颅脑外伤颅内压监护
- 脑膜瘤患者性激素受体的测定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对性激素受体在脑膜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对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分类和性激素受体的测定,检测脑膜瘤患者术前瘤周水肿情况,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脑膜瘤患者的孕激素受体(PR)和雄激素受体(AR)在脑膜瘤中有较广泛的表达,其表达与细胞类型有关。其中PR与瘤周水肿存在相关关系,而AR与PR无相关关系。结论性激素可通过脑膜瘤中广泛存在的PR与AR起作用,而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可能是PR。
- 赵宁辉应建有唐一平
- 关键词:脑膜瘤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雄激素受体
- 成年女性桥脑小脑角蛛网膜囊肿一例
- 2014年
- 病例患者女,35岁,因反复头痛3年余加重伴头晕半月入院。查体:听力、视力均无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步态正常。头颅MRI示左侧桥脑小脑角(CPA)区可见一团状长T1长T2信号影,大小约4.5cm×2.1cm×3.9cm,信号均匀,边缘清晰,脑桥及左侧小脑半球受压(见图1)。患者全麻下取枕下乙状窦后入路,于显微镜下释放无色清亮囊液后,完整切除囊壁,并松解周围组织。术后病人恢复良好,
- 帅永孝张明徐蔚赵宁辉
- 关键词:桥脑小脑角蛛网膜囊肿成年女性枕下乙状窦后入路T2信号反复头痛
- 术中B超定位下夹闭大脑中动脉远端动脉瘤1例被引量:2
- 2015年
- (图1)男,51岁;因突发言语不清伴右侧肢体活动不灵4 h入院。入院查体:嗜睡,不能对答;双侧瞳孔3 mm,光反射存在。颈软,左侧肢体肌力Ⅳ级,左侧肢体肌张力正常;右侧肢体肌张力降低,右侧肢体肌力Ⅰ级,双侧巴宾斯基征阴性。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入院后头部CT提示左侧基底核区脑内血肿,血肿量约40 ml。行急诊脑内血肿微创碎吸术,术后病人意识障碍加重。头部CTA提示左侧大脑中动脉远端动脉瘤(瘤体直径3.2 mm),在急诊全麻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动脉瘤栓塞术,术中因载瘤动脉迂曲,导管无法到达动脉瘤口而改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术中联合超声影像科采用B超(美国GE公司,型号:LOGIQ C2)辅助定位。手术顺利,动脉瘤夹闭后再次经B超确认,因脑组织肿胀较明显行去骨瓣减压。术后病人语言及肢体活动恢复良好,经康复治疗后出院,1个月后返院行颅骨修补术。
- 李旭辉陈坤杨勇涛方绍龙赵宁辉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大脑中动脉B超
- “活袢”技术在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皮瓣凹陷患者颅骨修补手术中的应用:附12例报告
- 2013年
-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并脑室腹腔分流术(V-P)后皮瓣凹陷患者的颅骨修补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大骨瓣减压并V-P后皮瓣凹陷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均先期通过“活袢”技术解决皮瓣凹陷的干扰,顺利完成颅骨修补术,术后恢复良好,无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活袢”技术是一种操作简单、创伤轻微的技术。对无法调整分流泵压力的大骨瓣减压并V-P后皮瓣凹陷患者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 高永军甘朝敏戈佳云徐蔚方绍龙李旭辉赵宁辉
- 关键词:脑室腹膜分流术颅骨缺损颅骨修补
- 氧浓度非敏感性低氧诱导因子-1α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PC12细胞系中的表达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构建大鼠非氧浓度敏感性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在PCI2细胞系中的表达。方法应用RT—PCR从脊髓损伤区域的细胞总RNA中扩增HIF—1αcDNA,采用重叠延伸PCR的方法克隆获得缺失氧敏感性降解结构域(ODD)的HIF-1α突变体基因克隆,采用质粒pEGFP—C1构建重组真核融合表达载体,将其转入培养的PC12神经细胞系中,应用所融合的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和Western blot鉴定其在细胞内的表达。结果通过重叠延伸PCR的方法成功扩增得到非氧浓度敏感性的HIF1α突变体基因(HIF1αAODD)序列,并构建了过量表达缺失ODD的转录调控因子HIF1α突变体的重组表达质粒(pEGFPCI一HIF1αAODD)。将其转染PC12细胞系后,Westernblot和绿色荧光蛋白结果均表明HIF—letAODD蛋白能在PC12神经细胞系中正确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pEGFPCI一HIF1αAODD真核表达载体并在PC12细胞系中观察到融合蛋白表达。
- 赵宁辉李冉黄晓玮
- 关键词:低氧诱导因子1Α质粒转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