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兵兴 作品数:17 被引量:77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轻工技术与工程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更多>>
海参主要活性成分对大鼠脂质代谢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4 2009年 目的:研究海参及其所含各主要活性成分对正常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整参组、皂苷组、多糖组、胶原多肽组、除皂苷残余物组和残渣组。连续饲喂28d,分别测定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含量,以及肝脏TC、TG、磷脂(phospholipid,PL)含量。并检测了皂苷、多糖对脂肪酸合成酶(FAS)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海参可抑制体内脂肪囤积,显著降低肾周脂肪含量。海参还可明显降低血清和肝脏中TC、TG浓度,以皂苷、多糖的效果最佳。另外,海参皂苷、多糖对FAS具有直接抑制作用,且皂苷抑制效果更强。结论:海参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对大鼠脂肪代谢影响明显不同,皂苷降脂效果优于多糖。 胡晓倩 王玉明 任兵兴 常耀光 王静凤 薛长湖关键词:海参 脂质代谢 减肥 皂苷 乳清酸诱导大鼠脂肪肝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研究乳清酸诱发大鼠脂肪肝的机制。方法将大鼠分成两组,对照组喂食AIN93标准饲料,模型组饲料中添加1%乳清酸。饲喂10d后,分别测定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含量,以及肝脏TC、TG、磷脂含量。同时测定了肝脏中脂肪酸合成酶(FAS)、肉碱棕榈酰转移酶(CPT)、微粒体甘油三酯转运蛋白(MTP)的活性和其mRNA表达量,以及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c)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的mRNA表达量。结果乳清酸可显著提高大鼠血清TG浓度和肝脏TC、TG含量。添加乳清酸后,大鼠肝脏中FAS活性及mRNA水平明显上调,而CPT、MPT活性及mRNA水平明显下调,同时作为转录调节因子的SREBP-1cmRNA表达量增加3.13倍,PPARα mRNA表达量无明显变化。结论1%乳清酸诱发大鼠脂肪肝与SREBP-1c的表达量升高引发的脂肪合成亢进有关,并与脂肪酸氧化分解受抑制及MTP活性和基因表达量降低有关。 王玉明 胡晓倩 任兵兴 王静凤 薛长湖关键词:乳清酸 脂肪肝 脂肪酸合成酶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高胆固醇海产品对动物脂质代谢的影响研究 海产品营养价值高,富含优质蛋白质,氨基酸结构合理,易于消化,还含有大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是DHA、EPA的重要来源。海产品的世界年产量持续上升,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优良蛋白质来源。但是以鱿鱼为代表的部分海产... 任兵兴关键词:海产品 鱿鱼 胆固醇 甘油三酯 高胆固醇血症 非酒精性脂肪肝 摄食鱿鱼对人体血脂的影响 被引量:3 2011年 探讨高胆固醇海产品的摄食对正常人群血脂的影响。选取33名年龄在22~28岁之间的健康实验人员,每天食用100g鱿鱼,持续20d,并测定实验开始时、10d及20d后,血脂、血糖、肝功能指标以及血清脂肪酸组成的变化。结果显示:每日摄入100g鱿鱼,可明显降低受试者血清甘油三酯(TG)浓度(降低18%,P<0.004),但对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浓度及肝功能标志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摄食鱿鱼后血清总脂肪酸组成发生明显变化,血清中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显著增加。提示每日100g鱿鱼的摄入不会影响健康人群血清胆固醇浓度,对动脉粥样硬化不具危险性。 王玉明 杜磊 任兵兴 薛勇 李兆杰 薛长湖关键词:鱿鱼 甘油三酯 血脂 营养干预 动脉硬化 墨西哥刺参对大鼠脂质代谢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2009年 研究墨西哥刺参(Isostichopus fuscus)对大鼠脂质代谢的调节作用及其机理。采用灌胃高脂乳剂方法建立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大鼠模型,检测模型大鼠血清总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含量;肝脏TC、TG含量和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1(Carnitine palmitoyl transterase-1,CPT-1)、过氧化物酶体β-氧化酶系(perox-isomalβ-oxidation enzymes)、磷脂酸磷酸酶(Phosphatidic acid phophyhydrolase,PAP)等脂质代谢相关酶活力;粪便总脂质、TC和胆汁酸含量。实验结果显示,墨西哥刺参能显著降低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血清TC(P<0.01)、LDL-C(P<0.05)含量及LDL-C/HDL-C(P<0.05);显著降低肝脏TC(P<0.01)、TG(P<0.01)含量,提高肝脏CPT-1(P<0.01)、peroxisomalβ-oxidation enzymes(P<0.05)和PAP(P<0.05)活力;显著提高粪便中总脂质(P<0.01)、TC(P<0.01)和胆汁酸(P<0.01)含量。