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冬

作品数:9 被引量:42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卫生部部属(管)医院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食管
  • 4篇食管腺癌
  • 4篇腺癌
  • 4篇BARRET...
  • 2篇炎症
  • 2篇细胞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慢性
  • 1篇大细胞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血清
  • 1篇炎症水平
  • 1篇炎症细胞
  • 1篇炎症细胞因子
  • 1篇氧合
  • 1篇氧合酶
  • 1篇易激综合征
  • 1篇饮食

机构

  • 9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陕西省人民医...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作者

  • 9篇刘冬
  • 6篇张军
  • 3篇张蓉
  • 2篇殷彩桥
  • 2篇程妍
  • 2篇张军
  • 1篇单虎
  • 1篇陆明军
  • 1篇吴彦钊
  • 1篇刘亚萍
  • 1篇伍洁
  • 1篇沈强
  • 1篇冯诚
  • 1篇赵菊辉
  • 1篇王晶晶
  • 1篇王雪
  • 1篇阎春英
  • 1篇张晓敏
  • 1篇罗玉梅
  • 1篇刘欣

传媒

  • 2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国外医学(医...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饮食习惯与Barrett食管相关性调查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调查分析烟酒茶、高脂饮食及蔬菜水果缺乏等饮食习惯与Barrett食管(BE)发病情况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个省市的四个主要教学医院内镜中心进行健康检查或者有上消化道症状的年龄大于18岁的患者为调查对象,对其饮食生活习惯和胃食管反流病问卷调查及进行内镜检查,对内镜疑似化生食管取活检,经病理学检查发现有特殊的肠化生时诊断为BE。对入选对象的饮食习惯与Barrett食管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265例调查对象中有142例确诊为BE。吸烟、高脂饮食在BE组和非BE组发生率分别50.34%vs 53.51%、60.56%vs 53.62%,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饮酒、喝茶及水果蔬菜缺乏在BE组和非BE组的发生率分别为59.60%vs49.30%、35.91%vs 56.74%、71.83%vs 28.6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饮酒及水果蔬菜缺乏在BE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BE组,而喝茶在BE组发生率明显低于非BE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BE的可能危险因素有男性性别(OR=1.41)、年龄(OR=1.001)、胃食管反流病(OR=6.82)、食管裂孔疝(OR=8.051),饮酒(OR=1.099)及水果蔬菜缺乏(OR=1.308)。而饮茶可能为保护因素(OR=0.808)。结论:西北四个省份饮食习惯中饮酒、水果蔬菜缺乏可能为Barrett食管发生的危险因素,而饮茶可能为保护因素。
殷彩桥张军王晶晶陆明军刘冬赵菊辉
关键词:饮食习惯数据收集
中国西北地区Barrett食管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调查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调查我国西北地区Barrett食管(BE)的流行病学状况及危险因素。方法:2008年9月至2009年2月,在我国西北地区不同省市的四个主要教学医院的内镜中心行健康检查或者有上消化道症状的年龄大于18岁的患者选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接受包括危险因素在内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问卷调查及内镜检查。当胃食管反流症状总积分≥12分时诊断为GERD。对内镜疑似化生食管取活检,经病理学检查发现有特殊的肠化生时诊断为BE。结果:在12265例调查对象中,142例(男性91例,女性51例)诊断为BE,其中32例发生在GERD中,110例发生在非GERD中。BE在内镜检查患者中的发病率为1.16%,平均年龄为51.3±12.6岁。BE在GERD和非GERD中的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而在汉族和非汉族中的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男性性别、年龄、GERD、食管裂孔疝、饮酒、水果蔬菜缺乏可能为危险因素,而饮茶为保护因素。结论:我国西北地区BE在内镜检查患者中的发病率为1.16%,在GERD和非GERD中分别为6.06%和0.94%。老年男性、GERD、食管裂孔疝、饮酒、水果蔬菜缺乏可能危险因素,喝茶可能为保护因素。
殷彩桥张军吴彦钊沈强刘冬
关键词:BARRETT食管流行病学胃食管反流并发症内窥镜检查
Barrett食管的筛查、监测和随访被引量:2
2012年
Barrett食管是食管腺癌和部分胃-食管连接处腺癌的癌前病变。近30年来食管腺癌发病率迅速升高,且预后很差,5年生存率不足15%,因此,对Barrett食管的筛查和监测随访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日益关注。本文就是否进行Barrett食管的筛查以及如何实施监测随访作一论述。
刘冬张军
关键词: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随访
食管腺癌患者血清中脂联素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探讨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C)患者血清中脂联素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及肿瘤组织病理特点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脂联素是否通过调节食管组织炎症而参与抑制肿瘤的进展。方法:收集25例健康人、23例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患者和18例EAC患者。登记临床病例资料;采集空腹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脂联素和TNF-α、IL-8、IL-6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进行HE染色观察食管组织局部炎症情况。结果:健康对照组、BE组、EAC组三组间相比较发现,随着食管病变的加重,食管局部炎症细胞浸润越明显,同时检测到血清中TNF-α、IL-8、IL-6水平逐渐升高,相反血清脂联素水平逐渐降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与脂联素水平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结论:EAC发病过程中,食管局部炎症反应逐渐加重,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逐渐升高,而脂联素水平逐渐降低,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由此可知,低脂联素血症可能与EAC发生和进展过程中持续存在的慢性炎症有关。
