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小科

作品数:37 被引量:215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金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肝炎
  • 19篇乙型
  • 19篇慢性
  • 18篇乙型肝炎
  • 17篇慢性乙型
  • 16篇慢性乙型肝炎
  • 9篇中医
  • 7篇中医药
  • 6篇肝硬化
  • 5篇脑病
  • 5篇肝性
  • 5篇肝性脑病
  • 4篇医药治疗
  • 4篇治疗学
  • 4篇中医药治
  • 4篇中医药治疗
  • 4篇主题
  • 4篇肝病
  • 4篇病毒
  • 3篇原发性

机构

  • 37篇北京中医药大...
  • 22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地坛医院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山西省中医院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山西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7篇李小科
  • 34篇叶永安
  • 17篇李小科
  • 13篇杜宏波
  • 11篇张嘉鑫
  • 6篇甘大楠
  • 4篇杨先照
  • 4篇李硕
  • 4篇曹旭
  • 3篇李志国
  • 2篇陈光
  • 2篇李莹
  • 1篇吴红梅
  • 1篇王刚
  • 1篇张灵云
  • 1篇郭晓霞
  • 1篇李晓红
  • 1篇闫占峰
  • 1篇吕蕾
  • 1篇张鹏

传媒

  • 1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1篇中西医结合肝...
  • 3篇世界中医药
  • 2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中医学报
  • 1篇中国肝脏病杂...