提示墨西哥刺参能有效调节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脂质代谢,其主要作用机理是促进脂质在体内的分解代谢,同时抑制消化道内脂质的吸收。 王静凤 高森 王玉明 马琴 任兵兴 薛长湖关键词:脂质代谢 PAP 胆汁酸 摄食鱿鱼对乳清酸诱导大鼠脂肪肝的影响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摄食鱿鱼对脂肪肝大鼠脂肪代谢的影响。方法:24只大鼠分成3组,对照组喂食AIN76标准饲料,模型组饲料中添加1%乳清酸,鱿鱼组添加1%乳清酸和10%鱿鱼。饲喂10d后,分别测定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以及肝脏TC、TG、磷脂含量。同时测定肝脏中脂肪酸合成酶(FAS)、苹果酸酶(ME)、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肉碱棕榈酰转移酶(CPT-1)和过氧化物酶体β-氧化酶系活性。结果:乳清酸可显著升高大鼠肝脏以及血清TC、TG含量,升高FAS、ME和G6PDH活性,并降低CPT-1的活性。添加鱿鱼后,显著降低了乳清酸诱导的脂肪肝模型大鼠的肝脏以及血清TC、TG水平,降低了FAS、ME、G6PDH活性并升高了过氧化物酶体β-氧化酶系活性。摄食乳清酸降低了大鼠总脂和中性固醇的排泄,摄食鱿鱼后对大鼠总脂排泄无显著影响,但降低了中性固醇的排泄。结论:摄食鱿鱼可以通过降低乳清酸诱导的脂肪肝模型大鼠的脂肪酸合成酶活性和升高过氧化物酶体β-氧化酶系活性来抑制脂肪肝大鼠肝脏脂质蓄积。 王玉明 任兵兴 胡晓倩 张蓓 杜磊 王静凤 薛长湖关键词:鱿鱼 脂肪肝 乳清酸 脂质代谢 不同脂肪酸组成磷脂对大鼠消化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2 2013年 首先通过在饲料中添加胆固醇和卵黄磷脂,研究了卵黄磷脂对大鼠血清和肝脏脂质水平的影响;其次通过配制含有不同磷脂的高脂乳剂灌胃大鼠,考察了不同磷脂的高脂乳剂对大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磷脂、卵黄磷脂和鱿鱼磷脂对甘油三酯的消化吸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鱿鱼磷脂的抑制作用最明显;大豆磷脂和卵黄磷脂可以显著促进胆固醇的消化吸收,而鱿鱼磷脂显著抑制了胆固醇的消化吸收。 王佳慧 刘春花 任兵兴 王玉明 薛长湖关键词:磷脂 胆固醇 甘油三酯 血清 肝脏 无斑鹞鲼肉对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无斑鹞鲼肉对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以提高低值水产品的利用价值。方法:将SD大鼠分3组,对照组(酪蛋白)、10%鹞鲼肉组(酪蛋白+鹞鲼肉)和20%鹞鲼肉组。分别测定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游离脂肪酸(FFA)浓度,以及肝脏TG、TC、磷脂(PL)浓度,并测定肝脏脂质代谢相关酶——葡萄糖-6-磷酸(G6PDH)脱氢酶、苹果酸酶、脂肪酸合成酶、磷脂酸磷酸酶和肉碱棕榈酰转移酶的活性。结果:摄食鹞鲼肉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清TG、TC和FFA含量(P<0.05),对血清HDL-C浓度无明显影响,但能显著降低大鼠动脉硬化指数(AI)。另外,鹞鲼肉可明显降低肝脏TG和TC含量(P<0.05),抑制肝脏脂肪合成相关酶的活性,但对脂肪酸分解酶活性则未见明显影响,同时FAS、CPT-1、CPT-2mRNA表达量也无明显变化。结论:摄食无斑鹞鲼肉具有降低大鼠血清和肝脏脂肪含量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脂肪酸和TG的合成实现。 王玉明 胡晓倩 任兵兴 王静凤 薛长湖关键词:降血脂 脂质代谢 氨基酸组成 酶活性 海参皂苷对脂肪肝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 目的研究海参皂苷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皂苷低剂量组、皂苷中剂量组和皂苷高剂量组。饲料中添加1%乳清酸建立大鼠脂肪肝模型,并同时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海... 胡晓倩 王玉明 任兵兴 王静凤 薛长湖关键词:皂苷 脂肪肝 乳清酸 脂质代谢 脂肪酸合成酶 文献传递 多聚磷酸盐在冷冻罗非鱼肉中的降解及其对鱼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3 2008年 利用离子色谱检测冷冻罗非鱼肉中多聚磷酸盐的降解,并通过研究鱼肉保水性、Ca2+-ATPase活性、巯基含量的变化,考察了多聚磷酸盐的降解对冷冻鱼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三聚磷酸盐(STPP)在冷冻鱼肉中随着时间的延长会被不断降解;焦磷酸盐(TSPP)则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逐渐被降解为单磷酸盐。多聚磷酸盐的降解最终影响了冷冻鱼肉的品质参数,提高了鱼肉的持水力。随冻藏时间的延长和多聚磷酸盐的水解,蛋白质结合水的能力下降,内部的水分又逐渐形成冰晶,导致蛋白质逐步变性,Ca2+-ATPase活性丧失。添加多聚磷酸盐可以增强蛋白质的抗冻性,因而延缓了活性巯基的氧化或二硫键的形成;但是多聚磷酸盐一旦发生水解,蛋白质的变性程度升高,将导致活性巯基的含量下降。 冯慧 薛长湖 高瑞昌 任兵兴 刘鑫 曹荣 尹利昂关键词:离子色谱 持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