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玺华

作品数:69 被引量:522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4篇学位论文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6篇天文地球
  • 21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0篇盆地
  • 19篇四川盆地
  • 19篇储层
  • 15篇勘探
  • 14篇茅口组
  • 11篇灯影组
  • 10篇油气
  • 9篇震旦
  • 8篇地震
  • 8篇层序
  • 7篇盐岩
  • 7篇岩石
  • 7篇震旦系
  • 7篇碳酸
  • 7篇气藏
  • 7篇白云岩
  • 6篇地层
  • 6篇地震预测
  • 6篇地质
  • 6篇震旦系灯影组

机构

  • 38篇中国石油天然...
  • 29篇成都理工大学
  • 14篇中国石油西南...
  • 12篇中国石油
  • 3篇西南石油大学
  • 2篇西华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桐乡市建设工...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集团...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69篇张玺华
  • 18篇罗冰
  • 16篇文龙
  • 16篇陈聪
  • 14篇彭瀚霖
  • 12篇田兴旺
  • 12篇汪华
  • 11篇山述娇
  • 9篇张亚
  • 8篇林良彪
  • 8篇陈洪德
  • 7篇张本健
  • 7篇陈双玲
  • 6篇曹华
  • 5篇陈延贵
  • 5篇袁海锋
  • 5篇贺振华
  • 4篇陈骁
  • 4篇周刚
  • 4篇杨雨

传媒

  • 8篇天然气工业
  • 6篇天然气地球科...
  • 4篇天然气勘探与...
  • 3篇中国石油勘探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3篇石油天然气学...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沉积学报
  • 2篇断块油气田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2篇古地理学报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岩溶
  • 1篇煤田地质与勘...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海相油气地质
  • 1篇石油地球物理...
  • 1篇四川地质学报
  • 1篇Applie...

