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冰

作品数:105 被引量:1,217H指数:27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四川省重点科学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3篇期刊文章
  • 15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6篇天文地球
  • 48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52篇盆地
  • 51篇四川盆地
  • 21篇震旦
  • 20篇碳酸
  • 20篇碳酸盐
  • 19篇盐岩
  • 19篇碳酸盐岩
  • 18篇油气
  • 18篇勘探
  • 18篇成藏
  • 17篇灯影组
  • 15篇震旦系
  • 14篇地质
  • 13篇储层
  • 10篇地质意义
  • 10篇飞仙关组
  • 9篇气藏
  • 9篇测井
  • 8篇台地
  • 8篇气田

机构

  • 82篇中国石油天然...
  • 43篇西南石油大学
  • 27篇中国石油西南...
  • 20篇中国石油
  • 6篇成都理工大学
  • 6篇南京大学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贵州大学
  • 1篇国家地质实验...
  • 1篇长江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西华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中国石化石油...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中国石油集团...
  • 1篇国土资源

作者

  • 105篇罗冰
  • 32篇文龙
  • 29篇谭秀成
  • 21篇李凌
  • 15篇刘宏
  • 14篇张玺华
  • 12篇杨雨
  • 12篇杨跃明
  • 12篇王文之
  • 10篇山述娇
  • 10篇罗文军
  • 9篇夏茂龙
  • 9篇张亚
  • 8篇夏吉文
  • 8篇邹娟
  • 8篇刘冉
  • 7篇洪海涛
  • 7篇陈聪
  • 7篇赵路子
  • 7篇彭瀚霖

传媒

  • 12篇天然气工业
  • 8篇石油勘探与开...
  • 7篇天然气地球科...
  • 7篇古地理学报
  • 6篇中国石油勘探
  • 5篇石油学报
  • 5篇天然气勘探与...
  • 5篇西南石油大学...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沉积学报
  • 2篇地质论评
  • 2篇石油实验地质
  • 2篇地层学杂志
  • 2篇断块油气田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海相油气地质

