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殷彩桥

作品数:9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胰腺
  • 3篇胰腺炎
  • 3篇食管
  • 3篇腺炎
  • 3篇酪酪肽
  • 3篇急性胰腺炎
  • 2篇氧化氮
  • 2篇一氧化氮
  • 2篇胰腺组织
  • 2篇重症
  • 2篇重症急性
  • 2篇重症急性胰腺
  • 2篇重症急性胰腺...
  • 2篇文献复习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镜检
  • 2篇坏死
  • 2篇坏死性
  • 2篇复习

机构

  • 5篇西安市第四医...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湖北民族学院...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9篇殷彩桥
  • 3篇董蕾
  • 3篇王晶晶
  • 2篇郑晓辉
  • 2篇郭雅绒
  • 2篇刘冬
  • 2篇谭家武
  • 2篇张军
  • 1篇王应鹏
  • 1篇陆明军
  • 1篇徐凤九
  • 1篇杨燕
  • 1篇王归真
  • 1篇吴彦钊
  • 1篇沈强
  • 1篇赵菊辉
  • 1篇邓尚华
  • 1篇席芳娴
  • 1篇郑轶
  • 1篇高峰

传媒

  • 3篇陕西医学杂志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2006全国...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饮食习惯与Barrett食管相关性调查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调查分析烟酒茶、高脂饮食及蔬菜水果缺乏等饮食习惯与Barrett食管(BE)发病情况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个省市的四个主要教学医院内镜中心进行健康检查或者有上消化道症状的年龄大于18岁的患者为调查对象,对其饮食生活习惯和胃食管反流病问卷调查及进行内镜检查,对内镜疑似化生食管取活检,经病理学检查发现有特殊的肠化生时诊断为BE。对入选对象的饮食习惯与Barrett食管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265例调查对象中有142例确诊为BE。吸烟、高脂饮食在BE组和非BE组发生率分别50.34%vs 53.51%、60.56%vs 53.62%,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饮酒、喝茶及水果蔬菜缺乏在BE组和非BE组的发生率分别为59.60%vs49.30%、35.91%vs 56.74%、71.83%vs 28.6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饮酒及水果蔬菜缺乏在BE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BE组,而喝茶在BE组发生率明显低于非BE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BE的可能危险因素有男性性别(OR=1.41)、年龄(OR=1.001)、胃食管反流病(OR=6.82)、食管裂孔疝(OR=8.051),饮酒(OR=1.099)及水果蔬菜缺乏(OR=1.308)。而饮茶可能为保护因素(OR=0.808)。结论:西北四个省份饮食习惯中饮酒、水果蔬菜缺乏可能为Barrett食管发生的危险因素,而饮茶可能为保护因素。
殷彩桥张军王晶晶陆明军刘冬赵菊辉
关键词:饮食习惯数据收集
中国西北地区Barrett食管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调查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调查我国西北地区Barrett食管(BE)的流行病学状况及危险因素。方法:2008年9月至2009年2月,在我国西北地区不同省市的四个主要教学医院的内镜中心行健康检查或者有上消化道症状的年龄大于18岁的患者选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接受包括危险因素在内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问卷调查及内镜检查。当胃食管反流症状总积分≥12分时诊断为GERD。对内镜疑似化生食管取活检,经病理学检查发现有特殊的肠化生时诊断为BE。结果:在12265例调查对象中,142例(男性91例,女性51例)诊断为BE,其中32例发生在GERD中,110例发生在非GERD中。BE在内镜检查患者中的发病率为1.16%,平均年龄为51.3±12.6岁。BE在GERD和非GERD中的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而在汉族和非汉族中的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男性性别、年龄、GERD、食管裂孔疝、饮酒、水果蔬菜缺乏可能为危险因素,而饮茶为保护因素。结论:我国西北地区BE在内镜检查患者中的发病率为1.16%,在GERD和非GERD中分别为6.06%和0.94%。老年男性、GERD、食管裂孔疝、饮酒、水果蔬菜缺乏可能危险因素,喝茶可能为保护因素。
殷彩桥张军吴彦钊沈强刘冬
关键词:BARRETT食管流行病学胃食管反流并发症内窥镜检查
美沙拉嗪致药物热1例并文献复习
2016年
通过对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引起药物热的病例分析,结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Pub Med等数据库文献复习,加强对由美沙拉嗪引起的少见的药物热的不良反应的认识,临床医师在今后的治疗中应对此予以重视,以保证用药安全.
殷彩桥王晶晶郑轶郑晓辉谭家武高峰
关键词:美沙拉嗪药物热溃疡性结肠炎
酪酪肽对实验性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的作用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研究酪酪肽(PYY)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250~300g。随机分成胰腺炎组(20只)和治疗组(20只)两组,实验前大鼠禁食12h,自由饮水。两组大鼠均分3次腹腔内注射6%l-精氨酸溶液(3×1.5mg/g),中间间隔1h。治疗组大鼠在第1次腹腔内注射精氨酸后立即皮下注射酪酪肽(0.8pmol/g体重),此后每间隔4h皮下注射1次,共注射10次。将实验大鼠分别在造模后48h作血清NO,iNOS及SOD测定。结果:酪酪肽治疗组血清NO及iNOS明显低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组,而血清SOD明显高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组。结论:酪酪肽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保护治疗作用可能与降低血清NO含量,抑制iNOS活性,提高SOD活性有关。