年份

  • 2篇2025
  • 8篇2024
  • 8篇2023
  • 3篇2022
  • 7篇2021
  • 10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9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川东地区中二叠世茅口组台-槽分异演化及常规-非常规天然气勘探有利区新发现
2025年
四川盆地二叠纪裂陷演化过程、沉积充填规律不清,制约了油气勘探。基于露头、最新钻测井和地震资料,划分了川东地区二叠系茅口组层序,研究了地层沉积充填过程。研究表明:裂陷活动从中二叠世早-中期开始,茅(茅口组)一段沉积晚期开始进入初始裂陷期;茅二段沉积早期15#和16#基底断裂活化明显加剧,受南北向拉张应力的影响,研究区变为“南台地、北裂陷”沉积地貌特征;茅二段沉积晚期以后构造活动进一步加强,研究区进入裂陷持续发育期。多期构造-沉积分异过程很可能受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幕式活动影响,形成多期、多个坡折带。石柱、成20井区和张12井区的孤峰段为碳酸盐岩台地内相对低洼区域沉积,内部富有机质,高能滩区与周缘低洼区域孤峰段烃源岩形成良好的源-储配置,有望形成规模勘探区。成23井—忠县台缘浅滩带是天然气有利勘探区。
郭杰肖笛罗冰张本健陈骁张玺华李明隆谭秀成
关键词: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层序地层茅口组
川中—川西地区灯影组沉积层序特征及其对天然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被引量:31
2016年
近期在四川盆地川中安岳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发现了大气藏,持续深化优质储层展布规律、源储配置关系等地质认识,对拓展该区的油气勘探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对川中—川西地区灯影组层序格架特征、沉积充填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沉积过程对储层发育和分布、源储配置关系等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1)德阳—安岳古裂陷总体上呈北西向展布,具有北宽陡、南窄缓的形态特征,且存在灯二期、灯四期2个裂陷边界,其中灯二期裂陷在德阳—内江一带呈"U"形展布;(2)灯影组可划分为4个Ⅲ级层序(SQ1~SQ4),SQ3时期,川中高石梯—磨溪地区可识别出完整的海进超覆和海退进积沉积反射结构,发育灯四段早—中期台缘带;(3)古裂陷在震旦系沉积之前就已有雏形,前震旦裂谷的继承性活动影响了震旦系的沉积充填及岩相展布;(4)SQ2、SQ4时期分别形成的灯二、灯四段裂陷边缘以及SQ3时期形成的灯四段早期台缘带是优质储层的有利分布区带;(5)环古裂陷下寒武统烃源区的灯二、灯四段边缘均具有侧接式源储配置关系,古裂陷东侧向川西北延伸的边缘带具有较好的天然气成藏潜力。
文龙杨跃明游传强张玺华彭瀚霖王文之罗冰罗文军
关键词:震旦纪气藏形成沉积构造背景沉积充填
确定成岩流体演化历史的方法
本申请公开了确定成岩流体演化历史的方法,属于石油天然气勘探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在岩石样品的同一位置上磨制类型不同的多种岩石薄片,获取所述多种岩石薄片中每种岩石薄片的成岩期次;选择所述成岩期次不同的多种所述岩石薄片进行地球化...
罗冰陈聪张玺华汪华袁海锋张亚梁大庆陈双玲谢忱高兆龙朱联强杨雨然张晓丽林怡任纪博
风化壳古岩溶储层地震预测方法-以川东北元坝地区雷口坡组四段为例被引量:2
2015年
川东北元坝地区雷口坡组四段古岩溶储层埋藏深、非均质性强,常规地震储层预测方法难以解释储层的分布发育情况。元坝地区位于岩溶古地貌的岩溶斜坡区,微地貌对岩溶储层分布起到控制作用,其中岩溶残丘是岩溶斜坡上最有利于岩溶储层形成的微地貌单元,且发育于岩溶残丘顶部的铝质泥岩有利于气藏的保存。运用"印模法"、地震反射结构分析等方法,利用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古地貌分析,采用基于匹配追踪时频分析的低频能量增强油气检测技术,最终形成了一整套古岩溶储层地震预测方法,降低了勘探风险。
陈刚张玺华陈勇林良彪文龙林凯
关键词:古岩溶储层预测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鲕粒滩地震识别技术被引量:5
2009年
碳酸岩盐礁滩相带是油气的重要储集场所,近年来逐步成为我国油气勘探工作的重点。其中四川普光特大气田的发现为我国碳酸岩盐生物礁滩气藏的勘探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沉积相带在碳酸岩盐礁滩的分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层序地层、地震地层学与地震属性分析的角度对四川一些地区的鲕粒滩相的识别进行总结。
张玺华贺振华赵思为
关键词:储层沉积相层序地层地震属性分析
岩溶古地貌图的绘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岩溶古地貌图的绘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属于石油勘探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根据侵蚀面的位置、残余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和补偿沉积地层的厚度等值线的位置,绘制研究地层截面图;根据研究地层截面图中侵蚀面的位置...
