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爱兰

作品数:129 被引量:956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7篇期刊文章
  • 47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3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4篇降水
  • 31篇热带
  • 28篇季风
  • 25篇夏季
  • 21篇季节内振荡
  • 20篇环流
  • 19篇气候
  • 19篇夏季风
  • 16篇汛期
  • 15篇前汛期
  • 13篇海温
  • 12篇气旋
  • 12篇热带气旋
  • 11篇气候学
  • 10篇MJO
  • 10篇赤道
  • 9篇水汽
  • 9篇夏季风爆发
  • 9篇南海夏季风爆...
  • 9篇季风爆发

机构

  • 126篇中国气象局广...
  • 5篇广州市气象局
  • 4篇南京信息工程...
  • 4篇中山大学
  • 3篇中国气象局
  • 2篇复旦大学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广东省气象局
  • 2篇广东省气候中...
  • 2篇广东省气象台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香港城市大学

作者

  • 129篇林爱兰
  • 78篇谷德军
  • 74篇李春晖
  • 71篇郑彬
  • 38篇梁建茵
  • 15篇万齐林
  • 9篇纪忠萍
  • 8篇何超
  • 7篇丁伟钰
  • 5篇袁金南
  • 4篇刘春霞
  • 4篇吴兑
  • 4篇陈子通
  • 4篇邓雪娇
  • 3篇吴尚森
  • 3篇王婷
  • 3篇刘春霞
  • 2篇张人禾
  • 2篇黄增明
  • 2篇王黎娟

