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铭

作品数:29 被引量:205H指数:9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23篇农业科学
  • 6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7篇玉米
  • 7篇水稻
  • 7篇气象
  • 5篇灾害
  • 5篇农业气象
  • 4篇土壤
  • 4篇气候
  • 4篇气象灾害
  • 3篇年景分析
  • 3篇气候变化
  • 3篇冷害
  • 3篇积温
  • 3篇干旱
  • 2篇单产
  • 2篇地温
  • 2篇生长期
  • 2篇生育
  • 2篇生育期
  • 2篇水稻产量
  • 2篇土壤湿度

机构

  • 29篇黑龙江省气象...
  • 14篇黑龙江省气象
  • 6篇中国气象局
  • 2篇海林市气象局
  • 2篇通河县气象局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中国气象局沈...
  • 1篇黑龙江省气候...
  • 1篇佳木斯市气象...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29篇王铭
  • 14篇姜丽霞
  • 10篇朱海霞
  • 8篇王秋京
  • 8篇吕佳佳
  • 8篇李秀芬
  • 7篇闫平
  • 7篇王萍
  • 7篇曲辉辉
  • 5篇宫丽娟
  • 5篇王冬冬
  • 5篇李宇光
  • 5篇翟墨
  • 4篇纪仰慧
  • 4篇于瑛楠
  • 4篇赵慧颖
  • 4篇王铭
  • 3篇刘丹
  • 3篇王晾晾
  • 3篇朱海霞

