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利荣

作品数:22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北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生物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文学
  • 9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审美
  • 5篇植物
  • 4篇美学
  • 4篇传统美学
  • 3篇评点
  • 3篇小说
  • 3篇小说评点
  • 3篇金圣叹
  • 2篇宋代
  • 2篇天地
  • 2篇气象
  • 2篇理学
  • 2篇美学建构
  • 2篇美学体系
  • 2篇环境美学
  • 2篇草木
  • 1篇当代审美
  • 1篇当代审美文化
  • 1篇道境
  • 1篇虚空

机构

  • 16篇湖北大学
  • 7篇武汉大学

作者

  • 21篇丁利荣
  • 2篇陈望衡
  • 1篇梁艳萍

传媒

  • 3篇湖北大学学报...
  • 2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新华文摘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理论月刊
  • 1篇衡阳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长江文艺评论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复印报刊资料...
  • 1篇玉溪师范学院...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美与时代(美...
  • 1篇中国文学批评
  • 1篇中国美学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林泉高致》中的环境美学思想被引量:3
2017年
五代到北宋是山水画发展的黄金时代,《林泉高致》是对五代以来山水绘画的理论总结,也是山水美学的体系性著作。从环境美学的角度而言,《林泉高致》中体现的居住理念和山水图式正体现了山水审美中自然生意之美与社会秩序之美的结合,表现出宋代山水审美的新特点,即将庙堂与林泉统一起来的居住思想,这是宋代园林式生活的理念自觉,这一理念最终在宋代山水园林中得以实现。可以说,《林泉高致》体现了宋代新的环境审美观与居住理念的自觉。
丁利荣
关键词:《林泉高致》环境美学山水图式
试论李贽的"童心说"
丁利荣
关键词:童心强力意志生命
朱光潜美学建构与全球意识
2018年
朱光潜是中国现代美学的重要奠基者,其美学体系的构建具有全球意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以西为据,以中释西。朱光潜留学欧洲,西方美学是他美学体系的重要来源,但他以中国人的审美传统与审美心理去接受,对西方美学的理解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第二,以中为主,以西比中。朱光潜自幼研读中国古籍,具有精湛的中国文化修养,建构他的美学体系时自觉地以中国美学为主体,整合西方美学,体现出可贵的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第三,朱光潜晚年接受马克思主义,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改造自己原有的美学体系。朱光潜具有全球意识的美学体系的构建主要体现在他的三部代表作《文艺心理学》、《诗论》、《西方美学史》之中。
陈望衡丁利荣
关键词:美学
现代的古典:“感应美学”再发展
2018年
郁源先生提出的感应美学既具古典特色,又有当代价值,对建构当代中国特色的美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对感应美学的再发展,既要深入理解其古典智慧,又要看到其在当代的生长性。本文首先从咸卦理解感应的特点,主要有交相感应,诚感悦应及感应的普遍性等;其次,对感应的两种类型无心之感和私心之感进行了分析,无心之感即中正之感,私心之感即偏邪之感,在美学上,无心之感能达到审美的最高境界,是道之境,私心之感也能实现审美中的主客合一,在审美境界上,是人之境;最后,结合东方的匠人精神谈到了虚受之感才能真正实现"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实现物与人互成互生的和谐之境。
丁利荣
关键词:咸卦
“诗道性情”与“才子文心”——王夫之与金圣叹诗学思想辨析被引量:1
2008年
选择王夫之与金圣叹的诗论思想为比较,是因为二人分别代表了明末清初两种貌似不同的诗学理论:金圣叹以分解法论诗,强调诗的起承转合的文法;而王夫之则反对格套法式,主张情景交融,即景会心之作。但这两种相对的诗论,实则共同体现了古典诗论的基本精神,即有法与无法的体用不二之说,是乾坤之道在诗学领域中的体现,终而同归于易,二者互参,更可加深对古典诗学精神的理解。
丁利荣
关键词:王夫之金圣叹