年份

  • 9篇2023
  • 8篇2022
  • 15篇2021
  • 15篇2020
  • 9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9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10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特征研究——以四川盆地高磨地区灯影组为例被引量:41
2016年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属于新元古界最后一套地层,也是四川盆地第一套沉积岩盖层。岩性以质纯色浅的白云岩为主,并且经历了多期复杂的成岩作用,因此其沉积环境始终是研究的难点和争议的焦点。本文以盆地周缘的野外剖面、钻井岩心、测井资料及分析化验等资料为基础,以岩石学、沉积学和石油地质学等理论为指导,并结合现代叠层石沉积特征,对灯影组岩石学特征、沉积环境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表明:1灯影组的岩石类型可分为3个亚类和12个微类,其中贫藻段主要由晶粒云岩、凝块状云岩、粒屑云岩等组成,通常发育于一个完整沉积旋回的早—中期;富藻段主要由层纹状云岩、叠层状云岩、泡沫状云岩组成,通常形成于一个沉积旋回中—晚期;2四川盆地灯影组沉积相主要为浅水局限台地相,可细分为藻丘、颗粒滩、台坪、潟湖4个亚相。研究区以藻丘亚相为主,藻丘可进一步细分为丘基、丘核、丘盖3个微相;3优质储层受相控特征明显,台内颗粒滩相和藻丘相储集物性最好,尤其是两者叠合形成的"丘滩复合体"。总之,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的天然气勘探将围绕着微生物岩展开。
王文之杨跃明文龙罗冰罗文军夏茂龙孙赛男
关键词:微生物岩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
四川盆地雷口坡组富有机质页岩的发现及盐下勘探新领域被引量:6
2021年
目前,对于四川盆地雷口坡组富有机质页岩及其沉积环境还未见报道。为此,以盆地内最新钻井、取心资料为基础,通过岩心、薄片观察,结合X⁃射线衍射全岩矿物分析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指标判识,开展了雷口坡组富有机质页岩岩石学特征研究,分析了富有机质页岩沉积古环境,探讨了有机质富集主控因素,指出了雷口坡组盐下领域勘探潜力。结果表明:①四川盆地雷口坡组富有机质页岩可划分出黏土质钙质混合页岩、钙质页岩2种页岩岩相,有机碳含量为0.58%~1.08%,R_(O)值为2.36%~2.40%;②Sr/Cu、Sr/Ba、B/Ga、V/(V+Ni)、古氧相替代系数等指标指示雷口坡组富有机质页岩总体处于干热、咸水、缺氧环境;③生烃潜力评价显示,样品中黏土质钙质混合页岩为好烃源岩,钙质页岩、灰岩为较好—好烃源岩,高古生产力和缺氧环境是有机质富集和保存的重要条件;④四川盆地雷口坡组富有机质页岩可能形成自生自储型、旁生侧储型和下生上储型3种成藏组合类型。结论认为:在综合考虑富有机质页岩发育分布、源储配置和保存条件下,眉山—南充—巴中、雅安—洪雅一带是四川盆地雷口坡组盐下勘探的最有利地区,遂宁—广安一带是雷口坡组盐上勘探的最有利地区。
孙豪飞罗冰文龙王锦西周刚文华国霍飞戴鑫何昌龙
关键词:四川盆地雷口坡组烃源岩生烃潜力
磨溪地区灯影组顶部石灰岩归属探讨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3
2018年
钻井显示在磨溪地区上震旦统灯影组顶部的局部区域发育了一套最厚达30 m的石灰岩地层,该套石灰岩地层的时代划分存在争议。但对于磨溪地区灯四段而言,其顶部地层界线的准确识别是对其内部岩溶发育带预测的基础。通过对磨溪地区灯影组顶部石灰岩的薄片及岩心观察分析,发现:(1)薄片上可见大量具有寒武系代表性的"小壳类"化石;(2)此套石灰岩与下伏的白云岩地层间存在风化面。由此认为:(1)此套石灰岩属于寒武系底部的麦地坪组;(2)在此套石灰岩残留厚度较大的区域,地震上曾认为是筇竹寺组与灯影组界线的波阻抗界面,实际上是筇竹寺组与残留的麦地坪组所形成的反射界面,在进行储层预测时应对震旦系顶界深度进行相应校正;(3)磨溪地区灯四段尤其是无麦地坪组石灰岩残留的区域可能受到了桐湾运动Ⅱ幕与Ⅲ幕2次抬升剥蚀。
罗文军刘曦翔徐伟罗冰王丽英舒婷张淼
关键词:四川盆地晚震旦世灯影组石灰岩小壳化石
表生岩溶系统中浅埋藏构造-热液白云岩成因——以四川盆地中部中二叠统茅口组为例被引量:37
2016年