罗冰马奎田兴旺彭瀚霖张玺华邹娟王云龙山述娇
四川盆地寒武纪龙王庙组沉积相演化及石油地质意义被引量:21
2018年
近年来,四川盆地寒武纪龙王庙组勘探取得重大战略突破,颗粒滩相沉积是储层发育有利相带,寒武纪龙王庙组沉积演化及展布规律研究至关重要。应用层序地层研究思路分析龙王庙组时空沉积演化过程,明确了龙王庙组发育2期沉积旋回,龙王庙组下旋回沉积期盆地自西向东表现为缓坡沉积特征,颗粒滩受乐山-龙女寺古隆起控制,发育在川中地区。四川盆地龙王庙组上旋回沉积期表现为"两隆一凹"沉积格局,该时期川中地区颗粒滩大面积分布,川东地区逐步演化为台地边缘相带,发育颗粒滩白云岩,两者之间的重庆-泸州地区为低洼地貌特征,发育厚层膏岩澙湖沉积,该期龙王庙组沉积表现为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特征。文中建立了四川盆地龙王庙组沉积新模式,揭示了四川盆地寒武纪龙王庙组沉积期碳酸盐缓坡向台地演化的过程,指出重庆-泸州膏岩澙湖沉积造就川中、川东为2个独立滩相储层发育岩性区,川东地区龙王庙组台缘带滩相储层为龙王庙组油气勘探重要新领域。
张玺华罗文军文龙罗冰彭翰霖夏茂龙
关键词:沉积旋回碳酸盐岩台地四川盆地
川西中段地区砂岩碎屑组分变化记录的沉积转型事件被引量:7
2013年
砂岩作为山脉隆升过程中在盆地内的直接记录,其碎屑组分在分析造山带及沉积物源区构造背景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本文应用砂岩碎屑组分特征对比、单井碎屑组分垂向演化特征、Dickinson图解及砂岩的成分成熟度Q/(F+L)与F/L的演变特征四种方法,对川西中段地区侏罗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砂岩碎屑组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认为研究区中侏罗世沙溪庙组受到了来自西部龙门山造山带和北部米仓山—大巴山造山带的复合造山运动的共同影响;(2)通过对川西地区单井碎屑组分垂向对比及砂岩成分成熟度分析,发现在千佛崖组与沙溪庙组界线附近,沉积物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暗示川西地区此时发生了一次重要的沉积转型事件,这与米仓山—大巴山的构造演化密切相关。(3)砂岩碎屑组分的变化反应盆地周缘造山带的活动:早侏罗世—中侏罗世早期,构造相对稳定,砂岩成分成熟度高;中侏罗世中晚期,在米仓山—大巴山逆冲推覆作用的影响下,砂岩成分成熟度低,且具有火山岩岩屑增多的特征;晚侏罗世早期,构造相对稳定,砂岩成分成熟度增高,至晚侏罗世晚期川西地区主要受龙门山造山带的影响,其砂岩特征与龙门山前缘砂岩特征趋于一致。
钱利军张成弓陈洪德林良彪徐胜林欧莉华张玺华
关键词:侏罗纪
层序地层格架内的储层地震预测
地震解释及储层预测技术是现今油气藏勘探的重要技术手段,但地震资料的多解性使地震储层预测技术的应用面临挑战。层序地层学理论为现今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分析思路及方法,本文就是以沉积学,层序地层原理为指导,旨在将地震勘探与...
张玺华
关键词:川西坳陷沉积充填特征地震预测技术
文献传递
川中地区茅口组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及沉积相特征
2024年
四川盆地二叠系茅口组碳酸盐岩是油气勘探的重要层位,川中八角场—磨溪—龙女寺地区茅二段目前已获得勘探突破,但因其层序地层结构尚不明确,制约了茅口组沉积演化研究与储集层预测。本研究基于川中广安华蓥山二崖剖面茅口组高精度岩相特征,综合实际钻井资料,开展茅口组沉积相和层序地层格架分析,并解释层序格架对储集层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川中地区茅口组碳酸盐岩可分为8类岩石微相,在茅口组沉积中晚期,构造作用驱动茅口组由缓坡沉积体系向“台地—台内海槽”沉积体系转换。(2)栖霞组上部层序界面SB1和茅二下亚段上部层序界面SB2均为Ⅱ型岩相转换界面,茅二上亚段顶界面SB3为Ⅰ型淹没不整合界面,茅三段顶界面SB4为Ⅰ型剥蚀不整合面。(3)二崖剖面茅口组可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5个四级层序:茅一段构成三级层序SQ1的海侵体系域;茅二下亚段中—下部对应三级层序SQ1的高位体系域,而上部发育三级层序SQ2陆架边缘体系域;茅二上亚段和茅三段分别对应三级层序SQ2和SQ3。(4)磨溪—龙女寺地区茅二下亚段云化储集层分布在三级层序SQ1高位体系域和三级层序SQ2陆架边缘体系域,分别以准同生晚期和准同生早期云化作用为主,受控于Ⅱ型层序界面SB2;广安—八角场地区茅二上亚段台缘滩相白云岩储集层分布在三级层序SQ2高位体系域并且受控于Ⅰ型层序界面SB3,经历了准同生早期基质云化—准同生晚期颗粒溶蚀—埋藏期云化作用阶段。该研究为四川盆地茅口组白云岩储集层分布规律的预测和成因研究提供了层序和沉积约束,对茅口组的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匡明志张小兵袁海锋陈聪张玺华彭瀚霖徐婷徐婷李天军山述娇
关键词:微相分析层序划分中二叠统四川盆地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