传媒

  • 7篇黑龙江气象
  • 3篇黑龙江农业科...
  • 3篇现代化农业
  • 3篇灾害学
  • 2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大豆科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 1篇农学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2
  • 5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09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土壤质地与干旱程度对玉米出苗的影响被引量:9
2014年
为了进一步调整细化黑龙江省干旱等级划分范围,以郑丹958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称重控水法,研究不同土壤质地、不同干旱程度对玉米出苗及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土壤干旱程度对玉米出苗率、出苗时间、株高和苗期作物表象影响显著,不同质地的土壤干旱等级也各不相同。壤土土壤相对湿度在70%、粘壤土土壤相对湿度在75%、砂壤土土壤相对湿度在65%时,玉米出苗率、株高、叶面积等指标较高,适宜培育壮苗。当壤土土壤相对湿度在60%~70%、粘壤土土壤相对湿度在65%~75%、砂壤土土壤相对湿度在55%~65%时,玉米出苗率、株高、叶面积等指标均明显降低,生长受到抑制;壤土60%以下的土壤相对湿度、粘壤土65%以下的土壤相对湿度以及砂壤土55%以下的土壤相对湿度,不适宜玉米播种。
王秋京王冬冬董洋吕佳佳曲辉辉王晾晾宫丽娟王铭马国忠
关键词:土壤质地土壤干旱玉米出苗率
1971-2015年黑龙江省极端气温指数变化特征被引量:3
2021年
为了解黑龙江省极端气温的变化特点及规律,提供气象灾害预警理论依据。利用黑龙江省80个气象站点1971-2015年逐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观测资料,采用国际通用的极端气温指数定义计算了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霜冻日数、结冰日数、夏天日数,利用趋势分析、小波分析、EOF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极端气温指数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和夏天日数均呈增加趋势,霜冻日数和结冰日数呈减少趋势。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结冰日数、夏天日数空间分布模态呈现一致的正变化趋势,霜冻日数空间分布模态呈现正、负相间变化趋势。极端气温指数受地理环境影响较大,区域特征差异明显。近44 a时间尺度上各种极端气温指数存在3种较为明显的周期变化,即22-28 a长周期,10-18 a中周期,5-8 a短周期。
田宝星殷世平郭立峰刘丹张恒翀王铭
关键词:气候变化极端气温指数EOF分析小波分析
气象条件对三江平原水稻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2024年
选用2018—2019年三江平原水稻分期移栽观测资料、气象资料和籽粒品质检测资料,采用Duncan多重极差检验、Friedman秩检验、相关分析、产量与品质综合指数等方法,分析气象条件对水稻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气象条件对产量影响显著,产量与抽穗—乳熟期的∑T≥10℃呈极显著正相关,该值684.8℃为水稻获得理想产量的积温指标。气象条件对籽粒氨基酸、脂肪酸含量影响显著,各类氨基酸、脂肪酸含量与气象条件相关性各有特点。总体上,氨基酸含量与抽穗—乳熟期的ΔT、移栽—成熟期的T_(max)分别呈极显著、显著负相关;脂肪酸含量与移栽—成熟期的T和T_(max)、孕穗—成熟期的ΔT呈极显著负相关。抽穗—乳熟期ΔT为5.1℃和孕穗—成熟期ΔT为7.0℃分别是获得理想氨基酸、脂肪酸含量的气温指标。气象条件对籽粒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影响,而对籽粒脂肪、淀粉、直链淀粉含量影响显著;随着移栽期推迟,脂肪和直链淀粉含量降低,淀粉含量增加。总体上,水稻产量和营养品质与抽穗—乳熟期T min呈显著正相关,在三江平原,水稻适宜移栽期为气温稳定通过13.0℃,移栽日期为5月19日左右,上述条件下水稻栽培可获得高产、优质、高效。可见,合理调控作物播种或移栽期是农业生产中改善作物产量与品质的有效方法,可促进农业生产增产、提质、增效。
高永刚王芳王艳韩俊杰韩俊杰高峰姜丽霞孙胜阳
关键词:营养品质
黑龙江省玉米生长期冷害与干旱混合发生对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3
2019年
基于1981-2016年黑龙江省玉米农业气象观测站资料,利用国家气象行业标准中≥10℃积温距平、水分亏缺指数(KCWDI)指标分别判识玉米出苗-抽雄期冷害、干旱,规定同一站点同一年份内冷害、干旱均有发生为2种灾害混合发生,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以逐步回归方法构建积温距平、KCWDI与玉米单产的关系,并探讨2种灾害混发逆境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81-2016年间,研究区玉米出苗-抽雄期≥10℃积温距平对气候变暖具有明显响应,呈显著增加趋势(P<0.01),空间上呈北低南高特征;KCWDI随时间呈波动式下降变化(P>0.05),空间上表征为西多东少趋势,较好反映研究区水分资源配置特征;在分析期内,各站玉米出苗-抽雄期冷害、干旱混合发生年数为2~12年,研究区累计发生94年,两种灾害混合发生随时间呈减少趋势,1990年代中期以前密集发生,之后发生频率下降,空间上,两种灾害混合发生表现为由西至东减少趋势,松嫩平原西部为频发区;玉米出苗-抽雄期≥10℃积温距平、KCWDI与玉米单产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或P<0.01),≥10℃积温距平下降、KCWDI增大,玉米产量呈下降趋势;玉米出苗-抽雄期冷害与干旱混发逆境对玉米产量以负效应影响为主。
姜丽霞姜丽霞吕佳佳曲辉辉杨晓强李秀芬李秀芬王铭王铭
关键词:冷害干旱玉米产量
1971-2018年黑龙江省玉米需水量演变特征被引量:1
2021年
