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周强

作品数:10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容奇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佛山市顺德区医学科研项目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项目佛山市科技局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X线
  • 3篇多层螺旋CT
  • 3篇体层摄影
  • 3篇体层摄影术
  • 3篇X线计算
  • 3篇X线计算机
  • 3篇16层螺旋
  • 3篇16层螺旋C...
  • 2篇三维重建
  • 2篇胃肠
  • 2篇胃肠道
  • 2篇结肠
  • 2篇肠道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狭窄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心病
  • 1篇粘连性
  • 1篇粘连性肠梗阻
  • 1篇直肠

机构

  • 7篇容奇医院
  • 3篇佛山市顺德区...

作者

  • 10篇曾红辉
  • 10篇邓周强
  • 10篇潘壬清
  • 9篇谢振文
  • 8篇李金茂
  • 8篇张浩
  • 3篇赵欣
  • 2篇戎祯祥
  • 1篇张键
  • 1篇陈智文

传媒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现代医院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华腔镜外科...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在结肠癌腹腔镜术前评估中的价值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评估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在术前显示肠系膜血管的作用,分析其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的意义。方法收集行外科手术治疗的结直肠肿瘤患者52例,其中腹腔镜手术组13例,开放手术组39例。两组病例术前常规行全腹部平扫、增强扫描,对腹部主要血管进行三维重建。采用容积再现法(VR)、最大密度投影(MIP),对肠系膜上动脉(SMA)、右结肠动脉(RCA)、回结肠动脉(ICA)、中结肠动脉(MCA)、肠系膜上静脉(SMV)、肠系膜下动脉(IMA)、左结肠动脉(LCA)、肠系膜下静脉(IMV)等肠系膜主要血管进行术前显示与观察。比较两组间的年龄、性别、Duke's分期、术后肠梗阻发生率、吻合口感染、吻合口漏的发生率。结果右半结肠手术前,观察SMA、MCA、RCA的起始变异与吻合支情况,左半结肠和直肠癌根治术前,观察了IMA根部及LCA、乙状结肠动脉(SCA)起源变异走行情况及IMA与IMV的解剖关系。腹腔镜手术组切口长度(3.98±0.73)cm较开放手术组(16.39±1.92)cm明显缩短,P<0.001。两组间术后肠梗阻、吻合口感染、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及三维重建对腹部血管的术前评估观察,有利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对血管的准确处理。
赵欣戎祯祥潘壬清张浩谢振文邓周强曾红辉
关键词: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腹腔镜外科手术结直肠肿瘤
上消化道异物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上消化道异物及其并发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7年8月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新容奇医院收治的25例经过内镜及手术证实的诊断为上消化道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影像,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喉咽部异物10例,食管异物13例,胃内异物1例,十二指肠异物1例,其中合并周围软组织肿胀8例,颈部蜂窝织炎2例,纵隔气肿并感染1例,食管–胸膜瘘1例,食道癌1例,十二指肠穿孔1例;异物成分中鱼刺16例,禽类骨块4例,肉团1例,枣核1例,玉佩1例,牙签1例,溃疡钡剂滞留1例。8例先行X线食道吞钡棉絮检查,3例结果呈阳性,敏感性为37.5%(3/8);24例经MSCT准确检出,准确率为96.0%(24/25),1例误诊。结论:MSCT检出异物准确性高,能清楚显示异物的位置、形态及有无并发症,是平片及吞钡棉检查后重要的补充检查手段。
潘壬清曾红辉邓周强李金茂谢振文
关键词:上消化道异物多层螺旋CTX线平片检查
CT肠壁积气征在评估肠管血运活性上的意义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评估CT肠壁积气征对判断透壁性肠坏死或部分性肠缺血的意义。方法通过对38例临床有肠缺血表现和/或有肠缺血高危因素病例的CT征象分析,并与临床及手术病理结果对照,比较无活性肠管组与有活性肠管组之间CT征象的差异,重点对照分析CT肠壁积气征与手术、病理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肠壁积气征、门脉积气征及腹腔游离气体征的发生率无活性肠管组明显高于有活性肠管组,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CT肠壁积气征,尤其合并有门静脉系统积气征象时,与肠壁全层透壁性坏死高度相关。单个"气泡"型肠壁积气征多为部分性肠缺血。结论在肠缺血病例中,CT肠壁气肿征并不一定提示肠壁已发生透壁性肠坏死。合并有门静脉积气及肠壁积气的病例较单纯肠壁积气的病例,发生透壁性肠坏死的可能性更大。
赵欣张浩曾红辉谢振文潘壬清李金茂邓周强张键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肠缺血
结肠憩室炎多层螺旋CT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结肠憩室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3例经内镜、手术证实为结肠憩室炎患者的术前全腹多层螺旋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内镜、手术结果为标准,评价CT诊断的准确性,并对评估失误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53例患者中,发现结肠憩室53例,憩室壁增厚50例,邻近结肠壁增厚48例,结肠周围炎性改变53例,肠袢间或肠系膜周围积液10例,腹腔游离气体5例,腹腔脓肿3例,肠梗阻2例,多层螺旋CT诊断的准确率为94.3%。结论多层螺旋CT螺旋能准确地诊断结肠憩室炎,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潘壬清曾红辉邓周强张浩李金茂谢振文
关键词:结肠憩室炎
