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家彬
- 作品数:78 被引量:149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白藜芦醇通过调节PGC-1α活性与线粒体功能抑制多柔比星心肌细胞损伤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前期研究表明白藜芦醇具有心肌保护作用,可抑制抗肿瘤药物多柔比星(DOX)诱导的心血管毒性。过氧化物增殖体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是一种转录共激活因子,在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线粒体稳态调节以及细胞损伤修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提示,白藜芦醇的心肌保护作用可能与调节PGC-1α有关,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观察PGC-1α以及线粒体功能在白藜芦醇介导的心肌保护效应中的作用,探讨白藜芦醇抗多柔比星心肌损伤的机制。方法人源心肌细胞(AC16)给予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预处理,随后再给予DOX处理。采用细胞存活率和乳酸脱氢酶漏出检测细胞损伤,通过流式细胞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等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和超氧阴离子水平,采用Western蛋白印迹法和RT-PCR分析检测PGC-1α及其下游靶点(NRF-1、TFAM、Mn SOD和UCP2)的表达水平。采用试剂盒检测细胞ATP水平以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转录活性,通过免疫共沉淀法检测PGC-1α去乙酰化水平。应用Si RNA敲降SIRT1,观察SIRT1敲降后DOX诱导的细胞和线粒体损伤特征及对PGC-1α通路改变。结果白藜芦醇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多柔比星细胞毒性和线粒体功能紊乱,包括细胞存活率下降、LDH漏出增加、线粒体膜电位丧失、ATP水平下降和超氧离子形成增加。白藜芦醇可增加SIRT1的活性,促进PGC-1α的去乙酰化修饰,进而激活PGC-1α通路,增强线粒体生成功能与抗氧化防御能力,减轻多柔比星诱导的PGC-1α及其下游分子的表达下降。SIRT1敲降能加剧DOX诱导的细胞损伤和线粒体功能紊乱以及氧化应激,明显降低白藜芦醇对心肌细胞和线粒体功能的保护作用。结论白藜芦醇可通过增强PGC-1α的去乙酰化修饰,进而激活PGC-1α介导的线粒体生成和氧化应激调节,最终抑制多柔比星诱导的心肌细胞与线粒体损�
- 郭家彬崔岚袁海涛张廷芬赵君彭双清
- 关键词:PGC-1Α多柔比星心肌损伤
- 硫酸锌诱导金属硫蛋白对阿霉素致心脏氧自由基产生的影响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研究硫酸锌诱导金属硫蛋白(MT)对阿霉素(DOX)致氧自由基产生的影响。方法:雄性野生型小鼠(MT+/+)及敲除MT基因的转基因小鼠(MT-/-)随机分成4组,即对照组、DOX组、锌预处理组、锌预处理+DOX组。动物单次腹腔注射DOX(15 mg.kg-1)或生理盐水(NS),此前24 h及48 h分别给予锌(ZnSO4,20 mg.kg-1,s.c.)或NS预处理。给药4 d后测定心脏组织超氧阴离子(O2.-)水平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Westernblot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情况。结果:DOX能显著增加MT+/+小鼠及MT-/-小鼠心脏组织中O2.-的生成,耗竭GSH,上调eNOS的表达水平,而且MT-/-小鼠变化更为明显。Zn预处理能显著降低DOX致MT+/+小鼠O2.-生成增加以及GSH耗竭,抑制DOX诱导的eNOS表达增强,但在MT-/-小鼠中无此效应。结论:MT可抑制DOX致氧自由基产生增加及GSH耗竭,此效应可能与eNOS表达改变有关。
- 郭家彬陈立娟闫长会阳海鹰王国强彭双清
- 关键词:金属硫蛋白阿霉素锌氧自由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 药物致线粒体毒性的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 线粒体是细胞能量代谢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ROS)的主要来源之一。线粒体损伤是许多药物毒性作用的重要靶标,线粒体毒性已经成为多种药物研发失败或临床应用受限的重要因素。已有多个候选药物因存在严重的线粒体毒...
- 郭家彬袁海涛张廷芬侯明月赵君彭双清
- 关键词:线粒体毒性药物发现临床前评价靶标药物筛选
- 白藜芦醇通过调节PGC-1α活性与线粒体功能抑制多柔比星心肌细胞损伤
- 目的 前期研究表明白藜芦醇具有心肌保护作用,可抑制抗肿瘤药物多柔比星(DOX)诱导的心血管毒性.过氧化物增殖体激活受体-y共激活因子1α(PGC-1α)是一种转录共激活因子,在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线粒体稳态调节以及细胞损伤...
