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峰
- 作品数:113 被引量:911H指数:19
- 供职机构: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科学事业费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基于NDVI的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还草监测及效果评价——以定西市安定区为例被引量:16
- 2008年
- 植被盖度是评估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参数,为了对黄土丘陵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效果进行监测与评价,研究通过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遥感估算安定区2001年和2004年植被盖度变化。通过分析得出:2001-2004年安定区整体植被盖度有所增加,尤其是退耕还林还草的区城,低盖度植被类型面积大大减少,植被盖度〈60%的类型面积共减小了967.5hm^2,而高植被盖度面积增加。通过坡度与植被指数空间叠加分析发现,坡度对植被盖度较高区域的影响较小,对于植被盖度较低的区域影响较大。对于低植被盖度区域来说,坡度小则植被恢复快,坡度大则恢复较慢。
- 陈芳魏怀东丁峰周兰萍胡小柯
- 关键词:NDVI退耕还林还草坡度黄土丘陵沟壑区
- 沙米(Agriophyllum squarrosum)种子库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被引量:9
- 2020年
- 土壤种子库是潜在的植被,对植物种群的繁衍及未来植被的结构具有重要影响。选择内蒙古奈曼、宁夏沙坡头、甘肃民勤和敦煌,研究了沙丘部位、沙丘固定程度、植被类型、土层深度对沙米(Agriophyllum squarrosum)土壤种子库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动沙丘沙米土壤种子库密度以民勤最大,达到51粒·m^-2,分别是奈曼、沙坡头、敦煌的2、4、3倍;流动沙丘不同部位沙米种子库差异显著,沙米种子集中分布于沙丘迎风坡、背风坡脚,零星分布于沙丘顶部和背风坡,沙丘顶部种子库只占迎风坡的28%,背风坡只占背风坡脚的30%;沙米土壤种子库主要分布于60 cm以上的土层中,近地表0~20 cm种子数量占种子总量的50%以上;随着沙丘流动程度的降低,土壤种子库密度呈减小趋势,流动沙丘土壤种子密度可达到401粒·m^-2,而到固定沙丘急剧减少甚至完全消失;沙米与沙拐枣组建的群落0~15 cm土壤种子库总密度达800粒·m^-2,是沙米群落土壤种子库密度的2倍、白刺+沙米群落的3倍、梭梭+沙米群落的6倍;沙米土壤种子库与地上种群密度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沙米地上种群密度随土壤种子库密度增加而增加。显然,土壤种子库及其分布是沙米适应恶劣风沙环境和自我繁衍的重要保障,受区域环境、地上植被、土地类型、土壤深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沙化土地封禁保护与防沙治沙中,要禁止对沙米地上资源的采收活动,以补充沙米土壤种子库。
- 陈芳马全林魏林源张德魁袁宏波丁峰胡小柯张忠
- 关键词:土壤种子库植被类型
- 天然沙冬青种群土壤水分时空动态特征
- 2022年
- 沙冬青是我国重点保护的珍惜濒危植物,天然分布于流动沙地、石质山坡、洪冲积扇等干旱生境中.土壤水分是影响其发育的关键限制性因子.以石质山坡、固定沙地及半固定沙地天然种群为研究对象,基于烘干法,探讨天然沙冬青种群土壤水分时空动态特征,结果显示:(1)天然沙冬青种群土壤水分整体较低,波动剧烈,平均值为3.64%,波动范围为5.68%~1.94%;(2)不同生境种群土壤水分受季节变化影响程度不同,石质山坡土壤水分干、湿季节差异显著(p<0.05),而固定及半固定沙地差异不显著(p>0.05);(3)相同季节不同生境种群间的土壤水分差异显著,在干季,半固定沙地水分(5.67%)显著高于石质山坡(2.47%)和固定沙地(2.46%),而在湿季,石质山坡水分(5.68%)显著高于固定沙地(1.94%)和半固定沙地(3.61%);(4)天然沙冬青种群土壤水分垂直动态不仅受降水的影响,还受沉积环境的影响.石质山坡生境及上层覆沙下层黏土的生境条件有利于对降水的捕获和保持,而上层覆沙下层砾石生境,只有浅层水分受降水的影响显著,剖面整体水分旱化趋势明显.
- 张进虎丁峰张慧雯何坤德马曙光
- 关键词:沙冬青土壤水分生境
- 甘肃河西地区土地荒漠化的现状、成因及其防治被引量:41
- 2001年
- 甘肃省河西地区是我国荒漠化发生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其荒漠化主要类型有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 和土壤盐渍化.全区现有各类荒漠化土地21.3万km2,其中分布最广泛的沙质荒漠化土地有17.59万 km2.荒 漠化对当地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多方面的危害.河西地区荒漠化的形成有其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的原 因:河西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干旱,风大,沙多,植被稀疏;以及生产实践中,水、土、植被资源等缺乏科 学、合理的利用是引起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为了防治和减轻河西地区的荒漠化,提出了几点防治对策:首先 是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其次是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利用资源;第三是加大荒漠化防治的投入.尤 其是防沙治沙中资金、科研、人才的投入,建设重点荒漠化防治项目,使河西地区最普遍的沙质荒漠化得到 遏制;第四是加强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加强执法力度.
