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东来

作品数:80 被引量:708H指数:14
供职机构:苏州市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教兴卫工程”青年科技项目江苏省科技厅社会发展基金江苏省卫生厅面上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3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4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0篇骨折
  • 19篇手术
  • 17篇颈椎
  • 16篇内固定
  • 16篇股骨
  • 13篇关节
  • 12篇椎弓
  • 12篇椎弓根
  • 9篇腰椎
  • 9篇置换术
  • 9篇髋关节
  • 9篇外科
  • 8篇突出症
  • 8篇椎间盘
  • 8篇椎间盘突出
  • 7篇椎体
  • 6篇颈椎椎弓根
  • 6篇骨头
  • 5篇手术治疗
  • 5篇髓内

机构

  • 36篇苏州市第二人...
  • 32篇苏州市立医院
  • 13篇南京医科大学
  • 12篇苏州大学
  • 4篇启东市人民医...
  • 2篇苏州医学院
  • 2篇兰州军区兰州...
  • 2篇苏州医学院附...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上海科技大学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上海大学
  • 1篇宜昌市第一人...
  • 1篇张家港市第一...
  • 1篇苏州医学院附...

作者

  • 80篇王东来
  • 46篇黄士中
  • 44篇邹天明
  • 33篇陈广祥
  • 20篇李力
  • 20篇韦敏祥
  • 17篇沈军
  • 15篇陈广祥
  • 14篇喻兆恒
  • 14篇杨惠林
  • 11篇唐天驷
  • 7篇张向鑫
  • 7篇徐人杰
  • 4篇刘景堂
  • 4篇成亮
  • 4篇朱国清
  • 4篇蔡小强
  • 4篇蔡小强
  • 4篇蔡小强
  • 3篇佘远时

传媒

  • 5篇中国矫形外科...
  • 5篇中国脊柱脊髓...
  • 5篇苏州医学杂志
  • 4篇苏州医学院学...
  • 4篇江苏医药
  • 4篇交通医学
  • 4篇苏州大学学报...
  • 3篇骨与关节损伤...
  • 3篇中华骨科杂志
  • 3篇生物骨科材料...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内蒙古中医药
  • 2篇苏州医学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2篇脊柱外科杂志
  • 2篇中国现代医药...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江苏临床医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年份

