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阳
- 作品数:30 被引量:107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对侦查程序的重新定位与完善的设想被引量:2
- 2003年
- 侦查程序是整个刑事诉讼程序的开端 ,其定位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其他制度的设计和运行 ,而我国的通说存在着种种弊端 ,现应在反思弊端的基础上 ,对侦查程序进行重新的独立定位 ,并对与此相应的侦查权的分配和制约制度进行重新设计。
- 张剑秋韩阳
- 关键词:权力分配
- 中国法学教育的目标困境及教育模式的重置
- 2012年
- “中国的法学教育如何进行目标设定、并为之选择有效的特定方式”一直是困扰中国法学教育界的重大问题。事实上,我们在精英教育还是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还是通识教育的问题上一直纠缠不清;我们已有的众多的法科院校所尝试的教学目标设计也五花八门;近年来所提出的各种教学方式也在不断的尝试之中。这些问题的背后,是在大陆法系模式还是在关国式法学教育目标及方式设置之间的两难选择。除这一问题之外,还有一个困扰法学教育家们的重要问题,即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目标的同质性与法学教育的特殊性之间的协调问题。
- 韩阳
- 关键词:法学教育中国法学教育模式人文社会科学教育教学目标设计职业教育
- 论再审的提起
- 2003年
- 再审的提起必定会涉及到两个问题,一为提起的主体资格,二为不同的提起主体提起再审请求的效力.其中,主体资格问题是再审的提起中需要首先予以解决的.而在有关主体资格的理论中,目前我国理论界最有争议的是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是否具有提起再审的权力的问题,要对此争议作出一个合理的答案,必须先从司法的性质入手.
- 韩阳万永海
- 关键词:再审程序司法公正主体资格司法人员司法权力
- 被追诉人权利保障中的刑讯逼供的证明机制被引量:4
- 2007年
- 在对被追诉人的权利保障机制中,对刑讯逼供的证明机制的规定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对刑讯逼供存在与否的证明属于程序性事项的证明,涉及到一般的证明标准和程序性裁判中的证明机制问题。刑讯逼供的事实具有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使对这种事实的证明在实践中很难完成,因此应当明确:刑事实体法追诉中的刑讯逼供证明的证明责任由新的公诉机关承担,证明标准也应与普通案件中的证明标准有所不同,同时,法官不应承担证明责任。
- 张剑秋韩阳谭琦
- 宪政语境下刑事司法的发展趋势
- 2006年
- 现代宪政主义愈来愈注重通过对国家权力的限制以及对个体权利的尊重来保护弱势;相应的,刑事司法的发展趋势也必然是对于被追诉人的宽容度在合理范围内增大以彰显人权保护。宪政精神的充分实现是所有法治国家的理想,而宪政状况的变化在刑事司法领域中反应最为直观和敏锐。因此,以现代宪政价值的的诉求瞻望刑事司法的应然发展趋势成了研究的新视角。
- 韩阳
- 关键词:宪政刑事司法人权
- 论审查起诉中的补充侦查被引量:10
- 2003年
- 补充侦查体现了诉讼程序往复的可能性,如果处理不当将破坏诉讼的终局性和程序的公正性。从对新刑事诉讼法对补充侦查制度改革的法条解读看,在部分事实不清的情况下,并不一定要进行补充侦查;在案件不符合起诉条件时,应及时中止包括补充侦查在内的诉讼程序。对由补充侦查制度凸显出的侦控关系,有必要适当提升公诉机关的地位,加强公诉机关对侦查活动的监督与制约。
- 左德起韩阳
- 关键词:补充侦查审查起诉程序公正起诉标准
- 我国旅游景区管理法制状况述评被引量:9
- 2006年
- 旅游景区管理中的法律问题专题研究在我国几乎是空白,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深入开展旅游景区管理中的法律问题专题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考察我国旅游景区立法和执法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旅游景区管理方面的法制状况进行了梳理与分析,认为我国旅游景区管理法制状况的主要特点:一是规范的内容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旅游景区管理法律位阶有所提升;二是地方旅游景区管理法制建设进展惊人。但与国外相关立法相比仍存在诸多不足:一是由于我国规范整个旅游业的旅游基本法的缺位,我国旅游景区管理法制的发展缺乏明确的导向;二是有关旅游景区管理的一些高位阶的、重要的法律规范缺位,相关纠纷的解决缺乏依据;三是对平等关系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的规范严重不足;四是地方立法与国家立法之间存在着严重不平衡现象;五是现有的法规和部门规章在立法技术上漏洞较大。
- 杨富斌韩阳
- 关键词:旅游景区法律法制
- 刑事诉讼认识论研究中的基本范畴被引量:1
- 2011年
- 中国刑事诉讼法的知识体系由三部分组成:基础性制度知识、教义性知识和反思性知识。刑事诉讼法哲学应当探讨的问题域和基本范畴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在基础性知识和教义性知识的基础上凝练出能够涵摄和解释这些基础制度知识和教义性知识的刑事诉讼法原则、原理或一般理论,进而确定原则性或原理性知识的知识边界,以期寻找我们可以论证的对象;二是在获得上述原则性或原理性知识的基础上,探讨如何以确信的方式从哲学层面对其加以论证。
- 韩阳
- 关键词:刑事诉讼法哲学认识论
- 对沉默权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被引量:3
- 2001年
- 近年来,有关沉默权制度在我国的设立条件是否已经成熟的问题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热点,本文以法经济学的方式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剖析,在讨论中引入了成本、效率和效益等概念,将实行该制度以及不实行该制度的情况下将产会产生的成本、产出的效益等作出了量化性的比较,最终得出结论:沉默权制度的设立就制度本身而言是必要而合理的,而就我国目前条件的而言也是可行的。
- 韩阳
- 关键词:沉默权制度经济学思考刑事诉讼法被告人自我归罪
- 国家责任视阈下被害人诉权的实现被引量:2
- 2012年
- 在刑事诉讼中,由于对被告人权利的日益关注,被害人权利反而相对成了一个"弱势"问题。人们长期认为,一旦国家追诉成功,被害人的权利就自然会得以实现;但现实情况却是:在公权力的强势笼罩下,被害人的诉权形态是不完全的,这种不完全性决定了国家永远无法完全代替被害人实现利益,有时被害人的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甚至呈现对抗态势。以一种新的国家责任视野审视被害人权利的实现,进而实现被害人权利与国家利益的动态平衡,是我们在理论推进中必须面对的课题。
- 韩阳张剑秋
- 关键词:被害人权利