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亚萍 作品数:12 被引量:52 H指数:4 供职机构: 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农业应用新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更多>>
双孢蘑菇堆肥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17 2014年 分别以玉米秸、牛粪和稻草、牛粪为主要原料,设计两种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堆肥配方并进行堆肥发酵,研究二者堆肥过程中细菌群落多样性.在建堆、一次发酵结束和二次发酵结束3个时期分别采集堆肥样品,提取总DNA,以大肠杆菌16S rDNA序列设计通用引物,进行PCR-DGGE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获得56条特异条带16S rDNA基因信息(GenBank登录号为KF630598-KF630653),分属于细菌的7个门、42个属.两种配方堆肥过程中主要类群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主要的优势种属包括Bacillus属、Paenibacillus属、Thermomonospora属、Thermasporomyces属、Pseudomonas属和Cellvibrio属.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在堆肥过程中,稻草配方微生物多样性变化呈连续上升趋势,而玉米秸配方堆肥微生物多样性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主成分分析(PCA)显示,玉米秸配方一次发酵结束的样品与二次发酵结束的样品聚为一类,说明玉米秸配方堆肥比预期提前腐熟.本研究表明,稻草配方微生物多样性高,所需腐熟时间长;玉米秸配方微生物多样性略低,但所需腐熟时间大大缩短. 郭亚萍 张国庆 陈青君 杨凯关键词:双孢蘑菇 堆肥 细菌群落结构 PCR-DGGE 蜜环菌菌种及配方的筛选 引进8个蜜环菌菌种在7个配方的培养基上接种观察,结果表明:8个菌种在以栎皮煮水加PDA的配方中萌发时间最短,平均为4.3天,在PDA和栎皮煮水加PDA配方上平均24.1和23.7天满皿,在麦芽汁半固体和混合培养基上菌索干... 任思竹 郭亚萍 张国庆 陈青君 张晶华 赵晶关键词:药用植物 蜜环菌 菌株筛选 培养基 文献传递 不同配方双孢蘑菇栽培期培养料理化性状和细菌群落分析 2016年 为了对北京地区的秸秆资源进行循环利用,将其应用于双孢蘑菇栽培领域作为生产资源。在传统双孢蘑菇麦草配方的基础上,分别添加玉米秸、菇渣代替部分麦草,以干燥称重法、凯氏定氮法、灼烧重量法等对3个不同配方双孢蘑菇栽培期培养料的理化性状进行分析,以DGGE技术分析细菌群落特征。添加玉米秸、菇渣后,培养料的含水量、含碳量有所提高;培养料的含氮量越高其产量也越高,产量高低依次为传统麦草配方>玉米秸配方>菇渣配方。不同配方栽培时期共有的优势菌有高温单孢菌属(Thermomonospora sp.)、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微小杆菌属(Microvirga sp.);一个不可培养细菌在原基形成时占有绝对优势,可能与原基形成有关;全麦草配方的细菌群落演替最慢。传统麦草配方具有良好的理化性状和稳定的细菌群落,玉米秸、菇渣代替部分麦草的配方仍需进一步优化。 张昊琳 郭亚萍 秦改娟 张国庆 陈青君关键词:双孢蘑菇 栽培期 理化性状 细菌群落 蜜环菌菌种及配方的筛选 被引量:2 2013年 以8个蜜环菌菌种为试材,研究比较了8个蜜环菌菌种在7种培养基配方上接种效果。结果表明:8个菌种在以栎皮煮水加PDA的配方中萌发时间最短,平均为4.3d;在PDA和栎皮煮水加PDA配方上平均满皿时间最短,为24.1d和23.7d;在麦芽汁半固体和混合培养基上菌索干重最大,平均为0.1600g和0.1680g。在各种培养基上以M7菌株长势最好,菌索干重最大。 任思竹 郭亚萍 张国庆 陈青君 张晶华 赵晶关键词:蜜环菌 菌种 培养基 生物量 北方温室天麻栽培技术 被引量:3 2013年 天麻(GastrodiaelataBL.)属兰科天麻属多年生共生草本植物[1],主要以块茎人药,有驱风镇痉作用。天麻鲜品脆爽,也是餐桌上药食同源的一道佳肴。天麻喜凉爽潮湿的环境,长期以来,主要在露地、山区栽培。随着北方日光温室蔬菜种类的开发和增加,天麻也成为了高效种植的种类之一。