- 郭家彬崔岚袁海涛张廷芬赵君彭双清
- 关键词:PGC-1Α多柔比星心肌损伤
- 金属硫蛋白对阿霉素致小鼠心脏氧化损伤的影响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研究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对阿霉素(Doxorubicin,DOX)心脏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野生型小鼠(MT+/+)及敲除MT基因的转基因小鼠(MT-/-)随机分成4组,即对照组、给药组(DOX)、锌预处理组(Zn)、预处理给药组(Zn+DOX),每组6只动物。动物单次腹腔注射DOX(15 mg/kg)或生理盐水(NS),此前24及48 h分别给予ZnSO4(20 mg/kg,sc)或用生理盐水预处理。DOX给药4 d后处死动物,测定血浆中肌酸激酶(CK)及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取心脏制备组织匀浆,测定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以及蛋白羰基产物含量。结果DOX能引起MT+/+小鼠及MT-/-小鼠血浆CK、LDH活力升高(P<0.01),心脏组织MDA以及蛋白羰基产物含量增加(P<0.01),而且MT-/-小鼠变化更为明显(P<0.01)。Zn预处理能显著降低DOX引起的MT+/+小鼠CK、LDH活力升高,同时抑制心脏组织的脂质过氧化以及蛋白的羰基化。然而,这种抑制效应在MT-/-小鼠中没有出现。结论Zn诱导MT表达增强可抑制DOX引起的心脏氧化损伤,MT缺失可导致DOX心脏氧化损伤加重,提示体内MT对DOX诱发的心脏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郭家彬陈立娟闫长会阳海鹰彭双清
- 关键词:金属硫蛋白阿霉素氧自由基基因敲除
- PGC-1a在多柔比星引起的心肌细胞线粒体毒性中的作用
- 目的 多柔比星(DOX)是临床上常用的广谱、高效抗肿瘤药物之一,但心脏毒性严重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心肌线粒体是DOX心肌毒性作用的主要靶标之一,DOX诱导的心肌损伤与线粒体新生密切相关。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y协同刺激...
- 袁海涛张廷芬侯明月刘杰郭家彬彭双清
- 关键词:多柔比星心肌细胞
- PGC-1α在多柔比星心肌细胞线粒体毒性中的机制
- 目的 多柔比星(DOX)是临床上最为常用的广谱、高效抗肿瘤药物之一,但其明显的心脏毒性严重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DOX的心脏毒性机制至今仍不清楚,目前认为DOX心脏毒性主要是由与其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活性氧自由基(ROS)...
- 袁海涛郭家彬张廷芬侯明月赵君LI JinPaul CaRMICHAEL彭双清
- 阿霉素致大鼠心脏氧化损伤及其机制的研究被引量:24
- 2006年
-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霉素(ADR)给药后不同时间对大鼠心脏的作用,探讨ADR心脏毒性损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3个给药组。给药组分别单次腹腔注射5、10和20 mg/kg的ADR溶液;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给药后第1、2和4天每组分别处死5只动物,取心室制备组织匀浆,用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测定丙二醛(MDA)含量,二硫代双硝基苯甲酸法(DTNB)测定总巯基(TSH)和非蛋白巯基(NPSH)含量,Griess试剂法测定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随着剂量的增加,给药后第1天心脏组织中NPSH、TSH含量增加;给药后第2天TSH、NO含量增加;给药后第4天MDA、NO含量增加,NPSH含量降低;与对照组比较,20 mg/kg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阿霉素致心脏损伤的机制可能与心脏组织中NPSH的耗竭及NO产生过多有关。
- 陈立娟郭家彬彭双清
- 关键词:阿霉素心脏毒性脂质过氧化作用巯基一氧化氮
- 对乙酰氨基酚对PGC-1α信号通路介导的线粒体生物合成及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 目的:对乙酰氨基酚(APAP)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解热镇痛药,但是其过量服用可引起严重的肝脏损伤,表现为肝细胞坏死.APAP引起肝损伤的重要靶标是线粒体,APAP的肝细胞毒性机制可能是通过干扰PGC-1α信号通路介导的线粒体...
- 张廷芬郭家彬袁海涛侯明月赵君彭双清
- 关键词:乙酰氨基酚肝毒性PGC-1Α线粒体
- 毒性通路扰动与线粒体毒性AOP及其在药物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
- 有害结局路径(adverse outcomes pathways,AOPs)旨在描述一个已知的直接分子起始事件(molecular initiating event,MIE)与在生物系统所出现的与风险评估相关的'有害结局...
- 郭家彬袁海涛张廷芬候明月崔岚赵君彭双清
- 关键词:AOPMIE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