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梅

作品数:25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文学
  • 8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4篇文化
  • 4篇教学
  • 3篇英语
  • 3篇团结
  • 3篇莫里森
  • 3篇课程
  • 3篇高校
  • 2篇信仰
  • 2篇叙事
  • 2篇英语教学
  • 2篇视域
  • 2篇双重性
  • 2篇托尼·莫里森
  • 2篇女性
  • 2篇女性小说
  • 2篇宗教
  • 2篇宗教信仰
  • 2篇外语
  • 2篇小说
  • 2篇教育

机构

  • 22篇云南师范大学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

  • 22篇谢梅
  • 2篇李俊
  • 1篇陈林

传媒

  • 3篇湖北第二师范...
  • 3篇牡丹江大学学...
  • 2篇外国文学研究
  • 2篇西部素质教育
  • 2篇华中学术
  • 1篇鸡西大学学报...
  • 1篇外语教育研究
  • 1篇海外英语
  • 1篇红河学院学报
  • 1篇齐齐哈尔师范...
  • 1篇太原城市职业...
  • 1篇大学英语教学...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6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看不见的人》中的暴力书写与团结乌托邦
2024年
暴力是非裔美国作家埃里森小说的重要主题。埃里森的代表作《看不见的人》讲述了一位无名黑人青年在白人主宰的社会中追寻身份认同但求而不得的历程,故事中多处出现了有关暴力的意象、场景和事件。根据约翰·加尔通的暴力理论,《看不见的人》涉及直接的身体暴力、种族界限引发的结构暴力和种族歧视导致的文化暴力。暴力作为不可调和冲突的恶果,成了无名黑人青年对抗种族歧视和寻求身份从边缘“看不见”到中心“被看见”的方式。埃里森对暴力的多维度描写展现了其反思暴力和呼唤团结的伦理诉求,有助于引导读者用同情和友爱去对待他者,正视暴力之下团结成为乌托邦的必然性,为构建和谐社会共同体带来启示。
李岚欣谢梅
关键词:《看不见的人》暴力种族冲突
解读《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后现代主义写作特点
2013年
扬·马特尔的名作《少年Pi的奇幻漂流》是一个关于一艘孤船、一位落难少年,加上一只孟加拉虎在南太平洋上接受最艰难的生存考验的故事。用后现代主义文学批评理论来解读这部小说的话,书中关于少年的名字P(iπ)的选取、故事的多重多元讲述者、历险记的多版本结局设置、Pi自身对于宗教的认知与理解无不渗透着后现代主义写作特点的深刻烙印。该文试图从后现代主义写作特点的角度来解读小说,以期让读者从深层次更好的理解这个看似简单的历险记中的层深寓意。
谢梅
关键词:PI宗教信仰
文化安全观视域下大学外语课程“讲中国故事”现状及其路径研究
2023年
大学外语课程中讲述中国故事是新时代外语课程落实课程思政的重要表现,也是大学外语课程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途径。围绕讲述什么中国故事、为什么要讲述中国故事和如何讲述中国故事等问题的思考探究也正在成为近期外语学界和大学外语改革建设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云南在昆高校师生发放调查问卷和面对面访谈的形式,试图厘清当前大学外语课程中讲述中国故事的开展情况,梳理出存在师生讲述中国故事信心不足、教师教学理念滞后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重构学生学习外语目标、创新中国故事讲述媒介、建设中国故事讲述资源库等解决策略。
谢梅李俊
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非裔女性小说中的非裔美妆文化研究
2019年
都市生活构成了美国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非裔女性小说的'风景线',其中极具女性性别特征的美妆消费、美妆仪式展现了黑白文化在都市空间的互动与融合,美妆书写蕴含着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女性小说致力于塑造新黑人女性形象的创作动机。主流社会的大众消费文化和非裔女性塑造城市化新形象的美妆需求一起推动了非裔美妆文化的产生,广告则为它的迅猛发展起到了重要宣传作用。非裔美妆文化带来的影响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非裔女性迎合消费主义文化盛行的时代潮流,开启了主动参与时尚文化生产之路,美妆呈现的身体意识与身体美学符合主流社会期待,为她们提供了更好的就业、社交、婚姻等生存机遇;另一方面,非裔社区流行的美妆文化明显呈现出'以白为美'的白人审美标准,形成了与'以黑为美'的黑人种族审美标准之间的冲突,造成了非裔女性的'黑人性'认同危机。