16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4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粘连性肠梗阻术前行16层螺旋CT扫描及MPR后处理的影像表现,与临床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48例中,CT横断面图像、MPR图像均显示了肠梗阻的存在;单独根据横断面图像能确定38例(81.2%)的梗阻部位,而结合MPR图像可以确定45例(93.8%)的梗阻部位;有7例(87.5%)肠壁缺血或绞窄病例均为两种方法所显示。结论 16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是术前无创性诊断粘连性肠梗阻的重要方法,在显示粘连性肠梗阻的存在,确定梗阻部位和肠道血运状态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曾红辉潘壬清李金茂戎祯祥张浩谢振文邓周强陈智文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后处理技术
多层螺旋CT对肝吸虫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肝吸虫病的多层螺旋CT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l69例肝吸虫病的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肝内末梢胆管扩张159例(94.1%);末梢型扩张的112例增强CT,平扫显示不清而增强门静脉期显示清晰的69例(61.6%);肝内胆管轻度扩张123例(72.8%),均为薄层重建后明确;末梢胆管小结石或钙化63例(37.3%)。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MPR后处理技术能显著提高末梢胆管扩张检出率;肝吸虫疫区,发现肝末梢胆管扩张,应首先考虑肝吸虫病;当合并末梢胆管小结石或钙化,可进一步作出判断。
张浩曾红辉谢振文潘壬清李金茂邓周强
关键词:肝吸虫病多层螺旋CT
16层螺旋CT诊断胃肠道穿孔部位的价值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对16层螺旋CT诊断胃肠道穿孔部位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经病理手术证实为胃肠道穿孔患者病例45例,在术前分别对其进行X线平片和16层螺旋CT检查,并对这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统计发现,X线检查与16层螺旋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1.11%和91.11%,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16层螺旋CT对胃肠道穿孔的诊断准确率相对较高,对病因诊断具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
张浩曾红辉李金茂谢振文潘壬清邓周强赵欣
关键词:胃肠穿孔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16层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在骨关节外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在骨关节外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26例骨关节外伤患者行16层螺旋CT扫描,应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两项后处理技术进行重建,同时与DR平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平片难以显示的骨折,三维CT成像均能显示清晰,X线平片诊断各部位骨折的总漏诊、误诊率达46.8‰MPR及VR三维重建图像能更清晰显示骨折的细节,同时能更清晰地显示骨折的空间立体关系。结论16层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对外伤性骨折的诊断具绝对优势,能弥补平片的不足,减少漏诊、误诊率,并能为临床提供更丰富的影像学信息。
张浩曾红辉李金茂谢振文潘壬清邓周强
关键词:骨关节骨折三维重建16层螺旋CT
胃肠道间质瘤的MSCT及MRI临床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MSCT及MRI在胃肠道间质瘤中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颐性分析本院2010年4月至2017年8月期间18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其中行MSCT检查17例,行MRI检查1例,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MSCT及MRI影像表现与肿瘤危险性关系。结果18例患者中总共21个肿块,其中中-高危患者9例,肿瘤最大直径〉5cm,形态不规则,合并坏死6例(6/9)、溃疡4例(4/9)、出血及囊变3例(3/9)及钙化3例(3/9);CT增强表现为不均匀轻度一中度强化5例,重度强化3例;MRI表现为T2WI稍高信号为主混杂信号l例,并TIWI加权图像上强化不均匀;2例高危间质瘤术后l-2年发生转移。低危类型9例,肿瘤最大直径〈5cm,呈圆形及类圆形,边缘光整、形态规则,平扫密度均匀并增强后轻一中度强化。结论胃肠道间质瘤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肿瘤大小、形态及密度(信号)、数目及周围浸润情况、生长方式对GIST危险性判断具有诊断价值。
潘壬清曾红辉邓周强李金茂谢振文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冠脉CTA与CAG的临床应用对比研究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探讨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临床应用对比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间35例均行冠脉CTA与CAG的患者影像资料,将左右冠状动脉主干及其小分支的狭窄数量及狭窄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CAG检查在左右冠状动脉主干的狭窄数量检出率及狭窄程度准确率与CTA检查结果基本一致(P<0.001,Kappa=0.518);但CAG检查在左右冠状动脉小分支的狭窄数量检出率及狭窄程度准确率均明显比CTA检查高(P=0.974,Kappa=0.001)。结论冠脉CTA检查可以准确对左右冠状动脉主干的狭窄数量检出率及狭窄程度作出判断,但对于左右冠状动脉小分支的判断上仍有提高空间;CAG作为冠心病的"金标准",通过对比研究分析,可验证CTA判断的准确性,并提高冠脉小分支狭窄的检出率,为临床提供最真实的影像学资料。
黎子锋曾红辉张浩潘壬清邓周强
关键词:冠脉CTACAG冠心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