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华智
- 作品数:96 被引量:149H指数:7
-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 纳米铜经口染毒大鼠血清的代谢组学研究被引量:7
- 2008年
- 背景与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技术检测纳米铜染毒大鼠的血清代谢成分变化,结合常规血液生化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探讨纳米铜短期暴露的损害特征,寻找损害早期的代谢标记物,揭示血液代谢表型变化与纳米铜靶器官损害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分为溶剂对照组(1%HPMC),微米铜(200mg/kg)组和3个不同纳米铜剂量(50、100和200mg/kg)组,共5组,每组6只,10ml/kg经口染毒,每日1次,连续5d,次日麻醉采血制备血清,进行核磁共振和血液生化分析,同时摘取肝肾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纳米铜200mg/kg组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甘油三酯、总胆红素、总胆汁酸、尿素氮和肌酐均明显升高,伴随碱性磷酸酶和总胆固醇明显降低;肝细胞出现点状坏死,肾小管上皮细胞广泛坏死,管腔内可见蛋白管型和棕黄色结晶物沉积,肾小球亦受累及;50、100mg/kg剂量组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升高,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肝脏无明显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肿胀;微米铜染毒大鼠仅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血清代谢组学分析表明50~200mg/kg纳米铜短期暴露可引起能量代谢紊乱和剂量依赖性的血清甘油三脂、不饱和脂肪酸和磷脂水平升高。结论:相同质量浓度的纳米级铜粉毒性明显大于微米级铜粉,肝脏和肾脏是大鼠纳米铜暴露的潜在靶器官,其损害可能与细胞的能量代谢紊乱有关。
- 雷荣辉吴纯启杨保华马华智王青秀廖明阳
- 关键词:^1HNMR纳米铜代谢组学
- 非临床安全性研究的质量管理:基于风险的QA检查、验证和监管
- 目前的GLP QA检查模式以基于研究关键期的检查为主,以过程检查和设施检查为辅,后两种检查的检查周期通常为一个季度.然而,基于研究的检查仅仅对不同研究项目的关键期进行反复的检查,对研究的整个过程和不同关键期之间的衔接界面...
- 王建京马华智郭巧珍吴纯启
- 关键词:药事组织质量管理非临床安全性风险评估
- 文献传递
- 质量保证程序中基于实验过程检查
- <正>质量保证部门(QAU)作为整个临床前研究体系和管理框架中相对独立的部门,从第三方的角度客观、公正的对文字资料进行审核,对试验现场进行质量控制,以确保研究结果的真实性、科学性。质量保证部门(QAU)的检查或审查包括三...
- 万淑芳马华智李红郭巧珍王建京王全军
- 关键词:药物安全评价临床前研究
- 文献传递
- 小型猪在医学实验中的饲养管理
- 由于小型猪与人类在解剖学、生理学等方面极其相似,使得小型猪作为动物模型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小型猪由于其较小的体型、适于饲养管理和实验操作等特点,作为替代犬和猴的非啮齿类动物已经广泛应...
- 欧阳兆和马华智方鉴军朱阳帆董延生王全军
- 关键词:小型猪饲养管理
- 文献传递
- 环磷酰胺及塞替派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恶性转化细胞的p16^(INK4a)及p15^(INK4b)基因突变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了解环磷酰胺 (CP)和塞替哌 (TEPA)诱导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BEAS 2B)的恶性转化株内BEAS CP和BEAS TE细胞p16和p15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PCR SSCP)及DNA序列分析技术。结果 BEAS CP细胞p15基因的外显子 1和外显子 2都出现了异常带型。BEAS TE细胞p16基因的外显子 1及外显子 2a出现了异常带型和迁移率滞后现象 ;p15基因外显子 1的 2条单链带之间出现异常条带。DNA序列分析发现BEAS CP细胞的p15基因外显子 1的 182位有C的插入 ,2 0 6位有G的插入 ;外显子 2的第 30 8位密码子有C→T(TCC→TTC)转换 (Ser→Phe) ,第 32 7位密码子有T→A(AAT→AAA)颠换 (Asn→Lys)。BEAS TE细胞的p16基因外显子 2a的第 12 5位密码子有G→A(CGC→CAC)转换 (Arg→His)。结论 p15基因在CP诱导BEAS 2B发生恶性转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TEPA诱导BEAS 2B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过程中可能涉及了p16基因的失活。
- 陈光宇袁素波马华智廖明阳
- 关键词:环磷酰胺塞替派上皮细胞P15基因基因突变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肿瘤诱导
- 红毛走马胎苷及其医药用途
- 本发明涉及式Ⅰ所示的化合物红毛走马胎苷,其名称为:3β-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葡萄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西克拉敏A。本发明还涉及红毛走马胎苷用...
- 杨明董华进颜玲娣马华智刘泽源张起凤赵毅民宫泽辉
- 文献传递
- 环磷酰胺及塞替派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恶性转化细胞的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被引量:4
- 2002年
- 目的 了解细胞周期调控系统各正、负调节因子在细胞发生恶性转化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了经环磷酰胺(CP)和塞替派 (TEPA)诱导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BEAS 2B)发生恶性转化的BEAS CP和BEAS TE细胞中P5 3、P16、P15、细胞周期蛋白 (cyclin)D1和RB蛋白的表达。结果 BEAS 2B细胞中表达阳性的P16、P15及RB蛋白 ,在BEAS CP和BEAS TE细胞中表达缺失 ;BEAS 2B细胞中检测呈阴性的P5 3蛋白 ,在BEAS CP和BEAS TE细胞中呈阳性 ;cyclinD1蛋白在 3株细胞中检测均为阳性。结论 转化细胞中P16、P15及RB蛋白的表达异常可能影响了细胞周期中P16 (P15 ) /cyclinD1 CDK4 /pRB调控途径的自稳平衡。两转化细胞P5 3蛋白的阳性表达提示转化细胞P5 3蛋白的功能已发生改变。
- 陈光宇袁素波马华智廖明阳
- 关键词:环磷酰胺塞替派肿瘤诱导P53细胞周期蛋白表达
- GLP实践中几个重要环节的质量保证
- 过去的10余年,中国GLP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跨越式发展,在机构数量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GLP机构人才资源、设施条件及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日益凸显。同时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渗透到GLP的各方面,尤其是分析仪器、设施控制、机...
- 马华智施畅郭巧珍韩刚李红
- 质量风险管理在新药GLP安全性评价研究中的应用
- 目前的GLP QA检查模式以基于研究关键期的检查为主,以过程检查和设施检查为辅,后两种检查的检查周期通常为一个季度。然而,基于研究的检查仅仅对不同研究项目的关键期进行反复的检查,对研究的整个过程和不同关键期之间的衔接界面...
- 王建京郭巧珍马华智吴纯启
- 关键词:质量风险管理药物安全评价
- GLP实验室计算机化系统质量保证关键点的探讨
- 近十年来,计算机化系统在药物安全性评价机构的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实验室中运用得越来越广泛,新药研发数据采集和处理的电子化成为GLP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但各GLP机构对计算机化系统的验证、运行程序及电子数据...
- 李红吴纯启韩刚董延生郭巧珍王建京万淑芳马华智王全军
- 关键词:药品评价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