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龙果为热带新兴水果,常见的有红皮红肉和红皮白肉两种类型。为探究这两种火龙果果色差异原因,发掘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c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本研究分别在青果期(授粉后第15天)和成熟期(授粉后35 d)采集红皮红肉火龙果(Hylocereu polyrhizus)和红皮白肉火龙果(Hylocereu undatus)的果肉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获得高质量序列共53240条。通过对DEGs进行分析,发现火龙果在同一品种不同时期间的差异比同一时期不同品种间的更大。分别在R1 vs R3和W3 vs R3两组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代谢通路分析,通过GO分析发现,在分子功能上,有部分基因显著富集在蛋白与转录因子结合活动上;通过KEGG分析,大部分基因富集在次生代谢产物合成通路、氨基酸和核酸代谢通路、酪氨酸代谢通路上,其中酪氨酸是甜菜色素合成的前体。综上所述,红皮红肉火龙果发育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甜菜色素的合成,酪氨酸作为前体在其中起关键作用,且该色素的合成需要大量氨基酸、酶及转录因子的参与。甜菜色素合成途径中的分子调控机制尚未明确,通过本研究可以发掘火龙果中甜菜色素合成相关的关键基因,是开展后续实验的基础,为甜菜色素代谢途径的完善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为将猫重组变应原Fel d 1蛋白展示在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cAg)病毒样颗粒的表面,本试验将编码Fel d 1蛋白的两个基因chain1和chain2拼接在一起形成重组Fel d 1(rFel d 1),然后插入到HBcAg的c/e1loop区,取代HBcAg c/e1loop区的D78与E83之间的氨基酸。经密码子优化后进行全基因合成,成功构建了pET28aHBcAg-rFel d 1原核表达载体,将其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原核诱导表达与Ni-NTA亲和层析纯化,并进行SDS-PAGE电泳、Western blotting和透射电镜检测。结果显示,本试验成功表达了HBcAg-r Fel d 1融合蛋白,并利用镍柱纯化得到了较纯的HBcAg-rFel d 1融合蛋白,进一步利用负染法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到HBcAgrFel d 1融合蛋白呈现病毒样颗粒结构。HBcAg-rFel d 1融合蛋白能自发形成病毒样颗粒结构,为猫过敏症的预防与治疗性疫苗的开发奠定基础。
目的预测热带无爪螨主要变应原Blo t 21的抗原表位。方法利用DNAStar Protean软件分析热带无爪螨主要变应原Blo t 21的二级结构和表面特性,如理化性质、亲水性、表面可及性、柔韧性等,预测Blo t 21蛋白的B抗原表位和T抗原表位,同时利用Bepi Pred在线分析预测其可能的B细胞抗原表位。结果 Blo t 21蛋白的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存在7个潜在的B抗原表位位点,可能的B抗原表位区域有:2-11,19-28,35-54,55-70,72-83,96-112,123-129氨基酸残基或其附近。含有8个潜在的T细胞抗原表位区域:13-17,22-31,37-46,51-64,69-75,80-84,95-99,102-105氨基酸残基或其附近。结论应用Protean软件和Bepi Pred在线预测了热带无爪螨主要变应原Blo t 21的抗原表位,为进一步研究Blo t 21变应原的结构与功能,研制针对热带螨的预防性和治疗性疫苗、开发相应的诊断试剂盒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