谢梅
关键词:哈莱姆文艺复兴文化认同
伦理冲突下的伦理选择——《琼斯皇》中琼斯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2020年
尤金·奥尼尔的代表作之一《琼斯皇》以黑人琼斯在黑夜中的逃亡事件为核心,通过运用舞台、音效、服饰、面具和合唱等戏剧表现主义手法,深刻再现了琼斯在黑人种族伦理身份和白人化伦理意识之间进行伦理选择时遭遇的伦理冲突和伦理困境。本文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研究视角,以琼斯逃亡为伦理主线,展示黑白种族伦理身份对立形成的核心伦理结,揭示琼斯在无法回避的伦理冲突中迷失自我并走向人格分裂的悲剧必然。
谢梅
关键词:《琼斯皇》伦理冲突伦理选择
《宠儿》:一个带有爵士乐特点的开放文本 ——爵士乐特点作为美国后现代主义叙事技巧与话语在《宠儿》中的体现
托尼·莫里森是当代美国文学界最具有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她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历史上获此殊荣的第一位非洲裔作家和第二位美国女作家。1987年出版的《宠儿》是她最重要的作品,此作获普利策小说奖并被视为一部美国文...
谢梅
关键词:爵士乐托尼·莫里森《宠儿》
文献传递
大语文教育范畴中的家庭语文教育探究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大语文教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家庭语文教育系统属大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但语文教育的环境及家庭语文教育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影响常被人们所忽略。目前家庭语文教育存在着一些误区,如何有组织地将家庭语...
谢梅
关键词:语文教育家庭教育课程标准素质教育
文献传递
《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中“母爱”的双重性书写
2018年
非裔美国女作家玛雅·安吉洛的自传性作品《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记录了被"邮寄"到美国南方乡镇生活的黑人女孩玛格丽特的人生早期历程。在黑人文学传统中,母爱一向被身处磨难或绝望中的黑人女性视为精神支柱和被拯救的希望之光。但在安吉洛的本部作品中,"母爱"这股无形力量一方面充当着黑人女性构建成熟认知观的助推器,另一方面却有意或无意地抑制着黑人女性成长的达成,彰显其在黑人女性特殊生存环境中的双重性特质。
谢梅
关键词:母爱双重性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路径探究——基于相关文献综述被引量:1
2023年
目前大部分院校仍然采用的是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但是通用英语教学存在分级教学标准不合理,无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最终陷入以通过四六级为目标的应试教学局面。因此,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路径,认为各院校应该结合各校学生的英语基础、学习动机和态度、专业发展需求,构建多元化的课程设置,从单一的通用英语EGP课程模式,逐步走向通用英语EGP+专业英语EIC/EAP/ESP的课程组合模式,再到各专业英语EIC/EAP/ESP相结合的课程组合模式,最终走向EMI教学。以此充分发挥EIC/EAP/ESP课程的桥梁作用,从以提升语言技能为主的通用英语教学逐步过渡到语言和专业知识相融合的全英文EMI教学,这是大学英语教学今后的发展方向和路径。
李俊谢梅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分级教学
理查德·罗蒂的文学伦理观
2021年
罗蒂的伦理思想关注文学所提供的日常生活经验,面向未来,试图为未来社会寻求解决伦理困境的可能性方案。以著作《哲学与自然之镜》的出版为分界线,罗蒂思想经历了从前期哲学伦理到后期文学伦理的伦理转向。这种转向的发生一方面受到哲学研究的伦理转向影响,另一方面也与文学研究的伦理学转向暗合。伦理转向之后的罗蒂借助对文学家、文学作品、文学阅读的讨论,进一步加深了对人的生存、个人精神完善和民主社会的公共伦理构建等伦理学问题域的关注与思考,形成了独特的文学伦理观。总体而言,罗蒂的文学伦理观极具新实用主义哲学底色,强调回归人的伦理生活,主张人文关怀,关注个体的生存状态和个人道德提升,倡导公共的团结伦理意识,以实现民主共同体社会的构建。
谢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