取象与造境:《二十四诗品》景观意象的审美建构被引量:3
2017年
《二十四诗品》传为晚唐司空图所著,是中国古代美学史上的经典名篇。《二十四诗品》中意象之精美、意境之超妙令后世学者心驰神往,言之不尽。这与"诗品"中景观意象的取象与造境有重要关系。在景观意象的逻辑建构上,从自然物象的选取到艺术意象的形成再到哲学意境的构造,三者一脉相承,一意相通;在景观意象的色彩建构上,彩色流韵、浓淡相成的色彩体系显现了道的流动变化和自然光华,也从侧面反映了唐代色彩美学的特点;在景观意象的形式结构上,《二十四诗品》的结构方式并不是线性的单向度的构成,而是呈现出回环往复的花形结构特征,与此相应,也形成了流动回环、似断实连的解读方式。总体来看,《二十四诗品》中意象的审美建构具有独特的中华美学趣味,与其说它是一部诗学专著,不如说它更是一部古典美学专著。
丁利荣
关键词:《二十四诗品》景观意象
宋代植物谱录中的自然审美观
2018年
植物谱录学著作在宋代大量涌现。受宋代理气论、格物论及心性论思想的影响,谱录类著作体现了独具特色的自然审美观。主要表现为:一是植物审美的自觉,形成了天工与人力和合而成的美学思想;二是独特的认知模式,主要是通过内外气的感应相通来获得,即通过仔细观察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外在显观,由内外气感应相通,反观植物内在的气性;三是独特的表达模式,形成了易理和诗意兼具的谱录著述特点。可见,宋人的自然观在自然与人文之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文生态系统,体现了东方的生态审美智慧。
丁利荣
关键词:宋代自然审美
宋代植物审美中的草木精神与天地气象
2022年
中国传统美学在农耕文明的基础上形成,植物审美成为中国美学思想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自先秦以来的植物审美传统形成了比德、移情、畅神等基本审美模式,随着中晚唐禅宗思想和宋代理学的兴起,植物审美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将移情、比德与畅神植根于清明的理性上,从而丰富了植物审美的理论内涵和哲学品格。明代受心学影响,植物审美中的理学精神有所消褪,晚清在西方现代科学精神的影响下,植物审美开始注重向现代科学观的转变。
丁利荣
关键词:禅宗思想中国传统美学审美传统审美模式农耕文明宋代理学
朱光潜美学建构与全球意识
2018年
朱光潜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者,其美学体系既以中华美学为主体,又融会西方美学的精华,其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朱光潜美学体系的建构历程清晰地体现在他不同时期的代表作中。
陈望衡丁利荣
关键词:朱光潜美学中国现代美学西方美学中华美学美学体系
让中国美学走向世界——陈望衡的中国美学研究
2010年
陈望衡,籍贯湖南双峰,1944年出生于湖南邵阳,日本大阪大学文学博士、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二级)、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华美学学会常务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浙江大学教授、中国科技大学客座教授、德国特里尔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湖南社会科学院精神文明研究所副所长、《求索》副主编、《美育》主编。国际学术兼职主要有国际应用美学学会国际咨询委员会副主席、亚洲艺术学会副主席。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代表作为《中国古典美学史》、《20世纪中国美学本体论问题》、《当代美学原理》、《环境美学》等。译成英文在海外出版的学术专著主要有《Chinese Bronzes:Ferocious Beauty》。学术著作多次获省部级奖,其中,《环境美学》获2009年度中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主要研究方向有三:境界本体论美学、中国美学和环境美学,学界誉为"境界本体论美学的领军人物"和"中国环境美学的主要开拓者"。陈望衡多次应邀出国讲学访问,邀请讲学的单位主要有:美国哈佛大学敦巴顿橡树园高级研究中心、美国斯坦福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美国康涅狄格学院、德国特里尔大学、芬兰约恩苏大学、日本大阪大学、日本京都近代美术馆、韩国首尔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联合早报》社、马来西亚《南洋商报》社等。美国《世界日报》、新加坡《海峡时报》(英文版)、《联合早报》、马来西亚《南洋商报》、《星州日报》等媒体均发表过对陈望衡的专访。美国《世界日报》的报道称许陈望衡为"中国美学界翘楚"。
丁利荣
关键词:中国美学研究《世界日报》美学走向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