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学梅
- 作品数:19 被引量:149H指数:6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甘肃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生儿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3
- 2020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transfusion associated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TANEC)发生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以期减少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的发病率。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收治并接受输血治疗的新生儿的临床相关资料,包括围生期因素、患儿基本情况、合并症,根据输血后48 h内NEC发生与否分为TANEC组和非TANEC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儿在分娩方式、胎龄、出生体重、新生儿败血症、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和贫血严重程度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P<0.05,OR=0.772,95%CI:0.684~0.871)、出生体重(P<0.05,OR=0.236,95%CI:0.079~0.711)是TANEC的保护因素,贫血程度(模型1中P<0.05,OR=3.129,95%CI:1.003~9.756;模型2中P<0.05,OR=3.449,95%CI:1.024~11.609)及新生儿败血症(模型1中P<0.05,OR=6.327,95%CI:1.732~23.720;模型2中P<0.05,OR=8.154,95%CI:2.122~31.336)是TANEC的危险因素。结论导致TANEC发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输血时,胎龄越大,出生体重越高,发生NEC的风险越小;而合并新生儿败血症、贫血程度越重,发生TANEC的风险越高。临床上需采取综合措施预防新生儿贫血,并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及贫血的程度制定合理的临床策略,尽量避免输血以减少TANEC的发病率,改善患儿预后。
- 刘利九杨学梅李宇宁
- 关键词:新生儿贫血输血败血症
- 新生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调查被引量:32
- 2013年
- 目的通过测定新生儿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甲状旁腺激素(PTH)、钙、磷浓度,了解兰州市新生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指导临床补充维生素D。方法选取2012年9~12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9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早产儿30例,足月儿6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患儿生后10天内血清25(OH)D、PTH浓度,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血清标本的钙、磷水平由贝克曼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早产儿血清25(OH)D浓度为(21.9±2.5)nmol/L,显著低于足月儿(34.9±10.8)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血清町H浓度为(94.7±40.2)pg/ml,显著高于足月儿(56.1±30.0)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血清25(oH)D水平与明H呈负相关;旱产儿血钙浓度为(2.1±0.3)mmob/L,低于足月儿(2.3±0.3)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血磷浓度为(1.8±0.7)mmoL/L,足月儿为(1.6±0.5)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兰州市新生儿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现象,应加强孕母和新生儿的维生素D补充。
- 章晓英李宇宁安彩霞李卫国杨学梅康曦光
- 关键词:25-羟维生素D甲状旁腺素维生素D缺乏婴儿
- 兰州地区2003—2007年急性腹泻住院患儿中札如病毒感染情况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诺如病毒(NV)和札如病毒(SV)同属人类杯状病毒(HuCV),是仅次于轮状病毒(RV)引起儿童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本研究对兰州地区急性腹泻住院患儿中SV感染情况、临床特点、基因多态性和遗传变异规律进行初步研究。
- 叶新华金玉方肇寅程卫霞杨学梅黄湘谢华萍
- 关键词:急性腹泻札如病毒
- 诺如病毒34601株VP1基因在昆虫细胞sf9中表达及抗原性鉴定
- 目的: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对诺如病毒GII-4基因型毒株34601株VP1基因进行表达,并利用Western-blotting进行抗原性分析。方法:以PCR法扩增VP1全长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FastBac1载体中,通过...
- 靳淼谢华萍欧阳晶章青杨学梅段招军
- 关键词: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VP1基因衣壳蛋白杆状病毒表达
- 文献传递
- 新生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调查
- :通过测定新生儿体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及甲状旁腺激素(PTH)浓度,了解兰州市新生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指导临床补充维生素D.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2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小儿内、外科住院...
