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悦萍

作品数:7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肝炎防治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乙型
  • 4篇化疗
  • 4篇肝炎
  • 4篇病毒
  • 3篇乙型肝炎
  • 3篇抗病毒
  • 3篇抗病毒治疗
  • 3篇病毒治疗
  • 2篇动脉化疗
  • 2篇动脉化疗栓塞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原发性
  • 2篇栓塞
  • 2篇化疗栓塞
  • 2篇肝癌
  • 2篇肝动脉
  • 2篇肝动脉化疗
  • 2篇肝动脉化疗栓...
  • 2篇肝炎病毒
  • 2篇感染者

机构

  • 3篇无锡市传染病...
  • 2篇无锡市第五人...
  • 1篇东南大学
  • 1篇苏州市第五人...

作者

  • 7篇姚悦萍
  • 3篇陆忠华
  • 2篇王娟华
  • 2篇周颜
  • 2篇陈卫
  • 2篇黄利华
  • 2篇邓俊
  • 1篇徐瀚峰
  • 1篇戴玮玮
  • 1篇潘修成
  • 1篇柳龙根
  • 1篇顾岚
  • 1篇沈贵月
  • 1篇吴晓霞
  • 1篇周敏
  • 1篇周敏
  • 1篇陈卫
  • 1篇方焕
  • 1篇朱传武
  • 1篇邓俊

传媒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肝脏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第11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4篇2011
  • 1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对肝细胞癌的诊断意义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对肝细胞癌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亲和吸附离心管法检测135例肝细胞癌和116例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清AFP和AFP-L3。结果肝细胞癌患者血清AFP和AFP-L3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肝病患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AFP-L3阳性与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0.05)。结论甲胎蛋白异质体在肝细胞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吴晓霞邓俊姚悦萍王娟华陆忠华周敏陈卫
关键词:肝细胞癌甲胎蛋白异质体
特殊人群HBV感染的抗病毒治疗被引量:10
2011年
编者按慢性乙型肝炎是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超过1/3的人口感染过HBV,其中3.5亿为慢性感染者.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1-59岁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比1992年的9.75%有了显著的下降.目前,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疾病进展,但对于HBV感染的特殊人群如何进行抗病毒治疗更应该受到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1)抗病毒是慢性乙型肝炎的关键疗法。
朱传武王海燕方焕汪茂荣李平黄利华姚悦萍柳龙根邵幼林谭友文熊清芳杨永峰赵卫峰陈良云潘修成任劲松祁丹易建华沈贵月
关键词:抗病毒治疗HBV感染慢性乙型肝炎HBSAG携带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
HBV感染者化疗时的抗病毒治疗被引量:4
2011年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感染者接受化疗时HBV再激活已成为肿瘤化疗的常见并发症,其特征是HBVDNA水平升高,肝功能异常甚至肝功能衰竭.HBV再激活能导致化疗中断及严重的不良临床后果,核苷(酸)类似物在预防和减少HBV再激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系统阐述了HBV再激活的定义、发生机制和危险因素,提出了HBV再激活时抗病毒治疗的策略和操作流程,分析了HBV再激活抗病毒治疗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调对所有患者化疗前应进行HBV血清标志物筛查,加强病毒水平监测,合并HBV感染的个体化疗前或化疗中应预防性使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选择有效低耐药的抗病毒药物个体化治疗.
黄利华姚悦萍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化疗再激活抗病毒治疗
皮肌炎误诊为病毒性肝炎乙型丁型重叠感染1例
2007年
1.临床资料:患者男,45岁,因“乏力2周”于2006年12月18日入院,在当地一家一级医院检查HBsAg,结果弱阳性;在入院前一天于我院检查肝功能:ALT 297 U/L、AST 459 U/L,B超提示“肝右叶小囊肿”,拟“CHB”收入院。既往体健,未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其妻子HBsAg、抗-HBe、抗-HBc均阳性。
戴玮玮徐瀚峰姚悦萍
关键词:皮肌炎误诊肝疾病
栓塞微球应用于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乏血供肝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探讨栓塞微球应用于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乏血供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间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栓塞微球为栓塞剂,对照组以碘化油加明胶海绵为栓塞剂,患者均至少经过两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比较两组患者肿瘤病灶近期变化、不良反应及生存时间。结果术后研究组患者肝功能损害指标谷丙转氨酶(ALT)值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40.0%和20.0%,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3.3%和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18个月生存率优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个月和8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以栓塞微球为栓塞剂的肝动脉化疗栓塞对乏血供肝癌具有一定的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张英邓俊周颜陆忠华姚悦萍吴晓霞陈卫
关键词:原发性肝肿瘤栓塞微球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化疗时的抗病毒治疗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接受化疗时HBV再激活已成为肿瘤化疗的常见并发症,其特征是HBV DNA水平升高,肝功能异常甚至肝功能衰竭,HBV再激活能导致化疗中断及严重的不良临床后果。核苷(酸)类似物在预防和减少:HBV...
黄利华姚悦萍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化学疗法抗病毒治疗生活质量
文献传递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资料,随访生存期,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年、2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56%、32.7%、22.7%,中位生存期为13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相关因素包括BCLC分期、Child-Pugh分级、门静脉癌栓、肿瘤病灶类型、肿瘤累计直径、碘油沉积类型;多因素分析与预后相关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有BCLC分期、Child-Pugh分级、碘油沉积类型。结论 TACE术前相关因素的评估对预测疗效有重要意义。
陈卫邓俊陆忠华周颜王娟华姚悦萍顾岚周敏
关键词: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