张蓉程妍单虎伍洁刘冬王雪阎春英张军
关键词:食管腺癌脂联素BARRETT食管炎症细胞因子
慢性腹泻被引量:22
2010年
慢性腹泻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发病机制复杂、病因多样,可分为肠道感染、肠道非特异性炎症、消化吸收障碍、肿瘤及功能性肠病等。慢性腹泻的诊断重在其原发疾病或病因的诊断,病因治疗是慢性腹泻的基本治疗原则。近些年来,由于人们生活节奏、饮食结构、城市环境的改变等,其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
张军刘冬
关键词:慢性腹泻胃肠病
脂连素与食管腺癌患者体内炎症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张蓉刘冬尚博鑫段天娇金燕阎春英王雪张玲娟张军
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对慢性胃炎诊断价值的探讨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探讨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NBI-ME)对慢性胃炎诊断及分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1例胃镜检查提示慢性胃炎的患者,对黏膜有可疑病变的区域行NBI-ME观察,对观察区域及相应164例组织标本的病理结果进行分析。幽门螺杆菌(Hp)经13 C呼气试验及快速尿素酶法检测。结果非萎缩炎胃黏膜形态多见于Ⅰ型及Ⅱ型,萎缩炎多见于Ⅲ型、Ⅳ型及Ⅴ型,Ⅰ型与Ⅲ、Ⅳ型相比,Ⅱ型与Ⅲ、Ⅳ型相比,所见非萎缩炎与萎缩炎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萎缩炎多见于Ⅲ型,中度萎缩炎多见于Ⅳ型,重度萎缩炎及伴肠化或不典型增生多为Ⅴ型及Ⅵ型。Hp感染时,胃窦部主要见于Ⅲ、Ⅳ、Ⅴ1型,Hp阳性率以Ⅳ型最高,与Ⅱ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Ⅲ型、Ⅴ1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胃体部多见于Ⅱ型,Ⅰ型与Ⅱ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体部集合静脉Ⅰ型Hp阳性率高于R型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型Hp阳性率高于R型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BI-ME通过对胃黏膜微细结构及血管形态的观察,对慢性胃炎的诊断和分型与其病理形态学改变具有良好的对应性,对判定Hp感染也有一定的价值。
刘欣张晓敏张军刘冬刘亚萍
关键词:放大内镜窄带成像技术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
肥大细胞与嘌呤受体在IB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2016年
到目前为止,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还没有一种确切的治疗措施。随着其发病机理研究的进展,肥大细胞的作用越来越受重视。肥大细胞脱颗粒能释放强有力的神经介质和免疫调节物质,可以影响肠黏膜神经丛的活性从而导致IBS临床症状的发生。研究表明,嘌呤受体在肥大细胞上表达并且与其脱颗粒有关,本文就肥大细胞与嘌呤受体在IBS发病机理中的可能作用进行阐述。
罗玉梅刘冬张军
关键词:肥大细胞嘌呤受体肠易激综合征
IL-17A在食管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NF-κB/COX-2信号轴的调控作用
2024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A(IL-17A)在食管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通过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环氧合酶-2(COX-2)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收集10例食管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血清,同时收集10例做胃镜检查的健康体检者的食管上皮组织和血清,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IL-17A和COX-2蛋白的表达,real time-PCR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IL-17A mRNA和Th17细胞的特异性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孤儿核受体c(RORc)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食管腺癌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中IL-17A的含量。选取对数生长期的人食管腺癌OE19细胞,分为对照组、IL-17A(100 ng/mL)组和IL-17A(100 ng/mL)+PDTC(100μmol/L,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甲酸铵)组,Western blot法检测OE19细胞中p50、p65、p-IκB-α和COX-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食管腺癌组织中IL-17A阳性染色细胞数高于癌旁组织;相较于癌旁组织,食管腺癌组织中IL-17A和RORc mRNA水平增多(P<0.05)。与健康对照者相比,食管腺癌患者血清中IL-17A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食管上皮组织比较,食管腺癌组织中COX-2蛋白阳性染色面积更大更深。与对照组相比,IL-17A组OE19细胞中p-IκB-α和COX-2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与IL-17A组相比较,IL-17A+PDTC组细胞中p-IκB-α和COX-2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IL-17A表达在食管腺癌患者组织和血清中均增加。在食管腺癌OE19细胞中,IL-17A可能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上调COX-2的表达量。
冯诚刘冬张军张蓉吴菁程妍
关键词:食管腺癌白细胞介素17A环氧合酶-2NF-ΚB信号通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