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瑾文
- 作品数:22 被引量:166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军队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静脉输含氧液纠正肝移植术后低氧血症的临床研究
- 2005年
- 目的研究静脉输含氧液改善肝移植术后低氧血症,防止贫氧性组织损伤的有效性。方法对10例肝移植患者术中置入Swan-Ganz导管,术后早期撤离机械通气(PaO2/FiO2>150)、拔除气管插管后,给予500ml含氧林格液以200ml/h速度输入。检测输含氧液前、输含氧液结束时及结束后1h动脉血气、静脉血气、血乳酸,并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平均肺动脉压(PAP)、肺毛细血管楔入压(PAW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通过自身对照,观察静脉输含氧液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在相同FiO2条件下(41%左右),静脉输氧后PaO2轻度升高,但SpO2从89·5%上升至94·7%,并且静脉血氧饱和度显著升高(59%至75%),提示组织氧合改善,但输含氧液结束后1h降低至输含氧液前水平。PaCO2及血液pH值输含氧液前后比较无明显变化。血流动力学监测发现HR、MAP及PAWP输含氧液前后无明显变化,但平均肺动脉压(PAP)在输含氧液后显著降低,而在输含氧液结束后1hPAP恢复至输含氧液前水平。血乳酸值输含氧液结束时明显降低,并持续至输含氧液后1h。结论静脉输入含氧液不仅可以改善肝移植患者术毕早期机械通气撤离后低氧血症,改善组织氧代谢,而且具有显著降低肺动脉高压、改善肺循环的作用。
- 刘京涛马朋林李秦苏瑾文赵金柱石炳毅
- 关键词:肝移植低氧血症
- 吸入CO_2法实施呼吸暂停试验的安全性研究
- 2007年
- 目的探讨改良吸入CO2法实施呼吸暂停试验的安全性。方法共收集可疑脑死亡病例14例。采用传统方法(试验A)及改良吸入CO2法(试验B)实施呼吸暂停试验。改良吸入CO2法:在气管插管末端连接“T”型管,并分别与呼吸机管路及CO2气体管路连接。与传统方法不同,纯氧机械通气10min后不断离呼吸机,打开CO2阀门,向吸入气中混入1.5L/minCO2,1min后断开呼吸机,继续观察呼吸动作1min。于试验前、吸入纯氧后、脱机后每间隔2min(试验A)、脱机前及脱机1min后(试验B)、重新上机后5min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血流动力学参数,试验前及试验结束后测定血乳酸浓度。结果14例呼吸暂停试验结果均为阳性。试验A,脱机后8min内PaCO2显著上升(>60mmHg,P<0.01),pH值下降(P<0.05),但PaO2保持在200mmHg以上;MAP轻度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与基础值比较,PAP显著升高(P<0.05)。试验B,吸入CO21min后,PaCO2能有效上升至60mmHg以上或较基础值升高20mmHg,仅1例超过80mmHg;试验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参数均保持相对稳定,PAP无显著变化。两种呼吸暂停试验前后血乳酸浓度无明显变化。结论吸入CO2法及传统方法实施呼吸暂停试验均能有效保持足够组织氧代谢。传统呼吸暂停试验过程中,由于高PaCO2时间长,存在肺动脉高压以及循环不稳定风险。吸入CO2法能有效避免该并发症,连续PaCO2监测的应用是试验安全的有效保证。
- 马朋林杨明施魏东宁李秦彭月苏瑾文赵金柱
- 关键词:呼吸暂停试验脑死亡安全性
- 镇静-镇痛策略与机械通气患者ICU不适经历关系的多中心调查研究被引量:66
- 2008年
