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跃
- 作品数:27 被引量:121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 浮膝--改良Fraser分型及28例临床报道
- 陶然徐华陆跃周振宇曹毅王友华刘璠
- 关键词:浮膝手术治疗
- 膝关节单髁置换与胫骨高位截骨治疗内翻性膝骨关节炎的比较
- 2025年
- 背景:早期膝关节炎可行单髁置换和胫骨高位截骨等方法保膝治疗,但两种保膝手术在术后不同时期膝关节恢复方面是否存在差异仍需进一步探讨。目的:比较单髁置换和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关节内翻性骨关节炎的疗效及相关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22年9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膝关节内翻性骨关节炎患者103例,其中86例获得1年以上随访,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单髁置换组(n=49)和胫骨高位截骨组(n=37)。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4周、3个月、6个月、1年的膝关节功能、疼痛以及力线纠正情况进行评估,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美国西安大略大学和麦克马斯特大学功能评分、膝关节外侧间隙变化、关节活动度、本体感觉(位置觉)、术后活动恢复速度等指标综合评判。结果与结论:(1)两组患者术前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美国西安大略大学和麦克马斯特大学功能评分、膝关节外侧间室大小均无显著差异;(2)术后4周单髁置换组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高于胫骨高位截骨组(P<0.05);在术后3,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改善情况,单髁置换组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低于胫骨高位截骨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6个月关节活动度屈曲值以及位置觉方面胫骨高位截骨组患者要优于单髁置换组(P<0.05);(3)在膝关节活动恢复速度方面单髁置换组要优于胫骨高位截骨组(P<0.05);(4)然而在术后1年的随访中,两组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伸展方向活动度以及膝关节外侧间隙宽度变化上未见明显差异;(5)所有患者的随访数据均超过1年,且在随访期间均未发现不良并发症;(6)提示采用胫骨高位截骨治疗的内翻性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短期效果优于单髁置换患者,但两种方案治疗内翻性膝骨关节炎的中长
- 石雷施松陆跃陶然马洪冬
-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胫骨高位截骨
- 关节镜下不同入路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对比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不同入路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ACL重建10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不同的入路方式将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各50例。A组采用经胫骨隧道(TT)入路,B组采用经前内入路(AMP)。采用屈膝30°前抽屉(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Lysholm膝关节评分及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评价两组术后的膝关节功能。结果B组股骨骨道长度、股骨冠状面骨道角度及胫骨矢状面骨道中心位置均显著小于A组(P<0.05);两组术后1年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两组轴移试验及Lachman试验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AMP及TT入路行ACL重建均可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但经AMP入路更接近解剖重建,患者后期并发症少,可有效恢复膝关节稳定性。
- 陆跃刘雅克徐华朱建炜曹毅陶然徐人杰
-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重建关节镜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09年3月应用PFNA治疗且获得随访的139例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患者资料,男67例,女72例;年龄60~93岁,平均74.1岁。骨折根据AO分型:31AI型19例,31A2型80例,31A3型28例,31A合并32型7例,单纯近端32型5例。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透视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结果139例患者术后获平均21个月(12~36个月)随访。14例(10.1%)患者行切开复位。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72rain(45—170rain),平均透视时间为164s(92~396S),平均住院时间为15d(12~19d)。术后x线片显示:131例(94.2%)患者骨折复位良好或可,129例(92.8%)患者内固定位置良好。11例(7.9%)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138例(99.3%)患者骨折顺利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16周(12-25周)。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为84分(46~100分),其中优43例,良60例,可26例,差10例,优良率为74.1%。结论PFNA治疗各种类型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安全,且疗效良好。
- 陆跃陶然徐华王友华曹毅周振宇刘雅克刘璠
- 关键词:髋骨折骨钉
-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被引量:20
- 2016年
- 目的通过建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Knee traumatic arthritis,KTA)的风险预测模型,评估胫骨平台骨折术后KTA发生的可能性。方法收集2009年12月至2015年4月共258例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117例,女141例。258例被分为模型训练队列和模型验证队列,在模型训练队列中,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和Nomograph图进行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在模型验证队列中,采用拟合优度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进行风险预测模型校准度和区分度的评价。结果258例中,2009-2012年训练队列共151例,2013至2015年验证队列共107例。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在性别、年龄等一般特征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1例训练队列中11例KTA(7.3%,11/151)。训练队列中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均显示患者的体重指数、骨折类型、骨质疏松和骨折复位是胫骨平台骨折术后KTA发生的危险因素。以Logistics回归模型为基础绘制Nomo图,建立可视模型。107例验证队列中9例发生KTA(8.4%,9/107),拟合优度检验显示:Person检验(χ2=321.64,P=0.329)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标准度;验证队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551,表明其有中等区分度预测KTA的发生。结论高体重指数、不稳定骨折、骨质疏松和骨折非解剖复位是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发生KTA的独立风险因素;以此为基础构建的风险评估模型有较好校准度和中等区分度,可为临床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发生KTA的风险预测提供参考。
