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秀莲

作品数:50 被引量:256H指数:10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篇文化科学
  • 7篇哲学宗教
  • 3篇政治法律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0篇人格
  • 10篇教育
  • 9篇政治
  • 9篇思想政治
  • 8篇教学
  • 7篇文化
  • 6篇课程
  • 6篇教师
  • 5篇政治课
  • 5篇思想政治课
  • 4篇和谐社会
  • 4篇高校
  • 3篇道德
  • 3篇治教
  • 3篇社会
  • 3篇硕士
  • 3篇教育硕士
  • 3篇和谐人
  • 3篇和谐人格
  • 3篇非正式

机构

  • 47篇东北师范大学
  • 4篇吉林省教育学...
  • 3篇河北民族师范...
  • 1篇北华大学
  • 1篇渤海大学
  • 1篇沈阳体育学院
  • 1篇乌兰浩特一中

作者

  • 48篇杨秀莲
  • 4篇薛中国
  • 3篇张晓敏
  • 2篇王元明
  • 2篇赵明辉
  • 2篇李宏昌
  • 1篇周家国
  • 1篇李白
  • 1篇孟庆楠
  • 1篇赵继伦
  • 1篇孙建民

传媒

  • 13篇吉林省教育学...
  • 4篇中国电化教育
  • 4篇思想政治课教...
  • 3篇黑龙江高教研...
  • 2篇学术交流
  • 2篇外国中小学教...
  • 2篇中学政治教学...
  • 2篇现代中小学教...
  • 2篇中学政治教学...
  • 1篇教育探索
  • 1篇外国教育研究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教育研究
  • 1篇课程.教材....
  • 1篇人民教育
  • 1篇电化教育研究
  • 1篇辽宁大学学报...
  • 1篇中小学校长
  • 1篇大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7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2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网络成瘾”对大学生人格发展的不良影响及对策被引量:13
2009年
网络在促进大学生独立意识的发展、创新意识的提高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网络的无规范性、虚拟隐匿性、泛滥性及成瘾性,严重影响着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如何更好地把握和使用这把"双刃剑",趋利避害,减少或消除"网络成瘾"对大学生人格形成的不良影响,调整和规范网络世界中的"生活准则",是我们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借鉴其他学者的研究及本"课题组"的调研情况,对我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要表现、"网络成瘾"对大学生人格发展的不良影响等问题作了探讨,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策略。
薛中国杨秀莲
关键词:网络成瘾大学生人格
西方文化与人格研究的历时态考察被引量:13
2007年
文化与人格关系问题的研究产生于20世纪初叶的西方,文化对人格形成的影响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格普遍性和文化特殊性为其主要研究内容;"文化决定人格"理论及"文化与人格交互作用"理论的形成,使文化与人格的研究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0世纪90年代后,文化与人格研究呈现出多层面、跨学科的研究势态,跨文化层面、文化间层面和文化内层面上的人格研究均有突破性进展。用宽厚的理论整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已成为这一研究的趋势。文化与人格相互作用的机制、跨文化的普遍性人格特质问题、文化间的差异与典型人格的关系等问题成为这一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
杨秀莲
关键词:西方文化人格个体社会化心理学
高中生考试焦虑的成因及其对策被引量:3
2008年
本文阐述了考试焦虑的含义及表现,从高中生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高中生考试焦虑的成因,并相应地从高中生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提出了解决高中生考试焦虑问题的对策。
杨秀莲王元明李白
关键词:高中生考试焦虑
美国校园德育环境建设对我们的启示被引量:3
2008年
本文总结了美国校园德育环境建设的经验,结合我国德育环境建设的现状,提出应从自然环境、纪律制度、校园风气、课外活动及教职员工几个方面着手改变我国校园德育环境建设的现状。
王元明杨秀莲
关键词:校园德育环境
和谐社会的永恒追求与归宿——和谐人格被引量:16
2007年
和谐社会是一种全新的社会模式,和谐说到底是人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个体人格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永恒追求与归宿。笔者以马克思主义人格类型的三种范式为理论依据,论述了和谐人格是马克思主义人格理论现实层面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具体体现;和谐人格是和谐社会国民人格的基本范式,和谐文化是塑造和谐人格的关键。
杨秀莲
关键词:和谐人格和谐社会和谐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精神与核心价值观的融合发展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精神,其内涵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坚持依法治国和对权力监督制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精神与核心价值观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二者不仅具有共同的思想引领和价值追求,而且,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宪法精神的规范引领来保驾护航,弘扬宪法精神也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引领来凝聚共识。宪法精神和核心价值观共同推动着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方面要发挥宪法精神及与其相关的宪法、法律的规范作用,为培育核心价值观提供基本保障;另一方面要发挥核心价值观及与其相关的社会主义道德的教化作用,为宪法精神树立价值坐标。
张晓敏杨秀莲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
把握“三个关键” 赋能思政课教学被引量:1
2023年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课程、学生和教师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三个关键”。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青少年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期,需要精心引导和培育;教师是上好思政课的关键,是实施课程内容、开展课程评价的主体。要聚焦基础教育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三个关键”问题,踏厉打造“育人金课”。
杨秀莲马文琦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立德树人青少年思政课教师
关注班集体中非正式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被引量:1
2007年
非正式群体是每一个班集体中都存在的,是相对于班集体中的正式群体(如班委会)而言的。了解每一个非正式群体的特点,利用其优势,引导其发展,才不会因它们的存在而使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遭到削弱;关注班集体中非正式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杨秀莲
关键词:班集体非正式群体心理健康
试论人的文化存在方式被引量:11
2011年
人生活于特定的文化情境之中,是由文化塑造的,个体发展的过程就是其所处文化情境塑造的结果。人创造了文化,又被文化所创造,人与文化密不可分。人格是个体在特定文化状态下的生存样态,它的形成和发展受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也就是说,"人格"实质上是一种文化人格,即个体在接受特定文化熏陶时,通过对特定文化的内化及个体社会化后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结构和行为方式,表现为气质性格、个性特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它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接受社会文化影响和熏陶的结果。把人格界定为文化的产物,原因在于作为一个生物体的人,跟动物的区别之处在于,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和被创造者,人类创造了文化,但对每个个体来说,文化又塑造了他。人是文化中的人,文化是人的文化。因此,可以说,人格是个人对特定文化"内化"的结果,也是人的文化存在方式。
杨秀莲
关键词:文化人格文化存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参与式教学的困境与对策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施参与式教学有利于理论与实际相印证,在现实生活中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在人生指引上有利于实践向理论提升。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参与式教学面临着两大困境,教师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对学生的功利性学习态度引导不力。针对此困境,应通过建立学生的成才激励机制和完善教师的发展促进机制进一步推动参与式教学的开展。
张晓敏杨秀莲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参与式教学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