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耿思

作品数:23 被引量:103H指数:5
供职机构:东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东莞市医疗卫生单位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颅脑
  • 7篇颅脑损伤
  • 7篇脑损伤
  • 7篇出血
  • 6篇意识障碍患者
  • 6篇预后
  • 6篇脑出血
  • 5篇重型
  • 5篇重型颅脑
  • 4篇引流
  • 4篇重型颅脑损伤
  • 4篇穿刺
  • 3篇血肿
  • 3篇入路
  • 3篇手术
  • 3篇颅骨
  • 2篇定向穿刺
  • 2篇预后评估
  • 2篇内血肿
  • 2篇尿激酶

机构

  • 16篇东莞市人民医...
  • 8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421...

作者

  • 23篇江耿思
  • 12篇陈桂增
  • 7篇王向宇
  • 5篇刘小红
  • 5篇王振宁
  • 4篇邓海亮
  • 4篇文军
  • 3篇修俊刚
  • 3篇黄任娥
  • 3篇徐伟伟
  • 2篇付万新
  • 2篇谢成金
  • 2篇陈燕伟
  • 2篇罗成义
  • 2篇方志伟
  • 2篇陈祎招
  • 1篇刘剑
  • 1篇陈伟轩
  • 1篇李珍珍
  • 1篇王海英