- 目的了解我国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治疗的现状,以进一步探讨镇静-镇痛策略对该类患者ICU不适住院经历的影响。方法2006年6月15日-2006年8月15日,对全国31家三级甲等教学医院所有转出ICU的清醒机械通气患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疾病分类,机械通气时间,所接受的镇静-镇痛治疗,以及包括紧张害怕、情绪低落、睡眠不良、疲劳感、口渴、疼痛等6项内容的ICU不适经历情况。结果163例接受机械通气的ICU清醒患者中,出现ICU不适经历的比例高达96.9%,其中83例(50.9%)出现严重不适。机械通气时间≥48h的患者严重不适经历发生率为59.7%,与机械通气时间<48h的患者(44.8%)比较无统计学差异。61例未给予任何镇静、镇痛治疗,其严重不适经历发生率(73.8%)显著高于接受镇静、镇痛治疗的患者(37.3%,P<0.01)。以镇痛为基础的镇静治疗方案对严重不适经历的发生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OR=0.125;95%CI:0.052~0.298;P<0.01),单独应用镇静剂或镇痛药保护作用差。结论恰当的镇静-镇痛治疗可有效降低ICU严重不适经历的发生率。我国ICU机械通气患者接受系统镇静-镇痛治疗的比例较低,对ICU医师进行系统镇静-镇痛知识和方法的培训亟待加强。
- 马朋林李秦刘京涛苏瑾文王宇
- 关键词:清醒镇静镇痛重症监护
- 横纹肌溶解继发爆发型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探讨横纹肌溶解(RM)继以爆发型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的诱因,发病机制及可能的临床干预措施,方法 总结3例横纹肌溶解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诱因,临床表现、病程中的实验监测指标变化与临床干预措施的关系及预后。结果 3例RM患者均继发爆发型多器官功能衰竭,其RM诱发原因并无牧民性。但早期病程中均有持续高热和剧烈抽搐。肌酸激酶(CK)显著升高,超过正常值50倍以上,受损器官分别为7,4,6个,MODS评分15-21分,APACHEⅡ评分均大于20分,1例存活,另2例死亡。持续肾替代治疗(CRRT)能有效降低剧烈升高的血清酶学指标,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结论 深度镇静控制抽搐及有效物理降温对减轻RM继发爆发型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器官损伤具有重要意义,在恰当高级生命支持的前提下,CRRT是的必要治疗措施。
- 马朋林苏瑾文王宇李秦闫芳刘京涛
- 关键词:横纹肌溶解多器官功能衰竭干预措施
- 肝移植术后院内感染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调查肝移植术后院内感染情况,分析该类病人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和可能的预防措施。方法对56例肝移植术后病人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院内感染组APACHEⅡ评分、总胆红素明显高于非院内感染组,而血小板明显低于非院内感染组。二次手术及术前应用广谱抗生素病人例数院内感染组明显高于非院内感染组。术前广谱抗生素使用时间与院内感染发生密切相关,使用时间越长,院内感染发生率越高。病人年龄、术前Child-Pugh评分和血浆白蛋白水平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别。此外,与非肠球菌院内感染组比较,肠球菌感染组APACHEⅡ评分、总胆红素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高APACHEⅡ评分、高胆红素血症、血小板下降以及手术前广谱抗生素使用时间与院内感染密切相关。
- 刘京涛马朋林李秦苏瑾文王宇赵金柱
- 关键词:肠球菌属肝移植
- BIS与SAS评价机械通气病人镇静程度可靠性的比较研究
- 与镇静-躁动评分(SAS)比较,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评价ICU危重病人镇静程度的可靠性. 方法选择18~65岁、无意识障碍、持续机械通气病人(>72h)15例.实验当天7:00停所有镇痛及镇静剂,待病人完...
