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耀华

作品数:6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土壤
  • 2篇土壤质地
  • 2篇灰渣
  • 1篇稻田
  • 1篇稻田生态
  • 1篇稻田生态系
  • 1篇稻田生态系统
  • 1篇滴灌
  • 1篇滴灌施肥
  • 1篇动力模型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研究
  • 1篇宅基
  • 1篇宅基地
  • 1篇生活污水
  • 1篇施肥
  • 1篇施肥条件
  • 1篇水分
  • 1篇水分分布
  • 1篇水力负荷

机构

  • 6篇西南大学
  • 2篇国土资源

作者

  • 6篇黄耀华
  • 5篇王侃
  • 3篇杨剑虹
  • 2篇王子芳
  • 2篇高明
  • 1篇张雅蓉
  • 1篇韩晓飞
  • 1篇蒋先军
  • 1篇谢德体
  • 1篇唐颖
  • 1篇周鑫斌
  • 1篇黄慰情
  • 1篇黄登海
  • 1篇雷琳
  • 1篇苏婷婷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不同耕作模式下稻田生态系统对田面水中无机态氮的消纳被引量:3
2011年
稻田生态系统可以有效减少流入水体的农业面源污染物.本文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时间(常规施肥时间和在此基础上提前一个半月施肥)以及在不同耕作模式(垄作、平作)下稻田生态系统对田面水中无机态氮的消纳效果.结果表明:稻田生态系统能够有效降低田面水中无机态氮、全磷的含量.与灌水第1d相比,灌水14d后,所有稻田田面水中NH4+-N浓度平均下降84.3%,灌水21d后,所有稻田田面水中NO3--N浓度平均下降64.6%,TP浓度下降58.0%;提前施肥条件下稻田生态系统对田面水中无机态氮具有更好的吸附、消纳效果,灌水后的第1d,所有稻田田面水中NH4+-N浓度均出现最高值,其中,常规时间施肥和提前施肥NH4+-N质量体积浓度分别为2.52和1.28mg/L,灌水后的第3d,常规时间施肥稻田田面水中NO3--N质量体积浓度上升至最大值5.92mg/L,而此时提前施肥稻田约为3.65mg/L;不同耕作模式对无机态氮消纳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唐颖黄慰情黄耀华雷琳黄登海蒋先军周鑫斌谢德体
关键词:面源污染稻田生态系统保护性耕作
重庆农村土墙型复垦宅基地土壤肥力特征及改造利用研究被引量:11
2015年
选取重庆市涪陵区农村复垦宅基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5 873片复垦宅基地土壤的调查、采样和分析,研究了农村土墙型复垦宅基地后土壤的基本肥力特征和特异性,并运用主成份分析法确定各土壤养分指标权重、估算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IFI),对复垦宅基地土壤肥力进行评价分级.结果表明:(1)超过70%的复垦地土壤直接由宅基地墙体推到、破碎、平整而成,土壤有机质缺乏,有效磷多处于中等~偏低水平;(2)复垦土壤中速效钾含量极为丰富,最高超过2 500mg/kg,平均为325.7mg/kg,水溶性Na+,Cl-,NO-3-N含量水平显著高于普通耕作土壤;(3)复垦土壤肥力指标值变幅为0.14~0.95,平均为0.51,变异系数为28.4%,IFI均值最高为0.64,最低为0.42.
黄耀华王侃苏婷婷杨剑虹
关键词:宅基地复垦土壤肥力
不同水力负荷下生物质灰渣填料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以生物质灰渣为填充材料,采用室内土柱淋溶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5种水力负荷下生物质灰渣填料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试验初期,系统内部微生物的活性弱,导致系统出水COD和TN浓度较高。随着进水次数的增加,各指标出水浓度逐渐降低,到后期,随着吸附消纳的饱和,TN、TP和铵态氮浓度表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在整个系统运行期间,5种水力负荷下生物质灰渣对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9%,62.7%,60.7%,59.1%,60.2%;T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4.3%,84%,73.8%,67.4%,40.4%;5种水力负荷下TP出水浓度最高为1.248mg/L,平均出水浓度在0.149~0.496mg/L之间,TP平均去除率为83%~97.6%,去除效果较好;生物质灰渣对铵态氮的去除效果最好,平均去除率高达98%以上。试验后期,在W5处理的高水力负荷运行中,装置出现堵塞现象,系统不能正常运行。总体而言,水力负荷为7.5~10cm^3/(cm^2·d)时,生物质灰渣的处理效果最好。