基于露头、岩心、薄片及地球化学分析,对四川盆地中部中二叠统茅口组白云岩成因进行了研究。茅口组白云岩按宏微观组构可分为镶嵌状细晶白云岩和半自形—自形的硅质细晶白云岩,其地球化学特征差异明显。成因分析发现,晚二叠世龙潭组沉积早期,基底断裂沟通不充足的幔源和海源流体进入岩溶系统,与封存的壳源流体不同程度混合;在疏松多孔洞的岩溶系统内,充填的碳酸盐砂云化形成半自形—自形白云石;不充足的幔源热液与先期岩溶系统中流体混合,主要叠合改造先期岩溶系统中形成的孔渗性能优良而热液量相对充足区域,可导致灰岩角砾和围岩白云石化,形成他形镶嵌状白云石;后期因龙潭组沉积增厚使岩溶系统封隔,深部不充足的幔源热液与先期岩溶系统中流体混合,主要叠合改造先期岩溶系统中形成的孔渗性能优良的白云岩,而对较致密的他形镶嵌状细晶白云岩影响较小,从而形成了两类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差异明显的白云岩。结果表明,白云岩优质储集层和储渗体的形成主要与大陆型早成岩期层控岩溶相关,因此针对中二叠统茅口组的勘探应转变为按岩溶型储集层勘探的思路。
刘宏马腾谭秀成曾伟胡广肖笛罗冰山述娇苏成鹏
关键词:热液白云岩四川盆地
蜀南地区飞仙关组高精度层序地层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针对四川盆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层序地层存在多种不同划分方案,以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方法为指导,以蜀南地区飞仙关组台地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为研究对象,以野外露头剖面、岩芯、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为基础,综合应用岩性突变面、沉积相转换面、沉积物空间堆积样式的变化、早期成岩变化、电测井曲线特征以及地震反射特征等标志,识别出不同级次的11个层序界面,据此将本区飞仙关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TSQ1和TSQ2)和10个四级层序,其中TSQ1可细分出6个四级层序,TSQ2可再分出4个四级层序,并将其与传统地层单位进行对比:三级层序TSQ1和TSQ2分别对应于飞一段+飞二段地层和飞三段+飞四段地层。通过层序地层对比和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指出这些层序在全区均具有良好的可对比性和等时性,每个层序均具有快速海侵到缓慢海退的特点,均由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构成,未发现低位体系域和凝缩段。层序与储层关系的研究表明,四级层序Ⅲ和Ⅷ是台内鲕滩这种有利储集相带的主要发育层位,所形成的滩相鲕粒灰岩储层与高位体系域的向上变浅序列和早期暴露及其所导致的大气淡水淋溶改造有关,平面上集中分布于中东部地区。
廖明光周素彦罗冰李凌牟晓慧夏吉文周小刚冯钰
关键词:层序地层层序界面层序格架飞仙关组三叠系
生烃潜力法在深层页岩气资源评价中的应用——以四川盆地五峰—龙马溪组优质烃源岩为例被引量:6
2021年
为了深入认识和评价深层页岩气资源潜力,以四川盆地五峰—龙马溪组优质烃源岩为例,采用生烃潜力法对深层页岩气资源潜力进行评价.基于五峰—龙马溪组优质烃源岩的基本地质特征分析,建立该套烃源岩的生排烃模式,恢复并定量表征其生烃、排烃及残留烃过程,进而计算得到页岩气地质资源量,认为生烃潜力法在深层页岩气资源评价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五峰—龙马溪组优质烃源岩分布面积广,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干酪根类型以Ⅰ型为主,处于高—过成熟演化阶段;五峰—龙马溪组优质烃源岩在等效镜质体反射率R_(o)为0.5%和0.7%时分别进入生烃门限和排烃门限,截至现今累计生烃量达1.36×10^(12) t,累计排烃量达1.12×10^(12) t,累计残留烃量为528×10^(8) t;五峰—龙马溪组优质烃源岩的页岩气地质资源量为25.69×10^(12) m^(3),可采资源量为4.78×10^(12) m^(3).综合评价分析认为,四川盆地五峰—龙马溪组优质烃源岩具有巨大的页岩气资源潜力,是四川盆地深层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主战场.
李敏庞雄奇庞雄奇罗冰曹埒焰胡涛胡涛李昌荣
关键词:页岩气资源评价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安岳特大型气田下寒武统龙王庙组优质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被引量:42
2015年