- 马朋林赵金柱苏瑾文李秦王宇
- 关键词:BISSAS机械通气可靠性脑电双频指数
- PRDM1和GATA2基因mRNA作为活动性结核和潜伏感染鉴别诊断标志物的可能性研究
- 2022年
- 目的活动性结核病的诊断仍然是结核病防治的重点和难点,差异表达基因有望成为结核病新的诊断靶标。本研究通过检测结核分枝杆菌不同感染状态下人外周血中PR/SET域1(PR/SET domain 1,PRDM1)和GATA结合蛋白2(GATA binding protein 2,GATA2)基因的mRNA表达,分析其作为诊断标志物的能力。方法收集活动性结核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和健康人外周血,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PRDM1和GATA2的m RNA水平,分析各组受试者PRDM1和GATA2基因表达差异及其鉴别活动性结核和潜伏感染的诊断能力。结果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PRDM1和GATA2的表达显著低于潜伏感染者和健康人(H=69.27,P<0.0001;H=37.97,P<0.0001)。PRDM1鉴别诊断活动性结核和潜伏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0.8967,灵敏度为80.22%,特异度为87.1%。GATA2鉴别诊断活动性结核和潜伏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0.8061,灵敏度为82.35%,特异度为70.97%。PRDM1和GATA2联合诊断活动性结核和潜伏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0.935,诊断的灵敏度为76.9%,特异度为100%。结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PRDM1和GATA2的mRNA表达水平是鉴别活动性结核和潜伏感染者的潜在标志物,有助于活动性结核的辅助诊断。
- 刘艳华王若杨秉芬曹志红翟斐孙雯娜苏瑾文俞珊程小星
- 关键词:活动性结核诊断标志物
- 咪唑安定降低重症加强治疗病房清醒患者在邻床心肺复苏时心理应激的研究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探讨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进行心肺复苏(CPR)时,邻床(或隔床)清醒危重患者机体应激程度、循环生理改变以及可能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连续选择我院综合ICU清醒危重患者87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心理干预组由专职护士对其进行心理护理;镇静治疗组在心理护理基础上给予小剂量咪唑安定(0.1mg/kg)静脉注射。前40例于邻床患者开始实施CPR(0min)、10min、4h和24h取静脉血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Adr)、皮质醇(Col)和血糖浓度。所有患者在实施CPR前30min,CPR后10min、4h和24h记录上肢动脉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心律变化。结果对照组13例患者在CPR后10min血浆NE、Adr及Col浓度显著升高,并持续4h以上(PG0.05或PG0.01)。心理干预组13例患者上述应激激素变化趋势与对照组基本一致,然而,仅Col升高出现显著差异(PG0.05或PG0.01)。镇静治疗组14例患者上述应激激素于CPR后10min及4h无显著变化,但CPR后24h降低至CPR开始时水平以下(尸均G0.01)。前两组患者血糖升高超过24h,CPR后10minHR显著加快,SPB显著上升,并且心律失常发生率高(84.6%,22/26;54.5%,18/33),而镇静治疗组患者血糖以及循环保持相对稳定,心律失常发生率(21.4%,6/28)较前两组明显降低(P均〈0.01)。结论ICU进行CPR时,邻床清醒危重患者体内应激程度将显著升高,并可能导致严重循环生理改变。单纯给予心理护理措施并不能有效减轻此不良反应,而小剂量咪唑安定是控制此不良反应的有效措施。
- 李秦苏瑾文刘京涛王宇陆翠玲马朋林
- 关键词:心肺复苏心理应激
- 横纹肌溶解继发暴发型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
- 探讨横纹肌溶解(RM)继发暴发型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的诱因、发病机制及可能的临床干预措施. 方法总结3例横纹肌溶解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诱因、临床表现、疾病严重程度、病程中的实验室监测指标变化与临床干...
- 马朋林苏瑾文王宇李秦闫芳刘京涛
- 关键词:横纹肌溶解症多器官功能衰竭干预措施
- 一种对血液动力学影响较小的判断犬脑死亡新方法被引量:2
- 2004年
- 呼吸暂停试验在临床判定脑死亡诊断过程中起十分关键的作用。据报道 ,传统试验方法可引起严重低血压、肺动脉高压、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本研究在脑死亡动物模型中以吸入CO2 提高PaCO2 改进呼吸暂停试验 ,旨在减少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 ,吸入CO2 法能有效刺激呼吸中枢 ,与传统试验方法比较 ,能显著缩短试验时间 ,对血压、心率影响较小 ,试验过程中血管活性药物的需要量无显著增加。更重要的是未发现肺动脉高压。上述结果提示 ,吸入CO2 法较传统方法更加安全 。
- 马朋林陈德昌蔡忠军李秦刘京涛苏瑾文周敬安王卓强
- 关键词:血液动力学脑死亡呼吸暂停试验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