- 李宇宁章晓英安彩霞李卫国杨学梅康曦光
- 关键词:新生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
- TREX1基因变异致Aicardi-Goutières综合征1例报告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总结TREX1基因变异致Aicardi-Goutières综合征(AGS)的临床及基因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例新生儿期起病的AGS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女性患儿于生后第2天起发热、喂养困难、呼吸困难;特殊面容,头型尖、头围小(30 cm)、眼距宽、眼裂窄、鼻梁低平、上唇短小、短下颌,四肢肌张力低,原始反射无异常。头颅CT示双侧基底节区及侧脑室旁斑片样高密度影;头颅磁共振成像示双侧基底节区及侧脑室旁多发斑点状短T1、T2信号影。患儿3月龄时头围31 cm、小下颌,生长发育迟缓(身长52 cm,体质量4300 g);肝大、肝酶增高。复查头颅磁共振成像示双侧苍白球及双侧内外囊及皮质脊髓束脑桥段信号异常,脑萎缩改变。全外显子基因检测发现患儿TREX1基因存在2个变异位点c.457_c.458 insA及TREX1:c.517C>G杂合变异;分别来自其父母。结论发现1例新生儿起病的AGS。
- 高向莹杨学梅陈虹
- 关键词:新生儿
- 兰州地区2005-2006年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病原学研究
- 研究背景:腹泻病是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儿童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全球约有150-200万儿童死于与腹泻相关的疾病或是并发症。轮状病毒、杯状病毒、腺病毒和星状病毒被认为是引起腹泻的主要病原,轮状病毒是世界范围内引...
- 杨学梅
- 关键词:轮状病毒病毒性腹泻婴幼儿
- 文献传递
- 1例新生儿下肢PICC致腰背部脓肿的原因分析与预防对策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分析1例新生儿下肢静脉行PICC置管后发生腰背部脓肿的原因,并探讨预防及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原因分析,发现穿刺静脉的选择、送管方法、导管尖端位置及患儿PICC日常维护等与新生儿下肢PICC致腰背部脓肿的关系。结果新生儿下肢静脉行PICC置管后发生腰背部脓肿与穿刺静脉选择不理想、导管尖端位置未完全到达下腔静脉、送管困难、长时间持续输注高渗透性营养液及未严格导管维护等有关。结论新生儿下肢静脉置管时,需合理选择穿刺血管、采取正确的送管方法,将导管置入最佳位置,并对导管进行规范的维护,才能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儿的痛苦,降低医疗费用。
- 裴一洁党娟凌继祖杨学梅
- 关键词: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下肢静脉
- 兰州地区43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3
- 2017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的病因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以新生儿高胆收治入院的430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感染因素中,肺炎为首位,占33.80%,其次为败血症,占23.47%,非感染因素中,溶血为首位,占24.65%,其次为围产因素,占16.05%。与早产儿组比较,足月儿组就诊日龄较晚,黄疸达峰值日龄较晚,住院时间较短(P<0.05)。与非感染组比较,感染组胎龄小,黄疸出现日龄较晚,黄疸达高峰日龄较晚,黄疸消退速率较慢,住院时间较长(P<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病因为感染。要做好围产期保健及溶血性疾病的产前筛查,预防感染,完善出院后随访机制,可减少高胆及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 陈婷杨学梅武楠林丽星
- 关键词:核黄疸
-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远期临床效果的Meta分析被引量:38
- 2015年
- 目的系统评价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亚低温治疗新生儿HIE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4年3月。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随机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随访至12~24个月时,与对照组相比,全身亚低温治疗能显著降低病死率、生长发育延迟发生率(分别RR=0.73,95%CI:0.61~0.89;RR=0.70,95%CI:0.54~0.93);选择性头部或全身亚低温治疗能显著降低脑瘫发生率(分别RR=0.65,95%CI:0.46~0.94;RR=0.67,95%CI:0.52~0.86)。1个随访至6~7岁的研究显示,与对照组比较,亚低温治疗降低了病死率及死亡/严重伤残合并发生率(P〈0.05)。亚低温治疗组窦性心动过缓、血小板减少、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增高,而心律失常、低血压、血栓或出血、低血钾、脓毒症、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亚低温治疗HIE患儿随访至12~24月龄时其疗效明显,但其对患儿儿童期的影响尚待深入研究。该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耐受性好。
- 曹长青李宇宁杨学梅弓毅谷王芳李卫国
- 关键词:亚低温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META分析新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