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鸿
- 作品数:10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池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白内障术后早期低视力原因分析
- 2012年
-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早期低视力的主要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1年8月444例(444眼)白内障术后144眼早期(一周内)视力低于0.3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分析影响术后低视力的原因。结果本组术后视力低于0.3的144眼中,术前原有眼病32眼占22.22%,术中并发症35眼占24.31%,术后并发症77眼占53.47%。结论术前原有眼病和手术并发症是造成白内障术后低视力的主要原因。预防原发眼病,减少手术并发症是降低白内障术后低视力的主要措施。
- 姚有根殷义平汪鸿陈新叶慧敏杨健
- 关键词:白内障术后低视力
-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33眼诊疗体会
- 2013年
- 目的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32例(33眼)的原因及治疗效果。结果 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283例375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32例33眼,发生率为8.8%。原因:房水滤过过强23眼,结膜瓣渗漏4眼,睫状体脉络膜脱离4眼,恶性青光眼1眼,原因不明1眼。保守治疗30眼,手术治疗3眼。结论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症浅前房发生率较高,针对病因进行及时合理治疗,大都可通过保守治疗治愈。
- 杨健殷义平陈新汪鸿姚有根
- 关键词: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浅前房
- 前房注入1%利多卡因辅助表面麻醉在眼前段内眼手术中的应用
- 2007年
- 目的探讨前房注入1%利多卡因作为表面麻醉的一种辅助麻醉在眼前段内眼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对29例42眼患者眼前段内眼手术,在手术进入前房前,通过1mm前房穿刺或侧切口注入1%利多卡因,观察麻醉效果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Ⅰ级手术中完全无疼痛,手术配合良好;Ⅱ级术中疼痛轻微,可以耐受配合手术完成;Ⅲ级术中疼痛较剧,难以忍受。Ⅰ级者40眼,Ⅱ级者2眼,Ⅲ级者0眼,术中、术后无出现并发症。结论表面麻醉联合前房注入1%利多卡因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麻醉方法。
- 汪鸿殷义平陈新
- 关键词:表面麻醉
- 某农村地区两种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临床研究
- 2019年
-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不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情况,包括视力、角膜水肿程度与眼表功能,探讨农村地区白内障手术的有效途径。方法以反眉形小切口为治疗组,以平行内外眦连线的直小切口为对照组。术前常规检查。术后3 d、1个月、3个月检查患者裸眼视力、角膜水肿情况;通过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评分了解眼表功能情况。结果两组术前基线情况基本一致(P>0.05)。术后3 d及1个月,治疗组视力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治疗组角膜水肿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的视力比较以及术后1个月、3个月的角膜水肿情况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 d及1个月治疗组OSD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OSDI评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反眉形小切口与直小切口各有优缺点,均具有较好的手术疗效,适合基层医院推广。术者应根据晶体核的硬度,选择合适的切口,尽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增进视力,改善眼表功能。
- 桂平汪鸿徐婷胡雪芬
- 关键词: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干眼角膜内皮细胞
- 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进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8例(28眼)糖尿病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并设28例(28眼)非糖尿病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为对照。糖尿病患者术前内分泌专科治疗,空腹血糖控制在8.3mmol/L以下。结果:糖尿病组患者术后并发症高于非糖尿病组,但经过正确处理,两组术后视力无明显差异。结论:糖尿病患者只要有效控制血糖,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安全的,但术后血糖的控制十分重要。
- 汪鸿吴任龙殷义平陈新刘宝玉
- 关键词: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
- 泪道探通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
- 2014年
- 目的对泪道探通法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疗效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对泪囊按摩结合局部滴用抗生素及泪道冲洗阻塞的36例(37眼)新生儿泪囊炎患儿,进行泪道探通治疗,探通次数不超过2次。平均随访6月,观察分析疗效及其相关因素。结果 37眼中共治愈33眼,治愈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结论新生儿泪囊炎的治疗应尽早为宜,泪道探通治疗法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 杨健殷义平陈新汪鸿姚有根陈甜
- 关键词:新生儿泪囊炎泪道探通疗效
- 前房穿刺在小梁切除手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完善小梁切除术,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的途径。方法在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前房穿刺术,观察手术效果。结果术后3眼发生浅前房、发生率为4.5%,经治疗前房深度恢复正常。术后随访3~12月,眼压控制在10~17mmHg(1mmHg=0.133kpa)。结论前房穿刺术在小梁切除手术中应用,能有效地控制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的发生,并有助于手术操作,提高手术成功率。
- 汪鸿殷义平陈新
- 关键词:前房穿刺术小梁切除术浅前房
- 外伤性前房积血66例临床分析
- 2014年
- 目的 探讨外伤性前房积血的治疗.方法 对66例外伤性前房积血的临床病例进行分组治疗分析.结果 外伤性前房积血治疗的过程中,早期使用激素类药物具有积极意义,两组比较并发症比较方面可以知道房角后退(P=0.0108),玻璃体和眼底出血(P=0.0029)等并发症明显较少.表明在早期使用激素可以促进减少房角后退和玻璃体和眼底出血的发生.从积血吸收天数两组比较:Ⅰ级(P=0.0012)、Ⅱ级(P=0.0476),提高视力Ⅰ级(P=0.0014)、Ⅱ级(P=0.0016),说明了早期使激素意义明显,而Ⅲ级两组统计区别性不大.从吸收实践看两组进行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具有明显差异性,表明在早期使用激素进行治疗可以促进患者视力的改善和恢复.结论 外伤性前房积血患者需要早期使用激素治疗,积极使用甘露醇降压,按阶段止血治疗,积极控制再出血.
- 杨健殷义平汪鸿陈新
- 关键词:眼外伤前房积血
- 前房重建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
- 2010年
-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前房重建的疗效。方法对126例(144只眼)青光眼患者进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常规进行前房重建,术后观察前房深度、眼压、结膜滤泡与并发症。结果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为5.6%,术后随访眼压3~6个月,144只眼中137只眼压控制在10—21mmHg之间,手术成功率为95.8%。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前房重建,方法简单,可有效控制术后浅前房,低眼压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 殷义平陈新汪鸿
- 关键词:青光眼小梁切除前房重建浅前房
- 前房穿刺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持续高眼压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11
- 2019年
- 目的探讨前房穿刺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持续高眼压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池州市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持续高眼压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6例(71眼)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单盲法分为观察组(33例,37眼)与对照组(33例,34眼)。对照组行常规小梁切除术,观察组行前房穿刺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眼压、视力变化、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眼压均得到有效控制。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提高率为86.49%(32/37)、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为91.89%(34/37),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51%,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房穿刺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可有效保护患者的视功能,避免进一步视力损害,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陈甜殷义平汪鸿陈新
- 关键词: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