年份

  • 5篇2024
  • 5篇2023
  • 5篇2022
  • 8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3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的特征及驱动因子分析被引量:18
2020年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分布特征,并分析影响群落变异的驱动因子,评价其与肝硬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8月-2019年8月山西省中医院招募的10例健康志愿者与70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液和粪便标本进行检验。根据细菌16S r DNA高通量测序获得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的差异菌属。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检验。并用CANOCO5. 0软件进行RDA分析临床指标与肠道群落变异的相关性。结果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的种类发生了特异性变化,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81个OTU是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宏基因组中特有的,其中ALBI 1级、2级、3级分别独有39、34、8个OTU。随着肝硬化疾病发展,Chao1、ACE指数明显减少(H值分别为8. 111、9. 112,P值分别为0. 044、0. 028),且与ALBI分级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 287、-0. 297,P值分别为0. 016、0. 012)。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肝硬化患者中的肠道菌群失调以罗斯氏菌属、韦荣球菌属、链球菌属和嗜血杆菌属4种致病菌增多,粪球菌属和梭菌属2种有益菌减少为特征(H值分别为15. 96、13. 01、8. 94、11. 09、13. 07、16. 27,P值均<0. 05)。2种有益菌间呈正相关(P <0. 05),四种致病菌间呈正相关(P <0. 001),有益菌粪球菌属与四种致病菌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 <0. 001)。差异菌属与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有益菌粪球菌属与Alb呈正相关(r=0. 273,P=0. 022),与PT、ALBI评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 300、-0. 263,P值分别为0. 011、0. 028);致病菌罗斯氏菌属、韦荣球菌属、链球菌属、嗜血杆菌属均与Alb呈负相关,与PT、TBil、ALBI评分呈正相关(P值均<0. 05)。RDA分析显示PT、TBil、AST与肠道菌群分布相关性较大,其中PT对群落变异的影响最具有显著性(P=0. 002)。�
郭晓霞胡娜廉晓晓孙元培李玉珍吕蕾叶永安李小科
关键词:肝硬化驱动蛋白
外泌体在慢性乙型肝炎和HBV相关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2022年
外泌体是由细胞内多囊泡体形成,携带脂质、蛋白质、编码和非编码RNA以及线粒体DNA等多种生物大分子,在体内可由包括肝细胞、肝星状细胞和免疫细胞在内的不同细胞类型释放,起着细胞间通讯的作用。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外泌体参与了HBV感染导致的慢性乙型肝炎(CHB)及肝细胞癌(HCC)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有望成为HBV感染相关性HCC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本文综述了外泌体在HBV感染宿主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在CHB和HCC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重要性,以期为该领域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新思路。
郭紫薇陈贺宁曹旭张嘉鑫张嘉鑫靳茜李小科李小科
关键词:外泌体乙型肝炎病毒病理过程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文献证素比较研究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通过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文献证素比较研究,探析PBC的证素分布特征及病机特点。方法:基于万方及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结合人工筛选,获取2000年1月至2014年6月公开发表的非重复PBC中医研究文献,参照CHB证素研究方法建立PBC证素数据库。通过与CHB的对比显示PBC证素分布规律与特点。结果:①文献特征:纳入56篇文献,病例1368例,研究快速增加,高质量研究主要集中于三级甲等中医院。②证型分布特征:析出证型56个,依次为肝肾阴虚等10个高频证型,按照证素聚合后形成6大核心证素群依次为:血瘀、脾虚、阴虚、肾虚、湿热及肝郁,与CHB中湿热、肝郁、血瘀、毒、阴虚有所不同。③证素分布特征:PBC病位证素依次为肝、脾、胆、肾;CHB为肝、脾、肾、胆、络。PBC中胆为高频病位,胆络、肝络为特有病位。PBC中病性证素依次为气虚、血瘀、气郁、湿、热;CHB为气郁、湿、热、阴虚、血瘀、阳虚;与CHB相比,PBC中气虚、血瘀为高频证素,气郁、热、阴虚、阳虚为低频证素。结论:PBC中瘀、气虚(脾虚)等6大核心证素群值得重点关注;胆、肝络及胆络是特有病位,应在实践中丰富关于胆系的中医治法;气虚、血瘀是PBC绝对优势证素,早期使用补气活血治法可能有助于改善预后。结合前期研究,提出PBC三阶段演变假说,气虚血瘀为核心证型,毒损胆络是关键推动机制。
杜宏波王菲李小科王融冰王宪波江宇泳
关键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证素
可疑非甾体抗炎药致肝窦阻塞综合征1例
2019年
本文通过对1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可疑因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引起的肝窦阻塞综合征(hepatic 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HSOS)进行分析并文献复习,以加强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提示对于酒精性肝病合并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需警惕HSOS的发生。
李志国杜宏波李小科李莹王姗叶永安
关键词:肝窦阻塞综合征双氯芬酸钠
质子泵抑制剂在慢加急性肝衰竭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2年
质子泵抑制剂(PPI)是临床常用药物,目前在慢加急性肝衰竭人群中广泛应用。然而这一用药现状未得到美国胃肠病学会最新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指南推荐支持。笔者结合国内外指南或共识,综合最新研究进展,以评述PPI在慢加急性肝衰竭人群中的使用指征、可能获益及潜在风险,以期为临床慢加急性肝衰竭人群规范使用PPI提供参考。
姚俞昊夏潇张嘉鑫李小科李小科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质子泵抑制剂
益生菌对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显性肝性脑病发生率影响的Meta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评价使用益生菌干预对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显性肝性脑病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根据PRISMA指南完成,PROSPERO注册号为CRD42022303995。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知网、万方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21年11月有关益生菌干预治疗轻微型肝性脑病的研究。用RevMan 5.4进行Meta分析,不能合并的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选择危险比(RR)和95%CI作为汇总指标。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均为随机对照研究,共404例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结果表明益生菌干预可使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显性肝性脑病的发生率降低54%(RR=0.46,95%CI:0.26~0.81,P=0.007),并且能增加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疾病的逆转率(RR=4.94,95%CI:2.82~8.66,P<0.00001)。结论益生菌能够降低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显性肝性脑病的发生率,增加轻微型肝性脑病的逆转率,对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预防显性肝性脑病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为益生菌治疗轻微型肝性脑病提供了新的证据。
姚俞昊张嘉鑫夏潇朱顺李小科李小科
关键词:肝性脑病益生菌META分析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赤芍治疗黄疸的作用机制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赤芍治疗黄疸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SMSP数据库筛选赤芍的有效成分。多个数据库联合挖掘药物预测靶点和黄疸的治疗靶点,分析两个靶点集合并找出交集靶点。通过Cytoscape绘制药物有效成分-潜在治疗靶点网络图,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Cytoscape软件MCODE插件进行模块化分析,并运用R软件及clusterProfiler对交集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出赤芍14个有效成分及对应靶点228个,黄疸相关靶点2155个,交集靶点59个。PPI网络共包含55个节点,187条连接,靶点NR1H4处于核心位置。这些靶点主要涉及脂质定位、类固醇代谢过程、脂质运输等生物学过程,主要参与了胆汁分泌、ATP结合盒式转运蛋白、PPAR信号通路等生物通路。结论:赤芍主要通过调节胆汁分泌和转运、提高药物代谢酶含量等方面治疗黄疸,运用赤芍治疗胆汁淤积性黄疸或药物性肝损伤、炎症引起的肝细胞性黄疸可能取得较好疗效。
李硕李硕李小科
关键词:赤芍黄疸网络药理学
基于“脾为之卫”理论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药免疫调控治疗被引量:2
2023年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1]。病毒本身和机体免疫应答是影响HBV感染病情进展和临床转归的重要因素[2]。虽然现有抗病毒药物提供了相对稳定的低病毒环境,但仍存在诸多尚未解决的临床难点,如病毒血清学应答率低、耐药变异、停药复发率高、难以获得临床治愈等问题。
李硕李硕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免疫调控
基于“肝脾同调”阐析慢性肝病的中医治疗被引量:5
2024年
慢性肝病是临床常见疾病,“郁、虚、湿、毒、瘀”是其核心病机,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各有侧重,其中,以“郁、虚”为核心的肝脾失调是慢性肝病发生发展的关键。“肝脾同调”是治疗慢性肝病的基本治法,在慢性肝病不同阶段,其“肝脾同调”内涵同中有异。根据肝、脾生理病理特性,治脾明辨虚实,厘清轻重,活用运脾、健脾、温脾、醒脾、补脾等法;调肝体用并重,精准辨证,活用疏肝、缓肝、散肝、柔肝等法。临床上,治脾与调肝相辅相成,治调并举,常获良效。
叶永安靳茜李小科李小科
关键词:慢性肝病核心病机中医治疗
叶永安教授基于“平治于权衡”论治肝硬化腹水经验
2023年
腹水是肝硬化进入失代偿期的重要标志之一,其1年病死率约为15%,5年病死率高达44%~85%[1-3]。目前肝硬化腹水的治疗以病因治疗,限盐,利尿,治疗性放腹水,补充白蛋白,缩血管活性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等为主[4]。一旦出现腹水,低钠血症、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等疾病发生率会大大增加。肝硬化腹水患者病情较重,预后较差.
靳茜李小科张嘉鑫张鹏李硕郭紫薇叶永安
关键词:肝硬化腹水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