传媒

  • 2篇深圳中西医结...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中国医学创新
  • 2篇中华神经创伤...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广东医学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神经肿瘤...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第八届全国创...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立体定向脑内血肿穿刺引流中血肿腔与脑脊液相通与否排空效果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比较立体定向脑内血肿穿刺引流中血肿腔与脑脊液相通与否两种情况血肿排空效果。方法:选择应用立体定向脑内血肿穿刺引流治疗幕上脑出血患者52例,根据术后血肿腔引流管是否有脑脊液引出分为脑脊液相通组(15例)与脑脊液不相通组(37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术前血肿量、术中碎吸血肿量、术后血肿剩余量、术后血肿腔尿激酶冲洗次数、引流管留置时间、引流后剩余血肿量、术后GCS评分、术后提高的GCS评分以及两组患者术前血肿破入脑室情况等指标。结果:脑脊液相通组术前GCS评分和术后GCS评分均低于脑脊液不相通组(均P<0.05)。两组术后提高的GC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肿量、术中血肿碎吸量、术后血肿剩余量、引流后血肿剩余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脑脊液相通组引流管留置时间长于脑脊液不相通组(P>0.05)。两组尿激酶冲洗次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肿破入脑室发生率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2.462,P=0.006)。结论:无论患者术后血肿腔是否与脑脊液相通,立体定向脑内血肿穿刺引流均能提高患者GCS评分,同时在尿激酶冲洗情况下不会影响最终血肿排空效果。
江耿思刘小红陈桂增方钦锐黎学谦
关键词:血肿腔脑脊液尿激酶
重型颅脑损伤长期意识障碍患者清醒预测的MRI分级
江耿思王向宇
256层螺旋3D-CT血管造影与DS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3D-CT血管造影(3D-CT angiography,3D-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4例怀疑动脉瘤的病人,同时行256层螺旋3D-CTA及DSA检查,以DSA结果为金标准,评估3D-CTA检查的灵敏度,并比较两种影像学诊断方法在瘤体最长径测量上的差异。结果 3D-CTA发现动脉瘤的灵敏度为92.6%,两种影像学诊断方法在瘤体最长径测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6层螺旋3D-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灵敏度高,且能提供精确的信息和优质图像,但仍有部分漏诊。将CTA与DSA技术结合能更全面准确的诊断和观察颅内动脉瘤。
修俊刚刘剑江耿思陈桂增付万新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
综合护理在促进微创脑出血手术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中的作用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促进微创脑出血手术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0月-2017年1月收治的9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微创脑出血手术治疗,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其中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采用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对患者日常活动功能与运动功能进行评价,采用脑卒中影响量表(SIS310)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各项参数差异。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63%和6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和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76.38±11.34)分和(44.98±12.47)分,Fugl-Meyer评分分别为(66.57±14.87)分和(44.83±11.24)分,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的各个方面分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对于微创脑出血手术患者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均有积极作用,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黄任娥江耿思黎俊红王海英李珍珍
关键词:综合护理神经功能生活质量
内镜辅助下枕下远外侧髁上-髁旁入路颈静脉孔区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下枕下远外侧髁上-髁旁入路进行颈静脉孔区手术的可能性及入路的显微外科解剖学基础。方法 25例干性成人颅底标本,33例成人干性寰枢椎标本进行枕下远外侧髁上-髁旁入路相关骨性结构的解剖学测量;10具灌注后成人尸体头标本模拟进行髁上-髁旁手术入路逐层解剖至颈静脉区,内镜辅助下对解剖结构进行精确测量和图片采集。结果骨性颈静脉孔形态多变,右侧略大于左侧。通过切除颈静脉结节和磨除部分枕髁可以充分暴露颈静脉孔内外口。结论内镜辅助下枕下远外侧髁上-髁旁入路能够对颈静脉孔内外口进行充分暴露,并对寰枢关节、面听神经等重要结构损伤小,是一种理想的安全微创手术入路。
修俊刚付万新江耿思陈桂增
关键词:颈静脉孔内镜显微外科
重型颅脑损伤长期意识障碍患者MRI表现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长期意识障碍患者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3年1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66例重型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超过2周的患者的头部MRI资料,统计MRI横断位扫描T2WI像中脑干、丘脑、基底前脑、胼胝体、大脑皮层下及大脑皮层等区域的异常信号表现,以颅脑损伤后6个月患者是否清醒分为清醒组与非清醒组,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患者头部MRJ中的损伤灶位置与清醒与否的OR值,明确对预后有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头颅MRI中脑干腹侧及背侧、双侧基底前脑、双侧丘脑、胼胝体、双侧大脑额叶区域损伤和未损伤患者在清醒组与非清醒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干背侧损伤、丘脑右侧损伤、胼胝体损伤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RI表现可较客观、准确地反映脑损伤程度和预测患者的预后,脑干中上段背侧、胼胝体、丘脑有损伤灶的患者预示着难以清醒。
江耿思王向宇徐伟伟文军陈祎招罗成义
关键词:颅脑损伤磁共振成像
正中神经电刺激对重症颅脑损伤昏迷病人脑血流速度及脑血流量的影响被引量:30
2019年
目的探讨正中神经电刺激对重症颅脑损伤昏迷病人脑血流速度及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7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62例重症颅脑损伤昏迷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亚低温、高压氧、康复疗法及其他物理疗法;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残疾程度评分(DRS),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3.87%,高于对照组的6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大脑中动脉Vm分别为(51.17±5.64)cm/s、(55.81±5.37)cm/s,rCBF分别为(37.86±11.15)mL/(100 g·min)、(44.10±13.28)mL/(100 g·min),rCBV分别为(2.29±0.53)mL/100 g、(3.10±0.62)mL/100 g,GCS评分分别为(9.03±1.68)分、(10.34±1.45)分,DRS评分分别为(8.29±3.10)分、(6.53±2.57)分,观察组大脑中动脉Vm、rCBF、rCBV、GCS评分高于对照组,D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中神经电刺激有助于提高重症颅脑损伤昏迷病人的脑血流速度和脑血流量,改善昏迷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王振宁叶嘉文罗灼明朱灼坤江耿思陈桂增刘小红
关键词:重症颅脑损伤昏迷正中神经电刺激脑血流速度脑血流量
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穿刺治疗的疗效与临床优越性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研究并探讨立体定向穿刺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于2013年1月~2016年6月,选取某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实施立体定向穿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致残率、病死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均明显更低(P<0.05)。结论:采用立体定向穿刺技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罗灼明方志伟朱灼坤罗伟鹏刘云江耿思王沃锋陈桂增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穿刺内科保守治疗
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治疗脑出血合并脑疝的疗效评价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治疗脑出血合并脑疝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另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18例作为参照对象,设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颅清除血肿术治疗,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再出血率和颅内感染率10.0%、0.0%均低于对照组38.9%、2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后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随访1年,观察组恢复良好者高于对照组,无重度残疾情况,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治疗脑出血合并脑疝的创伤小,清除速度快,减少了脑组织损害,从而减少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江耿思陈桂增黄任娥王振宁罗伟鹏邓海亮罗焯明
关键词:脑出血脑疝
CT引导立体定向脑内血肿穿刺碎吸合并尿激酶冲洗引流治疗原发性脑出血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CT引导立体定向脑内血肿穿刺碎吸合并尿激酶冲洗引流治疗原发性脑出血的原因。方法:总结应用CT引导立体定向脑内血肿穿刺碎吸合并尿激酶冲洗引流治疗原发性脑出血患者46例,比较在不同手术时机的情况下病例进行血肿清除率及再出血的风险。结果:CT引导立体定向脑内血肿穿刺碎吸术穿刺的准确率达到82%,血肿清除率<12h为(50.4±20.3)%,≥12h而<24 h为(54.6±19.3)%,>48 h为(53.4±22.2)%,高于24~48 h的(40.5±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再出血的风险在不同手术时机术后并没有增加,应用尿激酶治疗后血肿清除率分别为<12 h为(80.5±4.3)%,≥12 h而<24 h为(75.4±6.9)%,24-48 h为(80.4±5.9)%,>48 h为(81.8±4.2)%,与单纯CT引导立体定向脑内血肿穿刺碎吸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立体定向脑内血肿穿刺碎吸合并尿激酶冲洗引流治疗原发性脑出血可以提高血肿清除率,再出血的风险并不会因为不同手术时机而增加。
江耿思陈桂增黄任娥叶泽驹邓海亮罗成焕
关键词:手术时机原发性脑出血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