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启
- 作品数:7 被引量:40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市植物细胞工程实验室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单株水平小麦纹枯病所致损失的曲线拟合
- 1992年
- 小麦纹枯病(Rhizoctonia cerealis)近年来国内外发生日趋严重,国内许多研究单位已对其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作了探讨.作为一种土传病害,其发病部位大多集中于根部,发病后期严重时,才能在地上部观察到枯孕穗及白穗等症状,给小麦纹枯病系统调查带来很大困难.关于小麦纹枯病调查分级标准,国内外提出了许多标准。
- 孟祥启
- 关键词:小麦纹枯病单株
- 玉米幼胚培养基因型差异的研究被引量:1
- 1991年
- 在禾谷类作物中,玉米的组织培养要比水稻、小麦更困难些,所以研究工作的进展相对较慢.1975年美国C.E.Green用玉米幼胚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再生植株,此后玉米幼胚培养技术才得到较快的发展.我国学者吴家道、谢友菊、缪树华和刘纪华等也都有了这方面的报道.现有文献报道对不同基因型的玉米在离体条件下诱导成愈伤组织这一过程很少有详细的记述.本文对24个玉米基因型包括不同来源的自交系和单交种幼胚培养的特点进行了观察分类,可供进行玉米幼胚培养研究工作的参考.
- 蒋有绎孟祥启李春红
- 关键词:玉米幼胚基因型
- 玉米花药培养及再生植株倍性鉴定被引量:27
- 1993年
- 对影响玉米花药培养的几个因素及再生植株的倍性鉴定的结果表明、基因型是影响玉米花培效果的重要因素,杂交种的花培效果好于不稳定系,不稳定系又好于自交系.N_6与正_(14)两种培养基都适于花药培养,但正_(14)培养基优于N_6培养基.特别是液体培养基效果更好.花药接种的适宜时期为单核中期和后期.单核后期又稍好于单核中期,单核早期的花药不能诱导愈伤组织.单倍体与二倍体花粉植株之间叶片气孔保卫细胞长度差异极显著,长度小于29μm的为单倍体.大于29μm的为二倍体或多倍体.鉴定的准确性可达到95%.因此可利用测量气孔保卫细胞长度的方法鉴定花粉植株的倍性.
- 李春红孟祥启蒋有绎
- 关键词:玉米花药培养再生植株
- 小麦纹枯病普遍率与病情指数的相关性分析及应用被引量:4
- 1991年
- 一、引言小麦纹枯病(Rhizoctonia cerealis)是一种重要的土传病害,在世界各地早有发生.国内以江淮冬麦区最重,山东半岛有逐年加重的趋势,部分地区已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小麦纹枯病的初侵染来源主要是土壤及病残体中的菌核和菌丝体,种子不带菌.秋季小麦播种出苗后,小麦植株地下部即受侵染.随着植株的生长,病斑逐步由地下部扩展至地上部,由叶鞘扩展至茎秆。
- 孟祥启赵美琦曾士迈
- 关键词:小麦纹枯病病情指数病害
- 小麦纹枯病(Phizoctonia cerealis)产量损失和防治指标的研究被引量:5
- 1990年
- 田间试验结果指出,在山东文登市,种植感病品种济南13,肥力和密度水平越高,小麦纹枯病发病越重,所致产量损失越大。根据试验数据,导出了产量损失率与小麦纹枯病扬花期,灌浆期,乳熟期病指的多元回归方程,回归均达极显著水平(α=0.01)。根据纹枯病病指增长曲线和起身期与扬花期病指的相互关系,初步推算出,在一般气侯条件下,纹枯病防治指标为拨节期病指是2%,如预报4、5月份雨量大幅度多于常年,则防治指标还要降低。
- 孟祥启赵美琦
- 关键词:小麦纹枯病
- 玉米幼胚体细胞无性系植株再生及其移栽技术的研究被引量:2
- 1993年
- 以生产中广泛应用和具有利用前途的 CEE尖端齐等19个玉米自交系为供试材料,进行幼胚培养,通过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分化和植株再生等阶段,已获得再生植株及其后代种子,对再生植株及其后代进行了观察,本项研究对影响玉米幼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继代、植株再生及其移栽和正常化生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其中CEE自交系胚性愈伤组织已继代14个月以上,仍能保持其胚性和分化能力,为利用体细胞无性系进行抗性变异体筛选的研究,建立了一个有效的再生系统。
- 孟祥启蒋有绎李春红赵克勇
- 关键词:玉米体细胞无性系植株再生
- γ射线和早疫病菌毒素对番茄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
- 1990年
- 用不同剂量的γ射线辐射处理由番茄叶片诱导的愈伤组织,然后把愈伤组织接到含有早疫病菌毒素及不含有毒素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结果表明,γ射线对番茄愈伤组织的生长有明显的影响,3000rad剂量就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毒素对愈伤组织生长的抑制作用也极为明显,因此在筛选抗病突变体的研究工作中。
- 蒋有绎周枫孟祥启
- 关键词:蕃茄射线毒素愈伤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