殷彩桥董蕾
关键词:胰腺炎
超声内镜在食管结核诊断中的9例应用并文献复习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总结食管结核超声内镜(EUS)声像图特征及其他临床资料结果,提高该病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6月-2016年5月经EUS检查或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EUS-FNA)而确诊为食管结核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外文献。结果 9例患者中,表现为吞咽梗阻6例,胸骨后疼痛3例,伴有盗汗、低热症状2例,伴咳嗽、咯血1例,伴咽痛1例;病变位于食管中段7例(77.78%),上段1例,食管下段合并咽部病变1例;8例为隆起型病变,其中4例表面破溃,1例呈息肉样隆起,另1例为溃疡并憩室型病变;内镜下活检6例中5例确诊,其中3例活检2次;EUS表现为食管壁内不均质低回声占位,边界模糊,内见高回声光斑,侵及黏膜下层或全层,部分病灶突破外膜层与壁外肿大淋巴结融合贯通;2例行EUS-FNA穿刺,病理发现炎性肉芽肿,考虑结核;均予以抗结核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食管结核临床表现主要为吞咽困难,好发于食管中段,内镜下表现主要为隆起型和溃疡型病变,通过多次内镜下活检,结合EUS特征或EUS-FNA穿刺病理学检查能明显提高该病的诊断率,减少误诊率。
张继乔郑晓辉王晶晶邓尚华殷彩桥谭家武
关键词:食管结核超声内镜
上消化道出血48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7
2009年
目的探讨分析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我科收治的488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行急诊胃镜检查,胃镜下的诊断率高达99.0%,其中消化性溃疡304例,占62.3%;急性胃黏膜病变62例,占12.7%;胃食管恶性肿瘤52例,占10.7%;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35例,占7.2%;Mallory-Weiss综合征16例,占3.3%;食管炎9例,占1.8%;吻合口炎2例,占0.4%;十二指肠球炎4例,占0.8%;Dieulafoy病2例,占0.4%,原因不明2例,占0.4%。结论急诊胃镜检查是诊断上消化道出血原因的最好方法;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胃食管恶性肿瘤以及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为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
殷彩桥郭雅绒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胃镜检查
酪酪肽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组织NO生成及iNOS表达的影响
2007年
目的:研究酪酪肽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胰腺组织NO生成及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40只随机均分成SAP组和治疗组,两组均给60g/L左旋精氨酸腹腔内注射建立SAP模型.治疗组在第1次注射左旋精氨酸后立即皮下注射酪酪肽(0.8pmol/g),此后每次间隔4h,共10次;SAP组接受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开始造模后48h取胰头组织制成匀浆液,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含量;取胰尾组织用于免疫组化观察iNOS.结果:SAP组胰腺iNOS的高表达率为0.90,NO含量为(68±3)μmol/g,治疗组iNOS为0.10,NO为(22±5)μmol/g,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酪酪肽对SAP有治疗保护作用,这种治疗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胰腺NO生成及iNOS活性表达有关.
殷彩桥董蕾郭雅绒
关键词: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酪酪肽
酪酪肽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组织病理变化及No生成的作用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种常见的急危重病,进展快、常因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F)而致死。研究表明,SAP的发病机制不单只与消化酶的活化有关,还与由于前炎症因子大量释放形成的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有关。No...
殷彩桥董蕾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病机制酪酪肽
文献传递
不同年龄与性别之间高血压病患者血脂特点被引量:18
2006年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与性别之间高血压病患者血脂特点,为高血压病患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629例高血压患者按入院时年龄大小分为5组A组61例,≤50岁;B组82例,51~60岁;C组221例,61~70岁;D组214例,71~80岁;E组51例,≥81岁.每组按性别分为男、女组,分析各组之间男女患者血脂特点.结果①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均表现为随年龄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的表现,每组血脂水平又均表现为女性高于男性,血脂水平高峰男性在51~60岁组,女性在61~70岁组.②甘油三酯(TG)和载脂蛋白B(apoB)的水平均表现为先低然后很快增高,之后逐渐下降,在60岁以前的每组均表现为男性高于女性,60岁以后同样表现为女性高于男性,血脂水平高峰同样男性在51~60岁之间,女性在61~70岁之间.③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载脂蛋白A(apoA)总体变化不大,但在61~70岁组男性最低,女性最高,每组血脂水平同样表现为女性高于男性.④将全部高血压患者按男女两组之分,均表现为每个血脂水平女性高于男性.结论高血压病患者的血脂水平按年龄、性别及血脂成分表现有多样性.总的表现为血脂水平女性高于男性;男性在51~60岁最高,女性在61~70岁最高;高峰水平女性较男性晚约10a.
王应鹏王归真殷彩桥杨燕徐凤九席芳娴
关键词:高血压血脂年龄性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