四川盆地安岳特大型气田龙王庙组储层主要岩性为残余颗粒白云岩及结晶白云岩,储集空间以溶蚀孔洞为主,其次为残余粒间孔及晶间孔,平均孔隙度为4.24%,平均厚度为36m,属裂缝—孔洞型储层及裂缝—孔隙型储层。储层发育的岩相古地理背景为内缓坡相,发育的物质基础是颗粒碳酸盐岩,其纵向演化及横向展布受颗粒滩亚相的控制。龙王庙组优质储层形成的建设性因素包括:1颗粒碳酸盐岩的粒间孔奠定了储集空间形成的基础;2准同生期大气淡水的淋滤溶蚀作用形成了大规模发育的溶蚀孔洞;3同时或稍后发生的准同期白云岩化作用有利于早期孔隙的保存;4加里东期表生岩溶作用改善了储集性能;5构造破裂及埋藏溶蚀作用进一步改善了储集性能。储层经历的破坏性作用主要为胶结作用及压实作用,其次为热液矿物充填及沥青充填。沉积及成岩作用综合分析确认,龙王庙组优质储层形成的必要条件是发育颗粒滩,准同生期大气淡水淋滤溶蚀作用、早期白云岩化作用和加里东期的表生岩溶作用分别决定了大面积分布孔洞型储层的形成、早期形成孔隙的保存和最优质孔洞型储层的形成。因此,龙王庙组优质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是"优势相带+准同生期大气淡水淋滤溶蚀作用+准同生期白云岩化+表生岩溶作用"。
张建勇罗文军周进高王勇唐松罗冰潘立银倪超谷明峰李文正
关键词:四川盆地储层成因
川东铁山—黄泥塘地区飞仙关组鲕滩储层主控因素被引量:8
2012年
根据岩心、物性、压汞、薄片等资料,对川东铁山—黄泥塘地区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的特征及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飞仙关组鲕粒储集岩以鲕粒云岩和鲕粒灰岩为主,主要储集空间为残余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铸模孔;鲕滩储层基本属于中孔、中渗特征,局部井段存在高孔、高渗层;储层的发育程度受沉积环境、海平面相对变化和成岩作用影响,沉积环境决定了鲕滩储层分布范围,为典型的相控型储层,受次级海平面变化影响,形成了本区飞仙关组多旋回滩体叠置样式,并有利于鲕滩早期云化及溶蚀,优质储层主要发育在单滩体中上部;而优质鲕滩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为原生粒间孔和早期溶蚀及云化作用形成的早期孔经埋藏溶蚀改造而成,储层为早期孔保存叠合构造破裂-埋藏溶蚀成因。
余娜姜楠刘宏罗冰赵路子
关键词:鲕滩储层飞仙关组
四川盆地西北部二叠系栖霞阶层序地层特征及地质意义被引量:19
2020年
基于露头、钻井岩心和测录井资料,采用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方法,将四川盆地西北部二叠系梁山组+栖霞组作为一个整体予以解剖,识别出梁山组底界面(Ⅰ型)、栖一段与栖二段界面(Ⅱ型)和栖霞组与茅口组界面(Ⅰ型)3个三级层序界面,将中二叠统栖霞阶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下部的SQ1层序对应梁山组+栖一段,上部的SQ2层序对应栖二段。通过栖霞阶层序地层格架分析,发现栖霞阶地层存在"底超顶削"的充填规律,统计并绘制SQ1与SQ2层序地层厚度等值线图,对研究区栖霞阶SQ1初期和SQ2期构造—古地理格局进行了恢复,在明确SQ2期为栖霞阶主要成滩期的基础上,结合岩溶发育单元及白云岩展布特征,讨论栖霞阶油气储集意义。结果表明:区内栖霞阶存在北西、北东向隆坳分异,汉南隆起、川北隆起、北缘隆起与广元—旺苍凹陷始终控制了区内沉积格局,指出广元—旺苍海槽雏形始于二叠系栖霞阶。研究区岩溶白云岩孔洞型储集层区与环广元—旺苍凹陷周缘的灰岩岩溶型储集层区为有利的勘探区。
胡笙谭秀成罗冰罗冰张本健张亚芦飞凡李明隆
关键词:层序地层地质意义栖霞阶四川盆地
川中—川西地区灯影组沉积层序特征及其对天然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被引量:29
2016年
近期在四川盆地川中安岳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发现了大气藏,持续深化优质储层展布规律、源储配置关系等地质认识,对拓展该区的油气勘探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对川中—川西地区灯影组层序格架特征、沉积充填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沉积过程对储层发育和分布、源储配置关系等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1)德阳—安岳古裂陷总体上呈北西向展布,具有北宽陡、南窄缓的形态特征,且存在灯二期、灯四期2个裂陷边界,其中灯二期裂陷在德阳—内江一带呈"U"形展布;(2)灯影组可划分为4个Ⅲ级层序(SQ1~SQ4),SQ3时期,川中高石梯—磨溪地区可识别出完整的海进超覆和海退进积沉积反射结构,发育灯四段早—中期台缘带;(3)古裂陷在震旦系沉积之前就已有雏形,前震旦裂谷的继承性活动影响了震旦系的沉积充填及岩相展布;(4)SQ2、SQ4时期分别形成的灯二、灯四段裂陷边缘以及SQ3时期形成的灯四段早期台缘带是优质储层的有利分布区带;(5)环古裂陷下寒武统烃源区的灯二、灯四段边缘均具有侧接式源储配置关系,古裂陷东侧向川西北延伸的边缘带具有较好的天然气成藏潜力。
文龙杨跃明游传强张玺华彭瀚霖王文之罗冰罗文军
关键词:震旦纪气藏形成沉积构造背景沉积充填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