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香
- 作品数:17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面上项目北京市教委科技计划面上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玉米幼苗茎尖分生组织转基因浸染培养皿
- 本实用新型的玉米幼苗茎尖分生组织转基因浸染培养皿,盒体包括用于承装菌液的下盒体以及可以分别与下盒体可拆卸地配合连接的第一上盒体、第二上盒体,第一上盒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支承板,第一支承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筛孔,第一筛孔的轴线...
- 王维香殷悦孙轩曹昭君李昱
- 文献传递
- 玉米幼苗培育装置
- 本实用新型的玉米幼苗培育装置,包括培育箱以及用于遮挡培育箱的设置于培育箱的顶部的遮盖,培育箱包括箱体,箱体内设置有多个竖直设置的隔板,多个隔板将箱体内的空间分隔为多个隔间,每一隔间内设置有可由箱体底部抽出的容纳箱,容纳箱...
- 王维香
- 文献传递
- 玉米E3泛素连接酶类基因ZmGW2-1的克隆及表达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提高玉米产量是玉米育种的重要目标,而籽粒大小和粒重是禾谷类作物产量的重要构成因子。本研究根据水稻中已克隆的决定籽粒产量的主效基因Os GW2(RING型E3泛素连接酶)的序列信息,利用3’-RACE和RT-PCR技术从玉米基因组中分离出其直系同源基因,并对克隆的目的基因进行序列及组织表达特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克隆得到的玉米同源基因编码区长为1287 bp,编码428个氨基酸残基。Blastx功能分析发现该基因编码E3泛素连接酶类蛋白,该基因的编码序列与Os GW2的编码序列相似度高达83%,将其暂时命名为ZmGW2-1,且ZmGW2-1在雌穗中高度表达,表明该基因可能参与玉米雌穗的发育调控。该基因的克隆为进一步分析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 孔曼丽李彩云孙清鹏卢敏王维香潘金豹韩俊
- 关键词:玉米E3泛素连接酶克隆
- 新农科精神融入农学类课程思政建设被引量:4
- 2023年
- 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对于农学类专业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三农”情怀,让学生成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思政课程在课程教学中尤为重要,对培养农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论述农学类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对策,并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农学相关课程思政建设进行探索。
- 王维香赫淇萱
- 水稻育种装置
- 本实用新型的水稻育种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设置有用于盛装水稻种子的套筒,套筒可升降地安装于所述箱体内,套筒的底部设置有漏水孔,箱体内还设置有搅拌器,当所述套筒升起时,搅拌器用于搅拌所述套筒内的水稻种子。本实用新型的水稻育...
- 王维香
- 文献传递
- 玉米ZmCKX基因的克隆及分析
- 2015年
- 细胞分裂素氧化酶降解细胞分裂素,从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克隆和分析玉米细胞分裂素氧化酶基因(Zm CKX),为研究Zm CKX在玉米抗逆反应中的作用奠定基础。运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了Zm CKX基因的c DNA全长,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结果表明,PCR扩增出一条约1035 bp的片段,与目的片段大小相似。将目的片段与p MD-19t构建的p MDZm CKX重组质粒并转化为DH5α,经检测片段与原始片段大小相同。Blastn分析结果表明,其与Zm CKX1的相似性为99%。对该基因序列分析表明,Zm CKX基因编码的蛋白的开放阅读框为1035 bp,起始位点为23 bp,终止位点为1057 bp。Zm CKX基因长1035 bp,编码344个氨基酸。它与Zm CKX1基因核苷酸同源性99%。Zm CKX基因编码的蛋白是存在于细胞质中的亲水蛋白。
- 刘建怡张彦彦宋玉峰潘金豹韩俊南张杰王维香史利玉王晔孙清鹏卢敏
- 关键词:玉米克隆原核表达载体
- 玉米ZmCCT基因缺失区段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蛋白表达
- 2021年
- [目的]旨在纯化玉米ZmCCT基因缺失区段的原核表达蛋白。[方法]依据ZmCCT氨基酸序列中的CCT保守功能区,利用PCR技术获得ZmCCT基因的缺失突变体DNA片段,分别构建4个原核蛋白表达缺失区段。[结果]成功获得3个缺失区段的原核蛋白:ZmCCT_(1-300),ZmCCT_(300-540)和ZmCCT_(1-540)。[结论]该研究不仅有助于ZmCCT多克隆抗体的纯化,还将为探索ZmCCT的抗病分子机理奠定基础。
- 徐阳崔丽娥赵新玉张兆恒王丽宋亚申王维香
- 关键词:玉米茎腐病
- 基于OsGS5的玉米同源基因ZmGS5的克隆
- 2014年
- 高产是玉米育种的重要目标,籽粒大小是决定籽粒产量的重要因子。OsGS5是水稻中已克隆的控制籽粒长度和千粒重的主效基因,编码丝氨酸羧肽酶。本研究利用OsGS5基因编码序列比对玉米同源EST序列,并对EST序列进行拼接,根据拼接后的EST序列设计3′-RACE基因特异引物,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克隆出玉米同源基因的3′端基因片段,经测序发现该基因片段长度为981bp,功能注释后发现该基因编码丝氨酸羧肽酶,与水稻OsGS5基因编码蛋白具有高度同源性,将该基因暂时命名为ZmGS5。
- 李彩云孔曼丽孙清鹏卢敏王维香潘金豹韩俊
- 关键词:玉米克隆
- 玉米ZmGW2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 2013年
- [目的]在玉米基因组中克隆QsGW2的直系同源基因片段,并对目标基因进行序列分析。[方法]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在玉米基因组中克隆OsGW2的直系同源基因,结果得到长度为1 156 bp的cDNA片段,将该基因命名为ZmGW2。并将该基因在玉米基因组序列中进行比对。[结果]克隆得到的ZmGW2基因序列对应于玉米基因组GRMZM2G007288基因,该基因的编码蛋白质序列与OsGW2蛋白序列的相似性为78%,基因组注释为编码E3泛素连接酶类基因。[结论]该片段的获得可为ZmGW2全长cDNA的克隆和功能验证提供序列信息。
- 孔曼丽李彩云孙清鹏卢敏王维香潘金豹韩俊
- 关键词:玉米克隆
- 栗疫病菌侵染板栗枝条的显微观察被引量:3
- 2022年
- 栗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栗属植物的病害。为了明确栗疫病菌侵染板栗枝条的过程及侵染的关键时间点,本研究利用病理组织切片技术、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技术对栗疫病菌侵染板栗枝条的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接种栗疫病菌后0~5 h,菌丝先降解枝条表皮,进行横向营养生长的同时沿着伤口纵向侵染,为进入皮层做准备;接种后6 h病菌开始在表皮定殖,并侵入皮层;接种后9 h在皮层可观察到侵染性菌丝沿着细胞间隙向相邻细胞延伸;接种后12 h栗疫病菌侵入韧皮部,在皮层的侵染面积扩大。随着侵染程度加深,皮层、韧皮部等处细胞被菌丝降解,最终在形成层附近聚集。接菌后9 h为栗疫病菌侵染板栗枝条的关键时间点。
- 郝雅琼刘红星王泽华聂兴华李伊然陈旭王维香秦岭邢宇
- 关键词:栗疫病菌侵染过程显微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