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敏
- 作品数:6 被引量:116H指数:4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肾功能损害的相关研究被引量:31
- 2011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肾功能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采用简化肾脏病膳食改良试验(modification diet for renal disease,MDRD)方程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filtration rate,eGFR),并根据eGFR值将患者分为2组:每1.73 m2 eGFR<90 mL/min(A组)与每1.73m2 eGFR≥90 mL/min(B组)。结果 A组患者的24 h平均舒张压(24 h-diastolic blood pressure,24 h-DBP)、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systolic bloodpressure-standard deviation,24 h SBP-SD)均显著高于B组,将其带入回归方程并校正年龄、性别因素后,发现24 h-DBP(OR=0.913,P=0.019)、24 h SBP-SD(OR=0.803,P=0.049)仍与eGFR独立相关。结论除血压水平外,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患者的肾脏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 侯海霞华琦陈慧敏刘荣坤杨峥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血压变异性肾脏损害
- 左旋氨氯地平和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4
- 2011年
- 目的评价左旋氨氯地平和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门诊轻中度高血压患者108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6例,接受氨氯地平5 mg/d(A组)、左旋氨氯地平2.5 mg/d(B组)、左旋氨氯地平5 mg/d(C组),共治疗8周,观察降压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3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与A、B组比较,C组血压变化值更高(P<0.01),血压达标率高(P<0.05)。3组治疗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B组血K^+明显降低(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能有效降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不良反应低于氨氨地平,左旋氨氯地平2.5 mg治疗后血K+下降。
- 马春华华琦陈慧敏侯海霞高英旭
- 关键词:高血压氨氯地平钙通道阻滞药
- 缺血性卒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死亡的影响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病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死亡的影响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2009年8月以心电图初发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入院的患者共918例,以入院期间是否死亡将患者分为存活组(811例)及死亡组(10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病特点和治疗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缺血性卒中病史是否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①死亡组缺血性卒中患者比例(22例,20.6%)高于存活组(101例,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54,P〈0.05)。②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史及高血压病史比例、血压、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血肌酐、严重心律失常并发症比例、左心室射血分数、治疗方式比较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缺血性卒中病史并不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OR=1.027,95%CI.O.263~4.004)。结论合并缺血性卒中的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入院死亡的人群中具有更集中的现象,但是经过校正后,其对急性心肌梗死入院死亡预后的独立影响作用尚不明确。
- 李博宇华琦李静高英旭汤青陈慧敏侯红霞
- 关键词:卒中心肌梗死急性病医院死亡率
- 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早期肾脏损害的关系
-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与早期肾功能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 入选2010-06-2011-08 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科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9 例,男性82 例,女性87 例,年龄(5...
- 侯海霞华琦陈慧敏刘荣坤杨峥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 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早期肾脏损害的关系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与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入选2010-06-2011-08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科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9例,男性82例,女性87例,年龄(55±10)岁,所有入选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根据所得数据计算24h平均收缩压(24hSBP)、24h平均舒张压(24hDBP)及AASI,收集生化检查结果并根据简化"肾脏病膳食改良试验"(MDRD)方程计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依据eGFR值将患者分为两组[eGFR<90mL/(min.1.73m2),A组,n=23;eGFR≥90mL/(min.1.73m2),B组,n=146],采用Pearson相关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与肾功能早期损害相关的因素。结果相关分析显示,年龄(r=-0.256,P=0.001)、AASI(r=-0.161,P=0.038)与eGFR呈负相关;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24hSBP、24hDBP与eGFR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将年龄、性别、AASI、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24hSBP、24hDBP纳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发现,年龄、性别及AASI与eGFR独立相关。结论 AASI增加与高血压患者早期肾脏损伤独立相关。
- 侯海霞华琦陈慧敏刘荣坤杨峥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动态动脉硬化指数
- 不同亚型帕金森病患者丘脑底核的功能连接研究
- 王展陈慧敏马惠姿马凌燕吴涛冯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