  • 2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哈氏棒用于不稳定脊柱骨折脱位的体会
1988年
我院自1983年以来采用Harrington撑开棒治疗胸腰段不稳定脊柱骨折脱位病人13例,经8个月以上的随诊,临床效果较好。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本组男11例,女2例。年龄20~55岁,平均30岁.T12压缩或粉碎骨折4例,其中伴脱位1例;T12压缩骨折L1粉碎骨折伴脱位1例;
黄士中合润基陶谋勋吴延逵沈清王东来
关键词:脊柱骨折脱位椎板切除术神经外科手术哈氏棒
下肢骨关节手术深静脉血栓16例形成要素和预防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分析16例深静脉血栓(DVT)患者形成的全身因素、手术方法和进一步治疗措施。方法:2001年3月 ̄2004年12月对481例患者下肢手术(包括髋、膝关节置换,股骨髓内钉固定)围手术期DVT高危患者63例作筛选并预防,术后回顾性分析并随访。结果: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16例,临床(有症状)发生率仅为3.3%,治疗后有并发症2例。结论:对下肢骨关节手术围手术期有DVT形成要素高危患者作筛选并早作预防,术中术后积极应对有利于减少DVT发生。
喻兆恒黄士中王东来邹天明陈广祥沈军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围手术期
人工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53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随机分别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8例,PNF内固定25例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比较两组间在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髋部功能评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并发症、卧床时间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优于PF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5和<0.01)。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术后1、3个月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明显高于PF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12个月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较为合理的替代术式。
成亮邹天明陈广祥王东来韦敏祥
关键词: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股骨粗隆间骨折
腰椎管侧隐窝狭窄症的外科治疗(附303例临床分析)
1995年
腰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并不困难,已经普遍开展了。然而,有些病例忽视了合并腰椎管侧隐窝狭窄,失去了减压松解神经根的机会,不件已再次手术。近年来,随着CT、CTM和脊髓造影的检查,侧隐窝狭窄已被临床重视。
黄士中王东来陈广祥合润基邹天明李力沈雪明
关键词:腰椎管侧隐窝狭窄症外科治疗手术方法腰间盘突出症手术指征
改良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比较改良外侧小切口与后外侧Gibson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HR)的临床疗效。方法 18例(20髋)行改良外侧小切口THR(A组),19例(22髋)行标准后外侧Gibson入路THR(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失血量、术中和术后并发症、X线片髋臼外展角和前倾角,以及术后6周,3、12个月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A、B两组切口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失血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有2例发生后脱位,而A组无脱位发生,两组均有2例发生跛行。Harris和VAS评分术前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两组术后均较各自术前明显改善,术后6周Harris与VAS评分A组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12个月两组Har-ris和VAS评分均进一步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外侧小切口THR在术后6周较后外侧入路THR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快和疼痛更轻,这种显著差异对于老年患者可以有效减少手术和卧床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沈军邹天明王东来陈广祥杨惠林李力蔡小强韦敏祥成亮黄士中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小切口后外侧疗效对比
单侧穿刺椎体成形在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中的应用
2009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单侧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注意事项及常见并发症。方法:入选53例,共61椎;男11例,女42例;年龄69~91岁,平均78.3岁。采用单侧穿刺椎体成形术,注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对患者手术前后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病例手术均成功,骨水泥注射量1.5~4.0ml/椎体。术后随访1~15月,平均5.3月,6例骨水泥渗漏至椎体前方或侧方,2例渗漏至椎间隙。1例出现邻近椎体再骨折。VAS术前(7.8±1.1)分,术后3天为(2.3±1.2)分,较术前显著下降(P﹤0.001);随访时平均为(2.1±0.7)分,比术后3天略有下降。结论:单侧穿刺椎体成形术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有效微创技术,术前明确责任椎体,术中注意骨水泥的黏度,手术安全性高,但需防止邻近椎体再骨折。
佘远时陈广祥俞兆恒沈军邹天明王东来黄士中
关键词:单侧骨质疏松脊柱骨折骨水泥
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1
2003年
目的探讨对颈椎伤病行颈椎椎弓根螺钉系统(cervicalpediclescrewsystem,CPSS)内固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颈椎伤病患者行CPSS内固定的应用情况。每位患者术前均行X线、CT等影像学检查,术中在“C”型臂X线机侧位或斜位监视下置钉,术后均摄X线片观察螺钉位置。38例平均随访13个月,观察内固定及神经症状恢复情况。介绍置钉方法,总结CPSS的应用价值,分析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探讨适应证。结果52例螺钉均成功置入,术中无脊髓、椎动脉损伤,其中9例(10侧)经椎弓根置钉时出现神经根刺激症状,调整置钉方向后置入成功。术后X线片提示螺钉位置良好。随访时未发现断钉、脱钉现象。临床应用证实CPSS内固定有椎间撑开作用,并对向椎管内移位的骨折块及创伤性椎间盘突出有间接复位作用。结论CPSS内固定是可供选择的颈椎后路固定方法之一,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术中须谨慎操作。
刘景堂唐天驷王东来杨惠林
关键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颈椎损伤颈椎骨折颈椎脱位
腰骶部移行椎与椎间盘突出症关系探讨被引量:19
1992年
通过对200例下腰痛患者及78例经手术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X线学调查,发现在下腰病和椎间盘突出症中腰椎部移行椎的发生率高,按Castellvi分类,Ⅱ型最多,在有移行谁的椎间盘突出症中。70%的椎间盘突出发生在移行椎的上一间隙,脊柱侧弯也明显多于无移行椎的对照组,髂嵴间线的高度在Ⅱ型中倾向较低.我们认为腰骶部移行椎从多方面影响脊柱的稳定。是引起下腰痛和椎间盘突出的一个因素。
王东来黄士中乐林山
关键词:移行椎腰椎椎间盘突出
红外线计算机辅助导航的全膝关节置换术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应用红外线计算机导航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终末期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苏州市立医院关节外科住院因终末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初次单侧TKA的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导航组和常规组。导航组患者采用红外线计算机导航下的TKA,常规组患者采用传统TKA。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软组织平衡、功能评分及术后影像资料。[结果]导航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常规组,其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导航组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大于常规组(P<0.05),但两组的AKSS及Oxford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航组术后下肢力线误差、软组织平衡角度变量及软组织平衡分离变量均小于常规组(P<0.05);导航组患者置入假体的α、β、γ、δ角度偏差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红外线计算机导航辅助下TKA安装假体的位置角度更为精准。
虞宵郭东昇周晓强李志强徐人杰王东来陈广祥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计算机导航
椎体成形术后残留腰背痛与腰背筋膜损伤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8
2012年
背景:椎体成形术可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引起的疼痛,但是部分患者术后短期内仍残留轻度至中度疼痛。而这种残留的腰背痛可能与腰背筋膜损伤相关。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椎体成形术后腰背痛缓解和腰背筋膜损伤的关系。方法:2010年2月至2012年3月收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33例,行椎体成形术治疗,术前通过MR检查确定责任椎,并观察腰背筋膜损伤情况。术前术后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腰背筋膜损伤组患者VAS、ODI术前为9.11±0.76、73.93%±1.46%,术后为2.70±0.83、29.34%±2.69%;无腰背筋膜损伤组患者VAS、ODI术前为9.26±0.82、73.96%±1.38%,术后为1.23±0.87、22.27%±1.25%。腰背筋膜损伤组患者术后残留的疼痛较无腰背筋膜损伤组患者更为严重;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椎体成形术后残留腰背部疼痛与腰背筋膜损伤具有相关性。
徐人杰朱国清蔡小强喻兆恒陈广祥邹天明王东来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腰背痛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