传媒

  • 37篇热带气象学报
  • 7篇大气科学
  • 6篇气象学报
  • 5篇应用气象学报
  • 3篇气象
  • 3篇广东气象
  • 3篇第八次全国动...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海洋科学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2007年中...
  • 2篇中国气象学会...
  • 2篇第29届中国...
  • 2篇第34届中国...
  • 2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高原气象
  • 1篇海洋学报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地理科学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7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8篇2013
  • 9篇2012
  • 10篇2011
  • 14篇2010
  • 10篇2009
  • 3篇2008
  • 10篇2007
  • 6篇2006
  • 6篇2005
  • 6篇2004
1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对流层准两年振荡最新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0年
为了更好地了解对流层准两年振荡(Tropospheric Biennial Oscillation,TBO)的最新研究概况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关于TBO的专门研究和近年来国内外的TBO研究工作,对TBO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了综述。最新研究指出,热带暖海区的海-气耦合过程可以维持TBO循环而无需热带东太平洋的参与,表明了TBO确实是独立于ENSO而存在的海-气耦合系统,但是对于TBO的本质问题还需要多方面的深入研究。
郑彬林爱兰谷德军李春晖
关键词:气候学海-气相互作用年际变率
体现大尺度特征的区域持续性强降水过程定义指标被引量:10
2020年
利用1961—2017年共57年中国地面观测站日降水资料,采用滑动平均、百分位和点面相关分析等方法,根据延伸期预报特点以及监测预报和研究需求,着眼于体现强降水过程的区域性、持续性和致灾性,并兼顾区域气候特征和普适性,建立区域持续性强降水过程定义指标。根据该指标查找判断我国东部四个关键区域(华南、长江、黄淮、华北)的历史降水过程,1961—2017年期间共有557次区域持续性强降水过程,平均每年约10次,其中华南、长江、黄淮、华北分别有267、155、78、49次,平均每年各有4.7次、2.7次、1.4次和0.9次,呈由南向北递减的分布。统计评估结果表明,该指标能客观地判断出持续影响同一区域的相对稳定类型的大尺度持续性强降水过程,适用于延伸期业务服务和研究。
林爱兰谷德军彭冬冬郑彬李春晖
广东省持续性干旱事件的变化及其成因被引量:14
2010年
利用1961年1月—2005年12月广东省86个测站的地面观测资料、ERSST全球月平均海温资料以及NCEP/NCAR全球大气多要素资料,定义了广东持续性干旱事件,分析了广东持续性干旱事件的变化特征,从多种角度(包括大气环流、海温、海气温差)讨论广东持续性干旱事件的成因。结果表明,广东持续性干旱事件平均出现频率为每26个月发生1次,以秋冬旱或冬春旱为主,持续性干旱事件具有大范围全省性的空间分布特征;1960年代是20世纪下半叶干旱较频繁且强度较强的年代,但2001—2005年干旱出现的概率和强度都超过1960年代,反映了广东区域极端气候事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各季节大气环流和海温等在广东干旱情况下表现出不同的异常变化特征:春季华南冷空气偏弱,夏季则夏季风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明显偏强、贝加尔湖槽及北太平洋洋中槽偏强,秋季亚洲大陆高压偏弱、冷空气活动较少,冬季则冬季风偏强、海平面气压场的北太平洋涛动(NPO)和北大西洋涛动(NAO)两种遥相关型同时出现。以上结果为干旱预测尤其是气候模式产品的动力释用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
林爱兰李春晖谷德军郑彬梁建茵潘蔚娟王婷曾侠李琼
关键词:气候学
珠江三角洲热带气旋、暴雨预警信号发布关键技术研究
闫敬华袁金南李天然梁建茵万齐林丁伟钰陈子通刘春霞林爱兰
该成果属于灾害天气预警预报应用技术,包括4方面内容:1、高分辨台风数值预报模式,可用于台风预报, 多年应用评价表明,模式对台风路径预报性能稳定,效果良好。2、高分辨暴雨数值预报模式,分辨达14公里,垂直分31层,可制作定...
关键词:
关键词:热带气旋暴雨灾害天气预警信号发布技术
“0506”华南持续性暴雨的季风环流背景被引量:54
2007年
提出了确定东亚夏季风活动区域、划分热带季风和副热带季风活动区域的指标,利用大气对流层风速、位势高度、湿度、温度、OLR以及TBB等NCEP/NCAR资料,从月、候和过程平均多种时间尺度,诊断分析了2005年6月(简称“0506”)华南持续性暴雨的季风环流活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西脊点位置偏西偏南,热带西太平洋(130°~140°E)区域越赤道气流偏强,华南处于气旋性低压异常区,无论是月时间尺度还是暴雨过程时间尺度都表现出这些明显特征;暴雨过程水汽除了来源于孟加拉湾和南海外,水汽通量异常部分主要来自南海和热带西太平洋,热带西太平洋水汽随着副高边缘气流经过南海向华南输送,从而为暴雨过程提供了丰富的水汽来源;2005年6月热带季风前沿在华南沿海地区停滞时间比气候平均偏长(2候),该特征是华南暴雨预报值得参考的信号;6月整个南海地区平均季风偏强,主要体现于经向风明显偏强,但华南持续性暴雨过程开始于南海地区夏季风非活跃期,这与热带季风季节内振荡向北传播到华南有关。以上季风活动变化特征为华南强降水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和丰富的水汽来源。
林爱兰梁建茵李春晖谷德军郑彬
关键词:季风环流背景热带季风
南海夏季风北推时间及相关环流变化特征
利用1958-2004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我国730站降水资料分析了南海夏季风爆发后影响到华南地区的时间差异及其环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南海夏季风向北推进影响到华南地区的时间存在明显差异,最早的可以1 d...
李春晖梁建茵郑彬林爱兰谷德军
关键词:夏季风环流变化
文献传递
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多尺度预测方法及驱动机制
南海夏季风爆发存在15.4年的年代际变化和5.3年的年际变化周期。在年际变化尺度上,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与前期冬季海温场有4个显著的相关区;在年代际尺度上,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与前一年海温场有6个显著相关区。在此基础上建立了...
谷德军纪忠萍林爱兰郑彬李春晖
亚太季风各子系统的准两年变化特征及其比较被引量:12
2009年
亚太季风各子系统(南亚季风、南海季风、西北太平洋季风和东亚副热带季风)都具有显著的准两年变化周期,利用4个季风指数研究它们准两年模态振幅的演变和相关的环流变化。结果表明,亚太季风各子系统的准两年模态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并不是一直有效地影响季风区。与亚太季风各子系统准两年变化相关的海温异常,低层风场也有不同的分布特点和演变特征。
郑彬李春晖林爱兰谷德军
关键词:功率谱滤波季风指数
2006年东亚夏季风活动特征与我国东部雨带分布被引量:9
2009年
利用1979—2006年NCEP/NCAR大气月平均资料、OLR对流和CMAP降水日平均资料,从季节平均、月平均、季节内振荡不同时间尺度分析了2006年东亚夏季风活动特征及其与雨带分布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2006年东亚夏季风爆发时间正常,而夏季风推进过程存在异常:前沿在华南地区和华北地区维持时间偏长、在长江流域维持时间偏短,夏季风极端北界偏北,这种推进异常与南海夏季风强度偏强有关。南海夏季风强度偏强及推进过程异常导致东亚夏季(6—8月)降水为Ⅰ类雨带分布,即长江流域降水偏少,华南、黄淮流域-朝鲜半岛-日本中南部降水偏多。从月时间尺度看,2006夏季各月都具有南海地区夏季风强度偏强、前沿位置偏北和偏东的异常趋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6月偏西偏南,7、8月偏北,在这种异常形势下,长江流域6、7、8各月降水都偏少,华南地区各月以偏多为主,黄淮流域7、8月降水偏多。从季节内振荡看,2006年大气季节内振荡(ISO)纬向传播与气候平均相比具有特殊性,长江流域纬度带西传波和静止波偏弱,华南地区纬度带东传波和静止波偏强,ISO这种异常与夏季长江流域降水偏少、华南降水偏多有关。
林爱兰郑彬谷德军李春晖梁建茵
关键词:副热带高压
广东干旱年景预测技术研究
林爱兰谷德军李春晖王婷潘蔚娟郑彬梁建茵纪忠萍曾侠袁金南
1、任务来源:“广东干旱年景预测技术研究”是获广东省科技厅批准立项的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05B32601007)。2、应用领域与技术原理:研究广东干旱的变化特征和成因,寻找广东干旱预测信号,研发广东干旱预测技术,...
关键词: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