2012年课题组在北京地区的日光温室栽培天麻,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张国庆 陈青君 郭亚萍 李雪红 易珊 张勇虎关键词:日光温室栽培 山区栽培 天麻 蔬菜种类 药食同源 秸秆与菇渣堆肥用于双孢蘑菇栽培的理化性状和细菌群落分析 被引量:14 2016年 该研究以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传统麦草配方作为对照,分别用玉米秸秆和杏鲍菇菇渣替换部分麦草设计2个新配方,通过理化性状、细菌群落动态及产量分析,评价玉米秸秆或杏鲍菇菇渣用于工厂化双孢菇生产的可行性。分别在建堆、一次发酵结束、二次发酵结束3个时期采集堆肥样品,提取总DNA,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16S r DNA V3区通用引物,进行PCR‐DGGE扩增和序列分析,同时分析培养料理化性状,并测定双孢蘑菇产量。研究结果:玉米秸秆配方基质颗粒比较粗大,含氮量较低,二次发酵结束时与麦草配方具有较多的共有优势菌群,两者的细菌多样性指数变化规律也基本一致。菇渣配方基质颗粒比较细碎,含氮量较高,其堆肥3个时期的优势细菌种类、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与麦草配方明显不同。传统麦草配方具有良好的理化性状和稳定的细菌群落,玉米秸秆、杏鲍菇菇渣代替部分麦草的配方仍需进一步优化。 秦改娟 郭亚萍 张国庆 陈青君关键词:堆肥 细菌 秸秆 菇渣 理化性状 双孢蘑菇 蜜环菌菌种及配方的筛选 引进8个蜜环菌菌种在7个配方的培养基上接种观察,结果表明:8个菌种在以栎皮煮水加PDA的配方中萌发时间最短,平均为4.3天,在PDA和栎皮煮水加PDA配方上平均24.1和23.7天满皿,在麦芽汁半固体和混合培养基上菌素干... 任思竹 郭亚萍 张国庆 陈青君 张晶华 赵晶关键词:蜜环菌 菌种 培养基 生物量 文献传递 双孢蘑菇堆肥中真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8 2014年 以农作物玉米秸和稻草、牛粪为原料,分别设计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堆肥配方并进行堆肥发酵,研究二者堆肥过程中真菌多样性。在建堆、一次发酵结束和二次发酵结束3个时期分别采集堆肥样品,提取总DNA,以真菌18S rD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PCR‐DGGE扩增和序列分析。累计获得39条特异条带18S rDNA基因信息,分属于真菌14个属、藻类7个属和原生动物3个属。子囊菌是两种配方堆肥过程中的优势菌群,建堆时期的优势类群为Pichia和Wickerhamomyces,一次和二次发酵时期的优势类群为Chaetomium和Lecythophora。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稻草配方微生物多样性大于玉米秸配方;主成分分析(PCA)显示,玉米秸配方一次发酵结束时期与稻草和玉米二次发酵结束时期聚为一类,说明玉米秸配方堆肥提前腐熟。 郭亚萍 张国庆 陈青君 程继鸿关键词:双孢蘑菇 堆肥 北方地区天麻品种与栽培模式对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014年 为了获得适宜北方日光温室栽培的天麻品种和栽培模式,选用‘红杆’、‘绿杆’和‘乌杆’天麻3个天麻品种,采用日光温室地面畦栽、筐栽,以及室外露天栽培3种栽培模式,并比较单层栽培与双层栽培对天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红杆’天麻是北方日光温室最适栽培品种,有性繁殖获得1 g以上米麻的个数所占比例最高为33%,重量占总产量的79%;‘绿杆’天麻次之,‘乌杆’天麻最低。3种栽培模式中,日光温室地面畦栽产量最高,其次是室内筐栽,室外露天栽培产量最低。3种天麻双层种植的产量都显著高于单层。 张国庆 陈青君 郭亚萍 李雪红 易珊 张勇虎关键词:天麻 日光温室 栽培模式 不同培养料配方对双孢蘑菇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2014年 为充分利用农业秸秆资源,在双孢蘑菇隧道培养料传统麦草配方的基础上,分别添加菇渣和玉米秸秆,对培养料堆制过程中的含水量、pH、含氮量、碳氮比等指标变化趋势进行监测,并对双孢蘑菇产量及农艺学性状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培养料建堆至二次发酵结束均以添加玉米秸秆的配方含水量最高,以传统麦草配方含氮量最高,3个处理的pH差异不大。传统麦草鸡粪配方的产量为18.31 kg/m2,添加菇渣的处理产量为11.43 kg/m2,添加玉米秸秆的处理产量为14.48 kg/m2,添加玉米秸秆还可以显著提高头潮菇所占产量的比重。此外,二次发酵结束后的培养料碳氮比与产量有一定的相关性。 陈茜 王建立 郭亚萍 陈青君 王守现 魏金康关键词:双孢蘑菇 培养料 理化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