明确黑龙江省玉米需水量时空演变特征,可为农田水分管理、保证玉米稳产提供理论依据。基于逐日气象资料,计算玉米需水量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在玉米生长季内,吐丝-乳熟期需水量最大,出苗-三叶期、抽穗-吐丝期需水量相对较小;1970s-2010s玉米需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1970s-1980s和2000s-2010s下降趋势显著;各发育阶段玉米需水量空间变化趋势不一,大部发育时段西部多于东部,全生长季玉米需水量南部多于北部,西部多于东部。
王冬冬项婷婷王铭翟墨刘丹曲辉辉
关键词:需水量玉米
≥10℃积温距平对玉米不同发育期冷害的判定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被引量:7
2016年
为了揭示冷害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为玉米生产趋利避害及种植结构调整提供气象参考,笔者利用1980—2014年15个农业气象站的资料,基于≥10℃积温距平指标,对玉米出苗—七叶期、出苗—抽雄期、出苗—乳熟期的冷害进行动态判识,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并建立积温距平与玉米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1980—2014年间,研究区玉米3个发育时期内的冷害年数为7-17年,冷害随时间呈减少趋势,对气候变暖具有明显的响应;空间上呈北多南少特征,并具有群发性、区域性和局地性特点;(2)研究期间,玉米3个发育时期的≥10℃积温距平具有16年左右的周期变化,1995年以前偏冷,之后偏暖;(3)在3个发育时期,研究区分别有13%、60%、67%的站点≥10℃积温距平与玉米单产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积温距平为100-200℃·d利于玉米高产。以出苗—乳熟期分析热量与产量的关系效果最好;(4)≥10℃积温距平指标判识玉米冷害具有生物学和农学意义,有效提升作物冷害判识的客观性。
姜丽霞王铭朱海霞宫丽娟曲辉辉
关键词:玉米单产
黑龙江省玉米生长季自然降水与有效降水对比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明确玉米实际自然水分供应规律,可为合理进行农田灌溉、适时安排农事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基于黑龙江省69个气象台站1971-2018年逐日降水资料和美国农业部土壤保持局推荐方法,计算并对比分析黑龙江省玉米生长季自然降水和有效降水。结果表明:(1)不同生育阶段和时段间,有效降水和自然降水变化趋势一致;(2)不同生育阶段间,有效降水占比在春季及春秋较高,在盛夏最低,变化范围为35%-56%;(3)不同时段间,有效降水占比1970s最高,达45%,1980s、1990s和2010s相对较低,不足42.5%;(4)多数发育阶段及整个生长季有效降水占比总体分布特征呈东高西低趋势。
王冬冬翟墨刘丹王铭项婷婷
关键词:有效降水自然降水玉米
黑龙江省水稻生长季积温计算方法被引量:15
2017年
以水稻为例,根据温强系数研究成果和温度日变化事实,探索一种集农学和生物学意义的积温计算方法。研究表明:利用日极端温度,通过正弦分段模拟,并经订正方程可以模拟出与实际情况相似的日温度连续变化;利用方程分段模拟出低于20℃、高于30℃的水稻温强系数,拓展了水稻温强系数的研究成果,获得了水稻三基点温度范畴的温强系数;温强系数实质是对水稻温度三基点学说的具体度量;通过时温度当量和日温度当量,实现了对水稻整个生长时期的任意时段的热量条件进行无缝量化。以哈尔滨市为例,分析了1961-2015年近55年的水稻当量积温时间特征。因计算积温时考虑了温度三基点及温度日变化的事实,提高了当量积温计算的精确度,能够突出时间和空间上的热量差异。
朱海霞李秀芬王萍李宇光王铭王秋京姜丽霞
关键词:积温水稻
寒地水稻关键生育期涝害的过程雨量指标构建被引量:12
2019年
建立寒地水稻涝害的过程雨量指标对寒地水稻应对气候变化、防灾减灾、安全生产意义重大。本研究以黑龙江省粳稻为研究对象,基于1961—2000年长序列水稻灾情史料、生育期资料及研究区73个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反演水稻关键生育期涝害的降水日数及过程雨量,建立寒地水稻涝害样本过程雨量序列。利用K-S分布拟合检验,采用置信区间下限值确定阈值方法,构建寒地水稻涝害过程雨量等级指标;并用预留的灾害样本对指标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农田排水不畅条件下,降水过程在1~3 d之间水稻轻度、中度和重度涝害雨量下限值分别为分蘖期48、89、136 mm,抽穗期44、87、102 mm;降水过程在4~7 d之间水稻轻度、中度和重度涝害雨量下限值分别为分蘖期68、97、142 mm,抽穗期66、103、127 mm。指标计算结果与历史灾情记录吻合度较高。研究结果为开展寒地水稻灾损定量评估提供基础支撑。
吕佳佳吕佳佳石磊王晾晾石磊朱海霞王铭王铭
关键词:寒地水稻生育期洪涝灾害
高寒区温度三因子的时间变化及其与水稻产量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利用高寒区——黑龙江省44个气象观测站1980-2014年气象资料和水稻单产资料,以旬为时间单元将生长季(5-9月)划分为15个研究时段,引入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3个温度因子,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温度三因子的时间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并构建温度因子与水稻产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1980-2014年间,研究区作物生长季内各研究时段温度三因子随时间总体以升高为主,其中最低气温升温显著。5-6月是温度升高较快时期,升温形势表征为最低气温与最高气温升温显著不对称。(2)1980-2014年间,5月中旬至下旬、6月下旬至7月中旬、9月中旬至9月下旬有气温因子发生突变,突变主要发生在1980年代末至21世纪初,突变后升温剧烈,升幅为1.2~2.2℃。(3)研究期间,研究区水稻生长季内大部研究时段的温度因子与水稻单产相关显著(P<0.01,P<0.05),5-7月是温度三因子与水稻单产相关最显著的时间段,其中最低气温与水稻单产相关最显著。(4)1980-2014年间,在不同研究时段内,温度单因子均与水稻单产呈正相关,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对产量的影响为正效应。温度各因子每升高1℃,水稻单产升高幅度为307~722 kg/hm2。
姜丽霞宫丽娟刘泽恩于瑛楠王铭赵慧颖
关键词:水稻产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