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华
- 作品数:39 被引量:81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双孔二尖瓣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
- 1997年
- 双孔二尖瓣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治疗石凤梧陈子英谢英奎刘绍贤刘苏陈立华张文立张天舒自1989年10月~1996年3月手术治疗罕见双孔二尖瓣畸形合并其它心脏畸形6例。其中合并部分性房室管畸形3例,原发孔房间隔缺损1例,室间隔缺损1例,二尖瓣狭窄、关闭不全1...
- 石凤梧陈子英谢英奎刘绍贤刘苏陈立华张文立张天舒
- 关键词:二尖瓣畸形心内畸形外科手术
- 肝门部胆管癌术后胆肠吻合口大出血一例诊治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肝门部胆管癌行胆肠吻合术后并发症包括复发性胆管炎、胆肠吻合口狭窄、盲袢综合症、消化道出血,其中消化道出血常是来自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胆肠吻合口大出血不多见。我们抢救1例肝门部胆管癌术后胆肠吻合口大出血病例,现报道如下。
- 吴春涛窦剑高庆军陈立华
- 关键词:胆肠吻合口狭窄肝门部胆管癌大出血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消化道出血
- 一站式杂交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杂交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1月~2016年12月,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人22例,均完成了杂交手术。术后即刻行升主动脉造影,术后1个月个随访CT资料,观察支架和人工血管通畅情况。结果所有病人均成功完成杂交手术,并植入覆膜支架。术中血管造影证实支架植入定位准确,无明显内漏和移位。主动脉夹层真腔血流恢复正常,围手术期无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22例,随访时间3个月,所有病人均生存,并恢复正常生活。术后1个月、3个月,复查主动脉增强CT显示,支架无移位和内漏,支架内及人工血管旁路血流通畅。结论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采用杂交手术,安全、有效,能明显减轻病人的创伤和痛苦,该方法扩大了介入覆膜支架腔内治疗的适应证,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 顾建军刘杰薛正龙陈立华
- 关键词:杂交手术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治疗
- 先天性心脏病二尖瓣闭锁不全的外科治疗(附32例报告)
- 2001年
- 赵宏陈立华张文立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二尖瓣闭锁不全预后
-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对甲状腺激素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1
- 2000年
-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前后甲状腺激素的变化 ,研究其对甲状腺激素代谢的影响。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3 0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血浆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结果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甲状腺素 (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FT3)术中降低 ,术后 2hT4恢复正常。T3、FT3呈下降低趋势 ,术后 2 4h降至最低 (P <0 .0 1)。FT4手术前后差异无显著性 ,rT3术后 2 4h明显升高。TSH术后降低。结论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对甲状腺激素代谢有严重的影响 ,术中为低T3、低T4综合征 ,术后为低T3综合征。
- 陈立华石凤梧张中馥张文立刘绍贤谢英奎
- 关键词: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低T3综合征
-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对甲状腺激素代谢影响的初步研究
-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前后甲状腺激素的变化,研究其对甲状腺激素代谢的影响.结论: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对甲状腺激素代谢有明显的影响,术中为代T<,3>、T<,4>综合征,术后为低T<,3>综合征,甲状腺激素变化水平...
- 陈立华
- 关键词:体外循环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心内直视手术
- 先天性心脏病与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及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关系被引量:22
- 2009年
-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与弓形虫(TOX)、风疹病毒(RV)、巨细胞病毒(CMV)及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80例先心病患者(先心病组)和32例非先心病者(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荧光定量方法检测两组受检者心肌组织、血清和白细胞中的TOX、RV、CMV及HSV4种基因并进行比较。结果先心病组心肌组织中TOX、RV、CMV、HSV的基因检出率分别为16.2%、18.8%、28.8%和7.5%,对照组分别为0、0、18.8%和6.2%,两组TOX、RV基因检出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V、HSV基因检出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先心病组与对照组心肌组织中CMV、HSV阳性者的CMV〔(5.50±1.30)copies/ml和(5.30±0.33)copies/ml〕、HSV〔(4.51±0.87)copies/ml和(4.32±0.17)copies/ml〕基因定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先心病组与对照组白细胞中CMV阳性者的CMV〔(5.23±1.20)cop-ies/ml和(5.02±0.79)copies/ml〕基因定量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心病的发生与TOX、RV、CMV、HSV感染有关,但与病原体感染的数量无关。
- 吴春涛陈立华刘苏方明星
- 关键词:心脏缺损弓形虫属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属
- 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的手术治疗(附17例报告)
- 2006年
- 对17例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患者,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手术矫治。结果全组无死亡,随访5个月~16a,15例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0~1级。认为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一经确诊应及早手术,手术成功的关键是吻合口要大且通畅。
- 石凤梧刘苏陈子英张文立陈立华
- 关键词:肺静脉畸形矫形外科手术
-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 2006年
- 目的评价外科手术治疗感染性-6内膜炎的经验和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17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其中无原发心脏病2例,先天性心脏病11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2例,先天性心脏病修补术后1例,右心室异物1例。术前超声检查赘生物形成14例,血培养阳性4例。全组病例中行心脏缺损矫正修补6例,主动脉瓣置换术5例,二尖瓣置换术2例,瓣膜成形术3例,异物取出1例。结果全组病例均无术中死亡,1例术后因严重低心排综合征早期死亡,16例治愈出院,随访6个月~14年,预后良好,无复发及死亡病例。结论外科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它降低了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死亡率。正确掌握手术时机,彻底清除感染病灶,恢复瓣膜功能以及围手术期应用有效抗生素是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治愈率的关键。
- 刘林力刘苏李倩陈子英赵宏陈立华
- 关键词:心内膜炎细菌性体外循环外科手术
- 左心室血栓由左右冠状动脉同时供血1例
- 2008年
- 谷国强崔炜杨晓红刘苏刘林力陈立华李保华吴金凤杨秀赏
- 关键词:右冠状动脉急性前壁心肌梗死高血压病史供血硝酸甘油心前区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