- 刘雅克陶然王洪朱鸣镝曹毅朱建炜王友华陆跃张亚峰徐华张磊张波韩庆林刘璠周振宇
- 关键词:胫骨骨折校准
-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2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评价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临床疗效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人工髋关节置换病例721髋(676例),因各种原因行翻修22髋(22例),翻修率为3.1%。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髋关节功能检查,并进行术前、术后的Harris评分,术后疼痛发生评估及X线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10~79个月,平均36个月,无感染、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髋关节活动范围明显改善,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3分(31~51分),随访时平均84分(72~96分),其中优10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86.4%;X线评价:无假体移位下沉等不稳现象,假体周围均无新出现的透亮带。结论:人工髋关节翻修术近期疗效显著;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重建需充分术前准备,做好骨缺损评估。
- 陆跃刘璠
-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翻修术假体松动
- 同期和分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双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 2021年
- 探究同期和分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双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双膝骨性关节炎患者48例为本次观察对象。按治疗方案分组,参照组行分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干预,研究组行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干预。对比两组病患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对HSS评分、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结果:较参照组,研究组病患总手术时间、总住院时间更短,总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术后3个月HSS评分、关节活动度更高,P<0.05。 结论:相较于分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开展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双膝骨性关节炎对改善手术情况、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改善其膝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有显著效果。
- 陆跃陶然曹毅刘雅克
- 关键词:双膝骨性关节炎并发症
- 左旋咪唑对骨折创伤后红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通过探讨左旋咪唑(LMS)对骨折创伤后机体红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为预防和治疗创伤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30只成年健康雄性家兔随机分为两组(n=15):创伤对照组(A组)与创伤用药组(B组)。麻醉后,两组家兔均于小转子下方3cm截骨并用钢板螺钉固定,其中A组不予处理,8组于术前30min按照24mg/kg肌肉注射LMS。所有家兔均于术前30min,术后30min、1d、4d、7d抽取血样,分别测定红细胞丙二醛含量;检测不同时间点红细胞I型补体受体花环率(R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ICR)、自然肿瘤红细胞花环率(NTERR),以及血流变性、红细胞刚性指数、聚集指数、变形指数等。结果红细胞免疫在术后30min、1d、4d RC3bRR、NTERRB组比A组同时相高,而RICRB组比A组同时相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三项指标A组术后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脂质过氧化在术后30min、1d、4d红细胞中丙二醛均比术前高,同时B组比A组同时相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能引起机体红细胞免疫功能降低,脂质过氧化增强,流变性变差;LMS可以明显改善创伤后红细胞生物学行为,即可能对于降低骨折创伤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供新的思路。
- 王友华应朗刘璠陆跃喻德富
- 关键词:红细胞静脉血栓形成骨折
- 肱骨远端C型骨折三种双钢板固定方法疗效比较被引量:16
- 2013年
- 目的比较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三种双钢板固定方法。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59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均采用双钢板固定。其中垂直双钢板固定34例(A组),背侧双钢板固定14例(B组),平行双钢板固定11例(c组)。采用Mayo的肘关节评分系统(MEPS)对患侧肘关节进行功能评分。三组围术期的变量用方差分析、X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比较。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8个月(12—55个月)。所有骨折均顺利愈合,各组疗效均较满意。三组功能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中固定有难度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组。A组和B组中常需要1枚额外的髁间螺钉,但在C组中很少需要。结论三种双钢板固定均为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有效方法,钢板位置的放置常取决于临床骨科医师的经验及骨折的具体形态。
- 陶然徐华王友华曹毅周振宇陆跃刘璠
- 关键词:肱骨骨折
- Bold螺钉结合聚髌器治疗髌骨严重粉碎性骨折21例
- 2013年
- 目的:观察Bold螺钉结合镍钛记忆合金聚髌器治疗髌骨严重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Bold螺钉结合镍钛记忆合金聚髌器治疗闭合性髌骨严重粉碎性骨折21例,根据AO/OTA分型,21例均为34-C3型,术后功能评定采用改良膝关节活动度(ROM)评价标准。结果:21例患者术后获随访12-24个月,所有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未发生内固定相关的并发症,采用改良膝关节活动度(ROM)评价标准:优12例,良8例,可1例,优良牢95.2%。结论:Bold螺钉结合聚髌器治疗髌骨严重粉碎性骨折,关节面恢复满意,同定稳同可靠,并发症少,术后无需借助外固定,呵早期进行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从而获得良好的膝关节功能恢复。
- 陆跃陶然徐华王友华曹毅周振宇刘雅克刘璠
- 关键词:髌骨严重粉碎性骨折聚髌器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