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荣光

作品数:11 被引量:274H指数:9
供职机构:香港中文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1篇教育
  • 3篇教育公平
  • 3篇教育研究
  • 3篇分配正义
  • 2篇议论
  • 2篇视域
  • 2篇教育政策
  • 2篇教育政策研究
  • 1篇新社会
  • 1篇因果解释
  • 1篇优质教育
  • 1篇语言
  • 1篇语言学
  • 1篇战争
  • 1篇正义论
  • 1篇质量教育
  • 1篇人文
  • 1篇人文科学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学

机构

  • 11篇香港中文大学
  • 4篇中国人民大学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作者

  • 11篇曾荣光
  • 3篇钟景迅
  • 2篇叶菊艳
  • 2篇罗云
  • 1篇卢乃桂

传媒

  • 9篇北京大学教育...
  • 1篇清华大学教育...
  • 1篇教育科学文摘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公平问题的分配正义与关系正义之考察被引量:30
2015年
当前实践语境中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公平的言说多满足于流入地公办学校入学机会获得。本文基于这一现状,在梳理从古典时期的亚里斯多德到晚近的罗尔斯、德沃金、沃尔泽以及女性学者扬等人关于公平正义论述的基础上,从分配正义与关系正义两个层面对随迁子女的教育公平进行了实证考察。研究发现,部分社会经济处境更趋弱势的随迁子女仍就读于简易民办学校,进入公办学校的随迁子女难以分享城市优质教育资源而多集中于薄弱学校,分配正义的差异原则并没有在随迁子女入学机会分配中被考虑;而即使进入公办学校,由于社会刻板印象及各种制度性因素,随迁子女在学校日常生活中经受着集体边缘化、文化宰制的尴尬,相应的是不能把教育纳入自身掌控范围的无力感与无权化,关系正义在此过程中亦面临挑战。
罗云钟景迅曾荣光
关键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公平分配正义
新社会背景下教育与经济生活之关系——再思“符应原则”被引量:12
2005年
教育与经济生活之关系是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基本主题,鲍尔斯与金蒂斯提出的“符应原则”是在该主题上的一个重要表述。本文以此为理论起点,探讨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新社会背景下教育与经济生活的关系。研究表明相对于“符应原则”,新社会背景下,教育与经济生活之间的符应关系愈趋紧密,并呈现诸多新特征。在此结论之下,本文进一步透析教育社会学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所遭遇的新问题。
罗云曾荣光卢乃桂
关键词:教育社会学
教育政策行动:解释与分析框架被引量:33
2014年
教育政策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解释国家为何采取特定的政策行动或计划而非其他方案。然而在公共政策研究以及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内,解释社会行动不论在理论视域还是研究取向上,均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以至激烈的争论,其中以逻辑实证主义为基础的因果解释与由阐释理论而衍生的意图解释之间的对立最为明显。。即使在意图解释模型内,现象学派、理性选择理论与功能主义等视域的分歧亦颇为明显。。当教育政策研究者尝试解释国家对特定政策所采取的行动或计划背后的原因与理由时,对现存众多解释模型的分歧与争议往往无所适从。本文旨在对上述各种解释模型的理论与方法学基础加以梳理及评论,并尝试整理出一个较为综合的分析架构,供从事教育政策研究以及公共政策研究的工作者参考。
曾荣光
关键词:因果解释
从分配正义到关系正义——西方教育公平探讨的新视角被引量:45
2009年
罗尔斯的分配正义论提出后对西方学界的教育公平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很多理论在上个世纪的西方教育实践领域内均有深刻体现。然而近些年来,一些政治哲学家却指出,社会公平的问题不应该只在分配层面上讨论,他们认为不公平和非正义在分配领域之外的人际互动的社会关系层面上也有明显表现,这一派新兴的关系正义论的观点已经在关于教育公平的理论研究,及包括教育政策在内的公共政策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钟景迅曾荣光