兰木羚王子芳高明黄耀华王侃
关键词:水力负荷生活污水
不同pH条件下生物质灰渣中K^+释放动力学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试验选取4种生物质灰渣(玉米灰渣、水稻灰渣、锯木灰渣和谷壳灰渣)为研究材料,以不同pH(4、7、9)的NH4Ac为交换液,采用渗透交换法,研究了生物质灰渣中K+的释放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在pH为4、7和9条件下,供试生物质灰渣中K+释放量在20~80 min达到平衡,平衡释放量分别为14.77~255.17 cmol·kg-1、4.83~106.71 cmol·kg-1和12.11~224.33 cmol·kg-1。相关分析表明,K+释放量与生物质灰渣中全钾含量极显著相关,说明受生物质灰渣中全钾含量影响,其K+释放平衡时间和释放量存在显著差异。方差分析显示,同一生物质灰渣中K+释放速率在不同pH条件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由此可见,受交换液pH和全钾含量的影响,不同生物质灰渣中K+的释放量和平衡时间均存在较大差异。不同pH条件下,水稻灰渣和玉米灰渣K+释放量(Q)表现为Q4>Q9>Q7,锯木灰渣和谷壳灰渣的释放量表现为Q9>Q4>Q7;在3种pH条件下,4种生物质灰渣K+的释放总量均表现为Q水稻灰渣>Q锯木灰渣>Q谷壳灰渣>Q玉米灰渣。平衡前不同时段K+的释放率(v)与反应时间的自然对数(lnt)极显著相关。4种生物质灰渣K+的释放动力学最适模型均表现为:pH=4时为Elovich方程,pH=7时为双常数方程,pH=9时为Elovich方程;同一pH条件下,4种生物质灰渣的模型拟合性最优为Elovich方程,双常数方程次之,抛物线扩散方程最差。
王侃王子芳高明黄耀华韩晓飞张雅蓉罗献友
关键词:PH动力模型
滴灌施肥条件下土壤水分和速效氮迁移分布规律被引量:11
2014年
以紫色土为供试土壤,采用室内模拟方式进行滴灌施肥试验,研究粘壤土(CL)、壤质粘土(LC)和砂质壤土(S)中水分、NO-3-N和NH4+-N的运移分布规律以及滴灌施肥浓度对NO3--N和NH4+-N运移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小滴头流量进行滴灌施肥,水分以垂直运移为主;LC水分含量随土层深度和径向距离增加而逐渐减少,S和CL水分含量随径向距离增大而减少,随土层深度增大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加,且继续向下移动趋势明显。NO3--N可同步到达土壤湿润锋处,其移动规律与水分运动相似;NO3--N的垂直运移比径向移动更显著,且在土箱底部大量累积;滴灌施肥浓度增大,NO3--N在整个土层的含量增加,在较深土层的累积量增加;NO3--N在土壤中的迁移能力表现为S〉CL〉LC。NH+4-N几乎只在0-5cm表层土壤中聚集,垂直迁移困难;NH4+-N在土壤中移动受质地影响较大,移动能力表现为S〉CL〉LC;滴灌施肥浓度增大能促使CL和LC中r为3~8cm,d为0~7.5cm土层范围的NH4+-N含量显著增加,但对促进NH4+-N向下迁移无明显作用。
黄耀华王侃杨剑虹
关键词:滴灌施肥水分分布速效氮土壤质地
不同质地土壤的环境效益研究
2014年
土壤既是各类污染物的载体,又是污染物的天然净化场所。土壤质地是土壤重要的物理性质之一。不同质地土壤各级土粒在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上具有较大差异,进而对土壤性质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该研究从重金属吸附、水体及大气污染物和物质迁移等方面,对近年来土壤在环境效益方面的研究进行概述。
黄耀华王侃杨剑虹
关键词:土壤质地粒径环境效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