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殷义平

作品数:16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皖南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前房
  • 6篇青光
  • 6篇青光眼
  • 5篇切除
  • 4篇内障
  • 4篇小梁
  • 4篇白内障
  • 3篇术后
  • 3篇浅前房
  • 3篇切除术
  • 3篇小梁切除
  • 2篇眼病
  • 2篇眼压
  • 2篇翼状胬肉
  • 2篇翼状胬肉切除
  • 2篇植入
  • 2篇手术
  • 2篇前房穿刺
  • 2篇前房穿刺术
  • 2篇前房积血

机构

  • 13篇池州市人民医...
  • 2篇皖南医学院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安徽省利辛县...
  • 1篇安徽省池州地...

作者

  • 16篇殷义平
  • 11篇陈新
  • 9篇汪鸿
  • 4篇杨健
  • 2篇陈甜
  • 1篇叶慧敏
  • 1篇李宁
  • 1篇张弦
  • 1篇吴昌凡
  • 1篇陈甜
  • 1篇刘林
  • 1篇刘宝玉

传媒

  • 8篇实用防盲技术
  • 1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安徽医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泰山医学院学...
  • 1篇安徽医药
  • 1篇安徽卫生职业...
  • 1篇临床研究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5
  • 1篇199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结膜瓣移植术新技术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结膜瓣移植术新技术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翼状胬肉手术病人100例(103眼),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0例(53眼),采用改良后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结膜瓣移植术(带蒂结膜瓣的形状制成梯形,符合手术缺损区形态,减少结膜剪除量,缝线少);对照组50例(50眼),采取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均随访6个月,比较2组病人手术时间、结膜瓣愈合时间、复发率、术后4周最佳矫正视力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结膜瓣愈合时间更短、术后刺激症状轻(P<0.05~P<0.01),术后随访6月内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术后4周最佳矫正视力以及术后睑球粘连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结膜瓣移植术新技术临床疗效理想,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陈启超李宁殷义平姚有根
关键词:翼状胬肉切除术结膜瓣安全性干细胞移植
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进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8例(28眼)糖尿病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并设28例(28眼)非糖尿病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为对照。糖尿病患者术前内分泌专科治疗,空腹血糖控制在8.3mmol/L以下。结果:糖尿病组患者术后并发症高于非糖尿病组,但经过正确处理,两组术后视力无明显差异。结论:糖尿病患者只要有效控制血糖,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安全的,但术后血糖的控制十分重要。
汪鸿吴任龙殷义平陈新刘宝玉
关键词: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
前房注入1%利多卡因辅助表面麻醉在眼前段内眼手术中的应用
2007年
目的探讨前房注入1%利多卡因作为表面麻醉的一种辅助麻醉在眼前段内眼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对29例42眼患者眼前段内眼手术,在手术进入前房前,通过1mm前房穿刺或侧切口注入1%利多卡因,观察麻醉效果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Ⅰ级手术中完全无疼痛,手术配合良好;Ⅱ级术中疼痛轻微,可以耐受配合手术完成;Ⅲ级术中疼痛较剧,难以忍受。Ⅰ级者40眼,Ⅱ级者2眼,Ⅲ级者0眼,术中、术后无出现并发症。结论表面麻醉联合前房注入1%利多卡因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麻醉方法。
汪鸿殷义平陈新
关键词:表面麻醉
角膜胶原交联治疗进展期圆锥角膜被引量:4
2016年
圆锥角膜是一种以角膜扩张为特征,原因不明的双侧进行性角膜病变,可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目前,使用角膜胶原交联治疗,已经成为可以有效阻止圆锥角膜进展的新方法,本文就角膜胶原交联治疗进展期圆锥角膜的原理、方法、并发症及展望进行综述。
陈甜吴昌凡殷义平
关键词:圆锥角膜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方法结果结论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对79例79只眼白内障施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三天裸眼视力≥0.5者35只眼(44.3%)。术后一周裸眼视力≥0.5者52只眼(65.8%)。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操作简便、不需昂贵设备,手术效果满意。
殷义平陈新
关键词: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
白内障术后早期低视力原因分析
2012年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早期低视力的主要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1年8月444例(444眼)白内障术后144眼早期(一周内)视力低于0.3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分析影响术后低视力的原因。结果本组术后视力低于0.3的144眼中,术前原有眼病32眼占22.22%,术中并发症35眼占24.31%,术后并发症77眼占53.47%。结论术前原有眼病和手术并发症是造成白内障术后低视力的主要原因。预防原发眼病,减少手术并发症是降低白内障术后低视力的主要措施。
姚有根殷义平汪鸿陈新叶慧敏杨健
关键词:白内障术后低视力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33眼诊疗体会
2013年
目的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32例(33眼)的原因及治疗效果。结果 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283例375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32例33眼,发生率为8.8%。原因:房水滤过过强23眼,结膜瓣渗漏4眼,睫状体脉络膜脱离4眼,恶性青光眼1眼,原因不明1眼。保守治疗30眼,手术治疗3眼。结论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症浅前房发生率较高,针对病因进行及时合理治疗,大都可通过保守治疗治愈。
杨健殷义平陈新汪鸿姚有根
关键词: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浅前房
泪道探通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
2014年
目的对泪道探通法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疗效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对泪囊按摩结合局部滴用抗生素及泪道冲洗阻塞的36例(37眼)新生儿泪囊炎患儿,进行泪道探通治疗,探通次数不超过2次。平均随访6月,观察分析疗效及其相关因素。结果 37眼中共治愈33眼,治愈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结论新生儿泪囊炎的治疗应尽早为宜,泪道探通治疗法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杨健殷义平陈新汪鸿姚有根陈甜
关键词:新生儿泪囊炎泪道探通疗效
前房穿刺在小梁切除手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完善小梁切除术,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的途径。方法在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前房穿刺术,观察手术效果。结果术后3眼发生浅前房、发生率为4.5%,经治疗前房深度恢复正常。术后随访3~12月,眼压控制在10~17mmHg(1mmHg=0.133kpa)。结论前房穿刺术在小梁切除手术中应用,能有效地控制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的发生,并有助于手术操作,提高手术成功率。
汪鸿殷义平陈新
关键词:前房穿刺术小梁切除术浅前房
外伤性前房积血66例临床分析
2014年
目的 探讨外伤性前房积血的治疗.方法 对66例外伤性前房积血的临床病例进行分组治疗分析.结果 外伤性前房积血治疗的过程中,早期使用激素类药物具有积极意义,两组比较并发症比较方面可以知道房角后退(P=0.0108),玻璃体和眼底出血(P=0.0029)等并发症明显较少.表明在早期使用激素可以促进减少房角后退和玻璃体和眼底出血的发生.从积血吸收天数两组比较:Ⅰ级(P=0.0012)、Ⅱ级(P=0.0476),提高视力Ⅰ级(P=0.0014)、Ⅱ级(P=0.0016),说明了早期使激素意义明显,而Ⅲ级两组统计区别性不大.从吸收实践看两组进行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具有明显差异性,表明在早期使用激素进行治疗可以促进患者视力的改善和恢复.结论 外伤性前房积血患者需要早期使用激素治疗,积极使用甘露醇降压,按阶段止血治疗,积极控制再出血.
杨健殷义平汪鸿陈新
关键词:眼外伤前房积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