- 高志海丁峰魏怀东
- 关键词:荒漠化生态环境产业结构
- 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状问题与对策被引量:2
- 2011年
- 中国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举步维艰,想达到良好的成效还有一段很长的路途要走。本文就林改现状中出现的几个问题(具体包括产权问题,经营问题,流转问题等)做个人理解,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 胡小柯魏怀东丁峰周兰萍陈芳刘瑞
- 关键词:集体林权
- 河西走廊东端猫头刺种群结构与数量动态被引量:2
- 2023年
- 猫头刺是河西走廊东端重要的固沙植物,以河西走廊东端景泰县大咀子滩和白墩子滩猫头刺天然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分析其龄级结构、平均密度及变化、平均冠幅、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等,掌握了猫头刺种群的结构及数量动态。结果表明,1)大咀子滩长势较好的种群更新状况好,为增长型,但低龄级植株的存活处于严重限制状态;大咀子滩长势一般、长势差及白墩子滩种群均为衰退型,尤其是长势差的种群,更新已基本停止,大龄级植株多数已死亡,种群面临消失。2)总体年龄结构相对完整,呈正态分布,幼苗数量少,年龄中等偏小,龄级主要在2~6级;平均密度4级之后明显下降,平均冠幅7~8级出现最高峰,8~9级是高生长的旺盛期;存活曲线呈Deevey-Ⅲ型“凹”曲线,龄级与相对年龄存活数之间为显著线性关系;对环境变化敏感,尤其是长势差种群;总体呈衰退趋势。3)导致河西走廊东端猫头刺种群更新状况差的主要原因,除结实率、萌发率低之外,外界环境的改变也是一个方面,即立地条件由流动沙地向固定沙地转变,流沙减少,猫头刺植株尤其是幼苗得不到沙埋,进而存活率低,死亡严重。因此,需采取措施对研究区猫头刺种群,尤其是长势差种群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恢复策略。
- 李亚李菁菁苏万红胡小柯丁峰
- 关键词:年龄结构生命表存活曲线
- 民勤西沙窝沙区不同演替阶段植被变化特征研究
- 2023年
- 通过对60 a来民勤西沙窝沙区生态植被观测研究,在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过程中,植被演替主要经历了4个阶段:退化草甸、柽柳群系阶段;柽柳群系、白刺群系阶段;白刺群系、退化柽柳群系阶段及白刺群系阶段,是植物多样性持续降低、植被覆盖度显著下降、生态严重退化与沙漠化快速发展的过程;随着雨养面积不断扩大,降水量较大的年份,沙旱生草本植物增长,其物种多样性与植被覆盖度增加,降水量小的年份则反之;沙旱生灌木植被相对稳定,年降水量超过140 mm,促进灌木植物种群生长发育,100~140 mm维持生长,低于100 mm趋于退化;多数人工固沙造林树种已退化和衰亡,梭梭作为外来树种生态适应性强,已发展为民勤沙区最大的人工固沙林,造林密度大、干旱是梭梭林退化的主要原因,按植被承载量,低密度造林后可持续性增强;近年来,随着流域综合治理,统筹用水,民勤生态用水供给增加,局部区域地下水位有所上升,形成了一些微域性湿地,过去的草甸植被重现,生态正向发展,而多数沙区的地下水位下降也在减缓,荒漠化仍在发展。
- 满多清李得禄刘明成张德魁唐进年陈芳付贵全杨雪梅丁峰
- 关键词:植被演替
- 干旱区内陆河(石羊河)流域水坝建设的生态响应评估
- 魏怀东李亚龚真军陈芳周兰萍胡小柯丁峰徐存东
- 内容摘要:该项目紧紧围绕水坝建设的生态效应问题,在石羊河全流域,通过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全面评估水坝建设的生态效益,研究各生态因素对大坝建设的时空响应过程及其驱动机理,经过3年的研究,共得出6个方面的研究结论:水坝建设引...
- 关键词:
- 关键词:水坝建设
- 甘肃省退耕还林还草存在的问题及避免途径被引量:10
- 2004年
- 甘肃省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在具体的决策、实施与评估过程中 ,对地点、面积等问题的决策与评估 ,未能够很好地做到定位、定量 ,使工程效益打了折扣。 3S技术的应用可以较好地防止此类问题的发生 ,在工程验收评估时 ,可以做到地点面积定位定量、类型适宜性评估准确快捷 ,提高工程决策实施和管理的水平。
- 魏怀东丁峰高志海
- 关键词:退耕还林还草水土流失土地沙化
- 石羊河流域植物类型对其水坝修建的响应被引量:1
- 2017年
- 石羊河流域作为我国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生态环境问题较突出的内陆河流域,备受国内外研究者关注。通过整理参考前人考察研究结论及实地调查分析发现:石羊河流域修建水坝,水资源分配方式及利用模式因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强烈影响其中下游的植物种及群落变化。主要表现在:1)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石羊河流域中下游植被面积、植被盖度、生物量等均有不同程度减少;植物类型发生了从湿生系列向旱生系列的转变,柽柳、盐爪爪、芦苇等植被逐渐退出,白刺、红砂、黑果枸杞等更耐旱植被逐渐占据优势地位,尤其是白刺在大部分地方都成为建群种。2)在石羊河流域中下游,植物为了适应风沙大、温差高、降水稀少、蒸发强等不利的生长环境,形成了多种旱生特征和适应方式;在人为干扰相对较重的区域植物叶片结构逐渐变化为以环栅型为主;在人为干扰相对较轻区域的植物逐渐向正常型和全栅型方向发展;在地下水位下降较剧烈的区域,植物叶片类型发生了由正常型、环栅型向不规则型的完全转变。水坝建设引起的大面积开荒种田、水资源利用不均衡、下游地下水严重超采、水质恶化等是植物类型和面积发生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 李亚魏怀东胡小柯丁峰陈芳周兰萍
- 关键词:石羊河流域植物类型水坝水资源利用地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