关键词:分配正义教育公平
从教育质量到质量教育的议论——香港特区的经验与教训被引量:41
2006年
教育质量渐渐成为内地教育政策议论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在香港特区, 有关教育质素与优质教育的议论已推行了近十年。本文旨在探讨香港特区教育质素政策的发展,并分析有关政策措施带来的一种“核数文化”的后果;继而剖析香港特区推行的优质教育所蕴含着对教育的特定的知识论与本体论的设定;最后应用哈贝马斯对知识旨趣的三种界定,来说明优质教育的三种不同的构思,并揭示现行香港特区所推行的优质教育措施的偏闭与局限。
曾荣光
关键词:教育质量优质教育
教育科学的追求: 教育研究工作者的百年朝圣之旅被引量:24
2020年
2000年以来,无论在中国抑或美国,教育界对教育学的科学基础及教育研究的效能均提出热烈的讨论以至争议。本文尝试把有关讨论与争议置于“比较—历史”视域加以检视,透过对英美两个教育体系历史发展经验的梳理,勾勒自十九世纪末英美两国的教育学者在奠定教育学的学科地位、建构教育科学的基础以及确立教育研究的效能等方面所作的努力。在横跨一个多世纪的学术历程中,英美学者曾对多种教育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提出不同的理念、理论和范式,亦参与了种种学理争议以至范式战争。通过对有关议题及相关讨论的叙事整理,本文对英美学者这一百年“朝圣之旅”综合出一个概念—分析的框架,以期协助我国教育研究工作者对自身的学科有进一步的理解。
曾荣光叶菊艳罗云
关键词:教育学教育研究教育科学
教育政策研究:议论批判的视域被引量:62
2007年
本文旨在对政策研究、特别是教育政策研究的新近发展,加以评论及综合。有关的发展被部分政策研究者称之为阐释转向、争辩转向或说服转向,这些转向基本上是对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主导政策研究的一种"经验—技术"视域的回应。本文把这些变化统称为"议论批判"视域,它总结了多个理论视域近年在政策研究中的贡献。它们包括:文本、文本质感及文本互联性的诠释学研究,议论的考古学及系谱学研究,批判政策研究。这些转向将会把政策研究从以往只属于政府官员与政策研究者私下的对话引领至一个更为民主的批判议论的平台。
曾荣光
关键词:教育政策研究
从分配正义到关系正义——西方教育公平探讨的新视角
2010年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以罗尔斯为首的分配正义论,倡导在社会各分配领域实施一种正义的分配原则。此理论一经提出就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其很多主张已经成为了当代西方国家教育制度设计和改革的理论指导和逻辑起点。但在分配正义主导的政策环境下,教育公平并未能真正实现,进入90时代后,以扬为代表的关系正义论学者指出了分配正义论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的不足,并提倡在教育领域关注关系上的公平并予以落实。
钟景迅曾荣光
关键词:分配正义教育公平国家教育制度正义论
理解教育政策的意义——质性取向在政策研究中的定位被引量:23
2011年
量化研究在教育政策研究的主导地位,在过去三十年受到质性研究的挑战;其中最重要的挑战就是,无论在教育政策制定、实施还是评鉴过程中,政策参与者特别是政策受众,对有关政策所赋予的主观意义对政策的成败至为重要。本文正是以教育政策研究中量化与质性研究取向的争论作起点,整理质性研究中三个方法学取向(现象学、语言学、诠释学)之间的关联,并尝试建构出一个整合的质性研究的指导架构,以作为质性研究在教育政策研究定位的参考。
曾荣光
关键词:教育政策研究现象学语言学
教育研究本体论的再认识:从意识到制度被引量:2
2023年
在教育研究的范式争议中,对教育研究对象的本体论探讨是一个重要的基础议题。本文首先梳理和检讨二十世纪中叶以来有关个人意识、社会集体意识以及社会制度之本体论基础的主要论述,并综合出一个可应用于教育研究之对象的本体论探讨的分析架构,在此基础上尝试厘清与界定教育研究的本体论基础;最后指出教育研究指向“树人”之事业,其研究对象横跨个人自我意识的培育、社区文化的构建以及国家民族集体意识之铸造。面对这庞杂繁复多层次的主题内容,立足人文科学与实在主义的教育本体论概念架构,教育研究中质性与量化方法的分隔表征是对教育不同向度与不同层次主题的不同聚焦。
曾荣光罗云叶菊艳
关键词:教育研究本体论人文科学社会制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